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本报 收藏报纸 报纸头版

内容导航 版面导航

获得 Adobe Flash Player

全海深

战略重器背后的奋斗精神
《全海深》作者:许晨臧思佳
点击查看原图
        “东道主”702所何春荣所长表示:“参研单位和科研人员应当胸怀崇高的使命感、责任感投入到项目研究工作中,也要正视所面临的技术和进度等实际困难,继续发扬‘中国载人深潜精神’,全身心投入到研制工作中去。我们作为总体技术责任单位必当履行职责,在上级机关的领导下做好组织协调工作,起到领头羊作用,确保项目保质保量按期完成。”

  “对!”总体专家组组长在阐明了立项意义之后,强调说:“希望行政层做好保障、技术层专注科研,大家团结一心、群策群力;专家组将恪守科研道德,积极参与项目,与项目组一起面对挑战。”
  
  随后,负责组织协调的海洋处孙清处长提出了要求:“项目全体成员从现在起,要全身心投入到项目工作中来,明确节点、责任到人,按计划节点扎实推进,确保项目的按期实施和完成。”
  
  实际上,这是一次具有“誓师”意义的项目启动会。没有豪言壮语,却同样慷慨激昂;没有战鼓军旗,却同样热血沸腾……
  
  在如此隆重热烈、激奋昂扬的氛围里,曾经配合“蛟龙”号和“深海勇士”号研制的合作者: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自动化研究所、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金属研究所、理化技术研究所、中船重工702所、725所、712所等单位吹响了集结号,拉开了一场轰轰烈烈攻坚战的序幕。
  
  什么是全海深?研制全海深载人潜水器有什么作用呢?
  
  根据国际惯例,海洋1000米深度以下叫深海,6000米深度以下叫深渊。地球上约84%的海洋深度大于1000米,但深渊只有1.2%左右,能够到达这个深度的人少之又少,难上加难,那里面藏着许多我们从不知道的奥秘。
  
  目前,人类在海洋中的活动主要集中在沿海和浅海区域,由于缺乏必要的下潜和探测设备,难以到达深海乃至深渊地带,对深海的研究和认知,比对珠穆朗玛峰和外太空甚而火星、月球要少得多。
  
  据计算:自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始,截止到本世纪2020年,全世界共有4469人,从北坡或南坡成功登上珠峰7646次。而遨游太空的宇航员也不在少数,从1961年苏联人尤里·加加林驾驶联盟号飞船、成为进入天外的第一人算起,迄今为止世界上已有528人飞出地球轨道了。其中,我们中国航天英雄就有以杨利伟为首的11人!
  
  那么,具有地球“第四极”地之称的深海呢?在上个世纪中末叶,全世界只有美国、法国、俄罗斯和日本研制出能够下潜深海的载人潜水器,最深也只达到650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