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本报 收藏报纸 报纸头版

内容导航 版面导航

获得 Adobe Flash Player

和辛弃疾交朋友

        ◎文/吴永强

  (中国作协会员,山东省作协签约作家)

  我搬了新家。

  济南东北部有个华山,不是我们一下子能想到的那个西岳华山,其全名叫华不注山。这个华山很不起眼,海拔不超过两百米,却有不小的名气。平原拔起小山,其状如花骨朵,挺拔俊俏。要知道,在广阔的华北平原,此山往北直到海滨全是一马平川。历史上,齐晋“鞌之战”即发生于此,齐顷公被晋军追逼,“三周华不注”。

  历代诗人为这座小山留下了众多佳作。

  李白说:“兹山何峻秀,绿翠如芙蓉。”赵孟頫说:“云雾润蒸华不注,波涛声震大明湖。”

  华栿山即华不注,华通花,栿通不,花骨朵的意思。

  尤其是赵孟頫的《鹊华秋色图》,画出了此山的神韵。这幅画,是古代文人画的重要代表,使华山突破了文学史,彪炳艺术史。

  啰嗦这么多,其实是说,我住到了华山脚下。也不是脚下,而是华山以东数里,楼下即是卧牛山。卧牛山名气不大,这一块儿统称华山片区。

  每日经过华山脚下,一般不会想起李白,也不想《鹊华秋色图》,但这些隐约的概念,会在心底形成一个气场。在过去,多少人曾登顶华不注山?上文的名字之外,李攀龙、边贡、王士祯……曾和这座城市有关联的作家,几乎都曾登临华山,层层叠叠的脚印,传递出厚重的文学传统。

  山之外,还有水。

  站在窗口北望,不到一公里,即是黄河大堤。

  很多时候,我只把黄河当作一条河来看。抛开其历史、文化价值,只单纯作为又跑又跳的场所,作为眼睛发呆的载体,两条大堤夹着的野地和水流真是取之不尽。纯黄的水绵延不绝,麦田绵延不绝,有时候雪落在麦苗上,有时候风停在树梢。我常开一辆车,奔跑进我的视线,向东,跑到了入海口。蜿蜒的大堤,小路纵横,车轮比水流跑得还快。

  有一次,我们一帮诗人就逆黄河而上,把车开上了青藏高原。多么决绝,我们走了几千公里,直到了青海的贵德,才卸掉了黄色,遇见清澈的流水。天下黄河贵德清,从贵德再往上,高原和草原之间的黄河就名不副实了,应改名为“清河”。

  我的住处附近,不仅有黄河,不客气地说,中国古代四大水,此地独占其三。四大水,即“四渎”,指的是江河淮济,江是长江,河是黄河,淮是淮河,济是济水。

  古代,天子祭祀名山大川,就是五岳四渎。1855年,黄河改道,夺大清河入海,鸠占鹊巢,硬生生把大清河给弄消失了。大清河就是古代的济水,所以,我离济水也很近。往南不远的小清河,一定意义上也和济水有相通之处,可以大概认定,已经消亡一百多年的济水,以小清河的形式复活。小清河旁边,有一条南水北调工程干渠,里面流的是长江水。

  周围几里地范围内,汇聚了四渎中的三个,就差淮河了。

  文学脱胎于自然、历史,诗常自口中而出。近些日,集中研究了李清照、辛弃疾、张养浩、李攀龙、于慎行、王士祯几个本地诗人的生平和作品,以及他们在当地的一些遗存。除了李清照,其余几人大概有一个共同特点——以做官为终生事业,又不拘泥于做官,大都有长期的赋闲时光。

  赋闲时,他们的专业诗人身份凸显出来,也可以说,他们的赋闲,是人生的一段休憩,也是中国文学史的幸运。辛弃疾有稼轩庄园,张养浩有云庄,李攀龙有白雪楼,一座座乡间别墅,承载了诗人对世间万物的感知。

  我尤其喜爱辛弃疾,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几千年文学史,他是武力值最高的作家。这位貌如青兕的山东大汉,长得虎背熊腰,颇有豪气,亦能拿得起放得下,把词写得荡气回肠,柔肠千结。朋友陈亮离去,他追了许久,被大雪阻隔,怅然若失。叶嘉莹说,若选一位古代诗人做朋友,她选辛弃疾。

  我也选辛弃疾。

  有史书说他临终时,大呼:“杀贼!杀贼!”我认为倒未必,华不注山上悲呼震天,仅仅符合后人的想象,也符合魂归故里的美好期待而已。他的心态是内敛的,他的人生是恢弘的,他的胸襟是博大的,他的悲剧是时代的悲剧。他的灵魂,不一定非得一直绷紧,直绷到生命最后一刻。

  该发现那些有趣的山,有趣的水,有趣的灵魂。有时候,视野太死板,李清照凄凄惨惨,辛弃疾壮怀激烈,张养浩为百姓苦,哪有这么绝对。于趣味而言,后人多赞颂苏轼,却忽略了辛弃疾优质的情调。

  诗的有趣,诗人的有趣,就在于和自然的对话中,在于和自己的对话中,在于和万物的对话中。一个人的侧面越多,越能激发灵感。所有的片面都是狭窄的,人无法活在片面里,如同我们不该以一只眼去看古人。

  古人可以是朋友,今人可以是陌生人,甚至敌人。当你和辛弃疾交朋友,你会爱上整个宋朝。你走进张养浩的云庄,和他一起耕田,一起把酒话桑麻。当你们一起养的鹤被种田老妪不小心打伤,继而死去,你会和他一起写诗纪念。至于李清照,还是做朋友吧,不要爱上她,在这样一位伟大女性面前,爱情会使你自卑,友谊会让你懂得欣赏。

  我心里住着一个时代,要在里面安插一个辛弃疾,安插一个李清照,还有更多的人。当然,也有李攀龙、王士祯们的一席之地。

  华不注上,亦可论剑,论心里的剑。

  (原文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