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本报 收藏报纸 报纸头版

内容导航 版面导航

获得 Adobe Flash Player

此岸·彼岸

        ◎王一
  
  2014秋天,在山东省第十三届青年作家高级研讨班上,笔者与山来东成为同学。他话语不多,偶尔说出几句日照方言,加上语速极快,更是难以听懂,他曾自嘲说日照话还不如说英语好懂,微笑中透出满满的真诚。那次高研班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作品,山来东将带去的小说文稿在同学中传阅,那时感觉他的小说写得老成,似乎与其年龄相去甚远。历经数年,小说几经修改终以《彼岸》(山东画报出版社,2018年1月)出版,并荣获第五届泰山文艺奖(文学创作奖)。
  
  期间,山来东陆续发表了一系列与航海有关的中短篇小说。如今,系列小说《逃离纳利德卡》的结集出版,不仅拓展了航海题材的创作空间,也让作品更为厚重。小说集中有对航海人生活、情感的真实叙写,有停泊港湾后的人性揣度与描摹,也有逃离港口的历险与挣扎,更有回归故里的渴望与期盼,作家在既有经验与丰富联想的交织融合中,深入发掘航海人的不同境遇和人性魅力。
  
  对山来东来说,七年的海员生活不仅仅是成长的经历,也是一种收获。而茫茫大海之上,如何度过枯燥和孤独,沉静、木讷的山来东选择了与书为伴。有过无数次的海上经历,加之访问得来的素材和想象,这也为作家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和激情。
  
  对海员来说,此岸的港湾不仅仅是家的象征与隐喻,其中蕴含了回归的渴盼,也同样蕴含着踏上新航程的准备与蓄能。对家人来说,这种渴盼意味着一段漫长的隔离,牵挂自航船起航之际开始,直到再次回港。
  
  山来东不仅深入叙写海员的海上生活,也将关注点聚焦到岸上,既拓延了叙事空间,也让我们更加立体地了解贸易、航海以及与之相关的人和事。如果说蒋鸣和柴璐的感情是因老轨之死的纠葛衍生,那么,作家在《浮生梦》中对海涛和韩瑜的情感刻画更为直观,也更加细腻。小说勾勒出二人的情感和爱恋纠结,韩瑜的反复多变让身陷爱河的海涛琢磨不透,却又难以放下。而韩瑜反复无常的原因是患上骨髓炎,面对生活和现实的多重困扰,以及家庭、贫穷、疾病与爱情间的冲突与矛盾,最终选择了逃离。当海涛得知韩瑜担心连累他离他而去的真相时,二人的纯真感情也被推到高潮。文本对两个人的心理刻画细致到位,准确反映出纯情年代的故事,无疑给我们带来心灵和情感的涤荡。

  《凌日》同样是对情感生活的探讨,只是触及到更深层次的家庭、婚外情等等方面。贸易公司老总朱少亭让实习生姜晓萱与钢材公司材料处长许建接触,许建家庭情感的缺失,姜晓萱初入人事的陌生感,让二人一见如故萌生情感,自然促成了这段婚外情恋。从家庭到婚外情、从单纯之爱到家庭梦想,许建和姜晓萱一直处于欲望叠合的矛盾博弈之中。婚姻之外的激情释放已然成为现代人的精神诉求,并以某种隐性的形式附着于情感之上。作家在小说中深刻剖析和审视了爱情、家庭和婚姻中的现实问题。当然,现实在利益的牵制和浸染下,爱和激情最终会演变成为一地鸡毛的现实,这无疑是后现代带给我们的情感之殇,当重新定位航标时,凌日之美也仅仅是生活中的一现昙花。
  
  对于海员来说,轮船就是漂移的家,在茫茫大海之上成为海员的庇护所,从起航到入港再到重新起航,始终装载着海员的期望,从海到家,也维系了海员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逃离纳利德卡》是小说集中最为惊险的一部,无论对矛盾冲突的情节设置上,还是在真情实感的叙述上,都显示出作家对文本的成熟把控力。

  ◎(《逃离纳利德卡:山来东中篇小说集》,山来东/著,山东文艺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