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磨一剑
战略重器背后的奋斗精神


多年之后,叶聪笑着对记者说:“相比而言,我动手能力更强一些。上课喜欢走神,高考分也并不高,同学中比我高的多了去了。千万别说我是学校的尖子生啊,要不然我那些同学会骂我的。”
就是这样一个喜欢动手的学生,2001年毕业双向选择时,谢绝了某些大单位的聘任,来到了位于无锡的中船重工集团702研究所。一是这里离湖北老家近一点,孝顺的他可常回家看看;二是专业对口,特别是可以从事自己喜欢的船舶设计。生逢其时,叶聪参加工作第二年,就有幸参加了“7000米载人潜水器”的研发项目。
年纪轻轻被赋予重任,对这一代大学生来说既是挑战,又是机遇。叶聪担任了潜水器主任设计师之一,负责编写、绘制设计报告、计算书、说明书和设计图纸,并参与总布置以外的潜水器结构、推进、观通导航和控制、水声、水面支持等分系统的设计工作。
在老专家们的教导指挥下,他干得井井有条。按照一般规则:设计师应承担试航任务——自己设计的潜水器首先自己敢下。不用说,叶聪一马当先,驾驶着蛟龙号从1000米、5000米,直到超越7000米设计海深,创造了同类型潜水器深潜的世界纪录。
十年磨一剑。2012年6月下旬,“蛟龙”号从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凯旋归来,举世轰动,国家在青岛举行了盛大的欢迎庆典。不久,叶聪被中共中央、国务院授予“载人深潜英雄”之一。接下来,“蛟龙”研制团队并没有停步,而是在科技部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指导协调下,又开始了“深海勇士”号的设计制造。
当时,“蛟龙”号的副总设计师、702所水下工程研究室主任胡震受命为“深海勇士”号的总设计师,叶聪则担任了副总设计师和总质量师。其他团队人员分别从事各项分系统设计研发工作。年愈八旬的“蛟龙”号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徐芑南任顾问。瞧,这是一个别有意义的组合,充分说明了我国深潜载人事业承上启下,后继有人。“深海勇士”号是我国第二台深海载人潜水器,它的作业能力达到水下4500米,研发始于“蛟龙”号开始海上试验之时。于是,在“蛟龙”号的光环下,胡震带领团队默默地开始了“深海勇士”号4500米载人潜水器的研发。经过8年卧薪尝胆式的历程,攻克了许许多多的坎坷难关,终于成功建成,国产化率达到了95%,极大带动了我国相关科技水平的提升。
就是这样一个喜欢动手的学生,2001年毕业双向选择时,谢绝了某些大单位的聘任,来到了位于无锡的中船重工集团702研究所。一是这里离湖北老家近一点,孝顺的他可常回家看看;二是专业对口,特别是可以从事自己喜欢的船舶设计。生逢其时,叶聪参加工作第二年,就有幸参加了“7000米载人潜水器”的研发项目。
年纪轻轻被赋予重任,对这一代大学生来说既是挑战,又是机遇。叶聪担任了潜水器主任设计师之一,负责编写、绘制设计报告、计算书、说明书和设计图纸,并参与总布置以外的潜水器结构、推进、观通导航和控制、水声、水面支持等分系统的设计工作。
在老专家们的教导指挥下,他干得井井有条。按照一般规则:设计师应承担试航任务——自己设计的潜水器首先自己敢下。不用说,叶聪一马当先,驾驶着蛟龙号从1000米、5000米,直到超越7000米设计海深,创造了同类型潜水器深潜的世界纪录。
十年磨一剑。2012年6月下旬,“蛟龙”号从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凯旋归来,举世轰动,国家在青岛举行了盛大的欢迎庆典。不久,叶聪被中共中央、国务院授予“载人深潜英雄”之一。接下来,“蛟龙”研制团队并没有停步,而是在科技部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指导协调下,又开始了“深海勇士”号的设计制造。
当时,“蛟龙”号的副总设计师、702所水下工程研究室主任胡震受命为“深海勇士”号的总设计师,叶聪则担任了副总设计师和总质量师。其他团队人员分别从事各项分系统设计研发工作。年愈八旬的“蛟龙”号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徐芑南任顾问。瞧,这是一个别有意义的组合,充分说明了我国深潜载人事业承上启下,后继有人。“深海勇士”号是我国第二台深海载人潜水器,它的作业能力达到水下4500米,研发始于“蛟龙”号开始海上试验之时。于是,在“蛟龙”号的光环下,胡震带领团队默默地开始了“深海勇士”号4500米载人潜水器的研发。经过8年卧薪尝胆式的历程,攻克了许许多多的坎坷难关,终于成功建成,国产化率达到了95%,极大带动了我国相关科技水平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