订阅本报 收藏报纸 报纸头版

内容导航 版面导航

获得 Adobe Flash Player

党建引领“蜜”希望 乡村振兴“薯”地忙

        商报济南消息 甜“蜜”产业见“薯”光,田畴沃野耕作忙。农耕五月,正是移栽蜜薯苗的黄金时节,在济南市章丘区官庄街道徐家村的“共富田园”间,10多位村民正忙着栽种红薯苗,大家分工协作、默契配合,垄沟、放苗、覆土……随着紧张有序的劳作,一株株颜色嫩绿、叶茎挺拔的蜜薯苗稳稳地扎根在土里,郁郁葱葱,一直绵延到视线的尽头。

  又有谁能想到,几天前,这里还是一片撂荒地呢?

  “这片区域边边角角的土地撂荒多年,砖石堆积、杂草丛生,不仅浪费土地资源,还影响人居环境。为此,我们做足‘土地文章’,通过除草整地、捡石覆土,前后整理土地30余亩,用于种植蜜薯。不仅实现撂荒地‘变废为宝’,美化村庄人居环境,还解决了部分村民务工的问题。”徐家村党支部书记刘军长一边浇灌土地,一边说道。

  为进一步发展农业经济和特色产业,徐家村积极探索“党建+合作社+农户”的种植模式,充分挖掘“边角土地”资源,拨动“铁算盘”算清收益账,在土地上做文章、向规模化要效益,撂荒地摇身一变成为“共富田园”,有效突破村集体经济发展“瓶颈”,把蜜薯引进来,让村集体经济壮大起来,为村民们增收致富带来了新“薯”光。

  初晨的阳光洒在徐家村,这里街巷平整干净,房舍错落有致,红花绿树掩映其间,墙壁上书绘着传统文化和文明新风。近年来,徐家村坚持以党建为引领,通过支部组织发动、党员模范带头、群众积极参与,党群同心聚合力,从清脏治乱,到绿化美化,再到民生改善,干出了成效,也干出了精气神。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金立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