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本报 收藏报纸 报纸头版

内容导航 版面导航

获得 Adobe Flash Player

帮老人戒网瘾 功夫在“网外” 

点击查看原图
《工人日报》等媒体所做的相关报道
点击查看原图
        ◎潘愈
  
  “帮老人戒“网瘾”功夫在“网外”!有关部门应尽快落实相关政策,各大网络平台加大优质银发内容的开发和推送,丰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家人也要多些关怀与陪伴,多方一起合力,变“网瘾老年”为充实幸福的老年。

  “据报道,51%的中老年人日均上网时长超过4小时。但是,能够真正从关爱老人角度出发的电视内容和新媒体内容少之又少。银发内容供需严重失衡。”据澎湃新闻报道,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金李在提案中提出了“银发内容供需严重失衡”的问题。关注“网瘾老年”,媒体应多为老年人创新内容,在他看来,“优质的银发内容对老年人精神生活有着正面的引导和积极的影响”。
  
  金李表示,近十年来,全国收看电视的观众逐年下降,只有55岁及以上的中老年群体收视情况保持平稳,这说明中老年人保留着收看电视的习惯。但是目前影视剧等综艺节目的银发内容却不足2%,银发内容供需严重失衡。
  
  对于“银发内容缺失”的主要原因,金李分析包括:投入产出比低,众多电视台和网络视频平台动力不足。年轻态内容收益较高,赞助商偏向年轻消费者,而银发内容则无法产生巨额收益。电视台同样也追求经济效益,在歌唱、选秀等节目上投入巨资,以期获得大额赞助。
  
  同时,他还注意到当下银发内容市场中的一种“怪现象”:一方面,优质、科学的内容产出少;另一方面,大量虚假广告、谣言等劣质信息在老年人圈层中大量流传。
  
  2020年发布的《老年人互联网生活报告》曾披露百万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在互联网上的行为偏好。数据显示,手机已经成为老年人日常生活中重要的资讯、娱乐工具,其中资讯、小视频、小说、小游戏等功能缓解了老年人生活的孤独,但无意间也成为众多老年人生活的寄托和依赖,甚至让不少老年人患上了“网瘾”。同时,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6月,60岁以上手机网民人均APP数量达44个之多。
  
  这些数据告诉我们,现实生活中,的确有不少老人存在长时间玩手机的情况,甚至达到成瘾、不可自拔的程度。而现实是,当下网络内容的生产总体上更多地偏向年轻人群体,老年网民往往处于信息倒灌的被动状态,而且很多“一眼假”假新闻、伪科学让很多老人深信不疑。
  
  至于网瘾老年情况出现的原因,中国教育报评论分析称:这背后既有老年人缺少家人陪伴,转而刷短视频消磨时间;也有部分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兴趣不够广泛,而玩手机相对轻松且能带来快乐等原因。
  
  请救救“爸妈的朋友圈”!不少网友无奈地如是疾呼道。北京晚报评论表示:在互联网深度嵌入生活的今天,作为“网络原住民”的年轻人如何与他们将心比心、情感共振,显然是一个更值得思考的问题。尽可能多些陪伴,帮助老年人满足情感需求、拓宽精神生活,为其提供更多与现代社会接轨的机会,从而摆脱网络对精神世界的操控,或许才是真正的“戒瘾”思路。
  
  据测算,预计“十四五”时期,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总量将突破3亿,占比将超过20%,进入中度老龄化阶段;2035年左右,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突破4亿,在总人口中的占比将超过30%,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
  
  国家卫健委老龄司司长王海东指出,我国老龄化呈现出数量多、速度快、差异大、任务重的形势和特点。他表示,下一步,将认真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坚持积极老龄观,促进健康老龄化,努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道路。
  
  针对老龄化加剧的现实,梳理发现,近年来的全国两会上涉及老年人的建言献策确实不少,很多“良方”都是在“对症下药”。为“银发族”安享晚年多筹谋!工人日报评论表示,期待诸多代表委员们的关注、建议,能够进一步助推适老化改造,助推涉老产品和服务的丰富和完善,助推老年友好型社会的构建,让更多老年人从中受益。
  
  正如金李呼吁的,国家应把银发内容也视为“养老工程”,加大重视力度,“期待在不远的未来,所有老年人都能在优质的银发内容中了解更多科学知识,得到丰富的精神满足,享受高质量的老年生活。”
  
  此外,陪伴与感恩,才是老年人戒“网瘾”的最佳良方!心理咨询师李媛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给出建议,如果老年人意识到自己过度依赖手机,每天上网时间过长,可以通过培养兴趣爱好,增加锻炼来改善,但要想成功戒掉“网瘾”,老年人还需要子女和家人的支持。
  
  总之,帮老人戒“网瘾”功夫在“网外”!有关部门应尽快落实相关政策,各大网络平台加大优质银发内容的开发和推送,丰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家人也要多些关怀与陪伴,多方一起合力,变“网瘾老年”为充实幸福的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