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本报 收藏报纸 报纸头版

内容导航 版面导航

获得 Adobe Flash Player

权威

战略重器背后的奋斗精神
点击查看原图
        通过牵头组织重大项目,挖掘和促进我院目前非涉海科研团队在海洋科学和工程方面的研发资源和潜力,形成科学院综合优势,增强我院在国家深海战略中的集团性力量,引领我国深海科学、深海技术、资源开发利用和产业化发展。二、建设目标
  建设集深海科学研究、工程技术开发成果转移转化、科技服务和人才培养于一体的海洋科技创新基地;建设中国深海科学与工程技术核心研发基地、深海技术试验基地、海洋战略思想库和科普教育基地;建设国际深海科学与工程领域有重要影响力的研发机构、教育和公共服务中心;引领我国深海科学与工程技术研发方向,打造具有一流成果、一流效益、一流管理、一流人才科研机构。
  这里,就是我国深海科研重装备——大深度载人潜水器“深海勇士”号和“奋斗者”号的家园。2020年12月,迎着习习海风,我们来到了美丽的中科院深海所。虽说正值庚子年的寒冬季节,北方已是冰天雪地、寒风刺骨,而海南岛最南端的三亚湾畔、鹿回头半岛依然郁郁葱葱、温暖如春。
  按计划,首先由信息中心主任姜晓虹、庄洪盾等人接待了我们,介绍全面情况,引领参观有关设施。看得出来,他们对自己所在的单位和从事的工作,以及主要领导人充满了热爱和自豪,说起来如数家珍,热情有加。
  随后,在面朝大海的办公室里,我们见到了以严谨低调著称的研究所所长和首席顾问刘心成先生。面对着窗外蓝色的海湾、飘荡的帆船,我们心旷神怡,促膝交谈。
  这是两位德高望重且和蔼可亲的领导人,前者是国内外著名的科学家,学养丰厚;后者则是原海军某保障基地司令员、曾任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副局长,带队伍打硬仗那是一把好手。所以,大家平常不称他们职务,而是尊称为“老师”“司令”。
  我在六年前采访写作关于“蛟龙”号的纪实作品时,就与他们相熟并且十分敬佩其人其事。我认为:他们与当时“蛟龙团队”众多成员,都是我国深潜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者,在当代共和国的历史上,必将给后人留下闪耀着永恒光彩的一页。
  所长祖籍是江苏泰兴人,生在上海,却像北方人一样长成大个子,长方脸庞上架着一副近视眼镜,讲话温文尔雅,一派学者风度。他的父母都是卓有成就的高级知识分子,药物学领域的学术权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