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辛弃疾的遗憾到底是什么呢
◎文/曹其鹏
是幼时随祖父辛赞所凭吊的大宋皇宫:“十里芬芳,一枝金粟玲珑。管弦凝碧池上,记当时、风月愁侬。翠华远,但江南草木,烟锁深宫。”
还是18岁、20岁时,两次暗托赴燕京科举,实则绘制金军山川形势图,刺探政治情报却等来祖父临终前的“起事!起事!起事!”
是招揽旧友义端和尚入中原起义军营,不曾想旧友背信弃义,窃印投金,只能提槊上马,一刀斩之。
还是得知张安国变节投敌,亲率50骑杀奔济州,于5万敌军中生擒叛徒,带回上万旧部,南渡归宋,却因“归正人”身份被南宋朝廷安排了一个文职签判。
是痛感于符离之败后,挥笔写下的《美芹十论》,却无人赏识,只得整日忙于游从宴会,酬答唱和,看着槊枪盔甲,闲置生尘。
还是以刀化笔,尖锐表达自己的主战意愿,疾呼“闻道清都帝所,要挽银河仙浪,西北洗胡沙”,“袖里珍奇光五色,他年要补天西北。且归来,谈笑护长江,波澄碧。”可终是孤掌难鸣,无人应和。
是独自登高楼,凭栏北望,四下无人时,轻吟:“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还是赴滁州上任,告别临安前,看着天子、群臣、百姓,沉醉于这纸醉金迷、脆弱可破的元宵佳节,感慨写下“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是仅用两年时间,就将滁州治理的店铺林立、物阜民丰,一扫荒敝之气,意气风发,写下“今年太平万里,罢长淮、千骑临秋。凭栏望,有东南佳气,西北神州。”“华胥梦,愿年年、人似旧游。”可自己却是“人言头上发。总向愁中白。”
还是提前60年就预知到金国灭亡后,蒙古才是最大的威胁,写下“仇虏六十年必亡,虏亡则中国之忧方大”,却不被采用。
是报国机会终来临,提枪上马,剿灭茶匪,心中却万般滋味,路过江西万安县时,写下:“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还是凭借平寇大功,一路青云直上,但奈何平生之志不在做官,而在疆场杀敌。徒叹:“聚散匆匆不偶然。二年遍历楚山川。但将痛饮酬风月,莫放离歌入管弦。”
是因为过于刚直,在朝廷中饱受排挤歧视,岁月蹉跎,浮浮沉沉中,不觉已到不惑之年,也曾想“千年往事已沉沉。闲管兴亡则甚。”
还是看不得百姓疾苦,愤而上书《论盗贼札子》,痛陈害民之政,自述“臣孤危一人久矣,荷陛下保全,事有可为,杀身不顾!”
是创建飞虎军,却遭遇百般阻挠,被弹劾“聚民敛财,横征暴敛”。皇帝担心他拥兵自重,一年之后就被调离。
还是送别友人前的那一晚,心酸写下“想剑指三秦,君王得意,一战东归。追亡事、今不见,但山川满目泪沾衣。落日胡尘未断,西风塞马空肥。”
是杀伐果断,雷厉风行,一月之内,控制隆兴粮价,却也因树敌过多,被污蔑结党营私,42岁,被迫隐退。
还是南渡已历二十载,却怎么也忘不了的那个心心念念的济南城。
是解甲归田,自号“稼轩”,与清风明月相伴,写下“明月清风此夜,人世几欢哀。东岸绿阴少,杨柳更须栽”。
还是闲居雪楼,游览盛景,写下“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但终究是意难平,做不到李白、苏轼一般的豁达。
是53岁被重新起用,仍苦心孤诣劝谏:“安居虑危,任贤使能,修车马,备器械,使国家有屹然金汤万里之固。”
还是再次未被重用,远赴福州任职,又遭弹劾,再度退隐,如此,蹉跎8年。
是64岁时再被起用,不甘老去,登临京口北固山,心潮澎湃,写下“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也想起为好友陈亮也是为自己写下的“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还是英雄终究难抵岁月侵蚀,在疾病缠身之余,想起的那首《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是幼时随祖父辛赞所凭吊的大宋皇宫:“十里芬芳,一枝金粟玲珑。管弦凝碧池上,记当时、风月愁侬。翠华远,但江南草木,烟锁深宫。”
还是18岁、20岁时,两次暗托赴燕京科举,实则绘制金军山川形势图,刺探政治情报却等来祖父临终前的“起事!起事!起事!”
是招揽旧友义端和尚入中原起义军营,不曾想旧友背信弃义,窃印投金,只能提槊上马,一刀斩之。
还是得知张安国变节投敌,亲率50骑杀奔济州,于5万敌军中生擒叛徒,带回上万旧部,南渡归宋,却因“归正人”身份被南宋朝廷安排了一个文职签判。
是痛感于符离之败后,挥笔写下的《美芹十论》,却无人赏识,只得整日忙于游从宴会,酬答唱和,看着槊枪盔甲,闲置生尘。
还是以刀化笔,尖锐表达自己的主战意愿,疾呼“闻道清都帝所,要挽银河仙浪,西北洗胡沙”,“袖里珍奇光五色,他年要补天西北。且归来,谈笑护长江,波澄碧。”可终是孤掌难鸣,无人应和。
是独自登高楼,凭栏北望,四下无人时,轻吟:“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还是赴滁州上任,告别临安前,看着天子、群臣、百姓,沉醉于这纸醉金迷、脆弱可破的元宵佳节,感慨写下“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是仅用两年时间,就将滁州治理的店铺林立、物阜民丰,一扫荒敝之气,意气风发,写下“今年太平万里,罢长淮、千骑临秋。凭栏望,有东南佳气,西北神州。”“华胥梦,愿年年、人似旧游。”可自己却是“人言头上发。总向愁中白。”
还是提前60年就预知到金国灭亡后,蒙古才是最大的威胁,写下“仇虏六十年必亡,虏亡则中国之忧方大”,却不被采用。
是报国机会终来临,提枪上马,剿灭茶匪,心中却万般滋味,路过江西万安县时,写下:“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还是凭借平寇大功,一路青云直上,但奈何平生之志不在做官,而在疆场杀敌。徒叹:“聚散匆匆不偶然。二年遍历楚山川。但将痛饮酬风月,莫放离歌入管弦。”
是因为过于刚直,在朝廷中饱受排挤歧视,岁月蹉跎,浮浮沉沉中,不觉已到不惑之年,也曾想“千年往事已沉沉。闲管兴亡则甚。”
还是看不得百姓疾苦,愤而上书《论盗贼札子》,痛陈害民之政,自述“臣孤危一人久矣,荷陛下保全,事有可为,杀身不顾!”
是创建飞虎军,却遭遇百般阻挠,被弹劾“聚民敛财,横征暴敛”。皇帝担心他拥兵自重,一年之后就被调离。
还是送别友人前的那一晚,心酸写下“想剑指三秦,君王得意,一战东归。追亡事、今不见,但山川满目泪沾衣。落日胡尘未断,西风塞马空肥。”
是杀伐果断,雷厉风行,一月之内,控制隆兴粮价,却也因树敌过多,被污蔑结党营私,42岁,被迫隐退。
还是南渡已历二十载,却怎么也忘不了的那个心心念念的济南城。
是解甲归田,自号“稼轩”,与清风明月相伴,写下“明月清风此夜,人世几欢哀。东岸绿阴少,杨柳更须栽”。
还是闲居雪楼,游览盛景,写下“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但终究是意难平,做不到李白、苏轼一般的豁达。
是53岁被重新起用,仍苦心孤诣劝谏:“安居虑危,任贤使能,修车马,备器械,使国家有屹然金汤万里之固。”
还是再次未被重用,远赴福州任职,又遭弹劾,再度退隐,如此,蹉跎8年。
是64岁时再被起用,不甘老去,登临京口北固山,心潮澎湃,写下“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也想起为好友陈亮也是为自己写下的“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还是英雄终究难抵岁月侵蚀,在疾病缠身之余,想起的那首《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