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本报 收藏报纸 报纸头版

内容导航 版面导航

获得 Adobe Flash Player

首届中国非遗保护年会开幕

齐鲁街里赶大集,非遗更“飘香”

融合滨州剪纸的布艺玩偶增添了喜庆气氛
点击查看原图
        2月16日至20日,首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年会在陕西省榆林市举办。作为主宾省,山东46个非遗项目、百余名传承人为本届年会增添靓丽光彩,展现我省非遗保护传承弘扬的优秀成果。

  ◎文/图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王宇琦 发自陕西

  年度盛会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本届年会以“打造非遗年度名片,绽放非遗绚丽色彩”为主题,由开幕式、创新展览、非遗论坛等内容组成,梳理我国非遗保护年度工作,展示非遗与现代生活融合成果。山东省、河南省、四川省作为主宾省参与其中。全国近200个非遗项目400余位非遗传承人共赴这场非遗年度盛会。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自组委会获悉,本届年会着力打造非遗集市,创新非遗展览方式,将非遗展陈与非遗集市合二为一,用展陈的方式呈现非遗项目,用集市的场景增强群众体验;打造沉浸空间,创新非遗体验场景,推动地方旅游服务升级;打造权威发布,创新年度工作展示,发布相关信息;打造非遗论坛,探讨非遗研究前沿领域,围绕“非遗以人民为中心”“非遗增进中华文化认同”“非遗促进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合作”共商非遗保护、传承、传播重大议题。
  
  年会现场,来自陕西、山东、河南、四川等地的非遗项目齐聚于此,为广大游客带来品各地非遗美食,观各地非遗风情,赏中国传统技艺,购特色非遗产品的体验。线上部分,“非遗人之家”大型服务平台实时转播本届年会盛况,发布众多非遗活动的精彩瞬间,打造永不落幕的非遗盛会。

  精彩亮相

  山东是非遗大省,非遗资源丰富。山东省组织46个非遗项目、百余名传承人前往本届年会现场,讲述非遗创新发展动人故事,探索非遗资源活化利用方式。
  
  其中,“齐鲁街”特色非遗街市通过非遗展陈与非遗集市结合的方式,丰富非遗展示形式;齐鲁书院沉浸展厅将非遗和体验场景深度融合,增强观众体验感。
  
  值得一提的是,我省鲁西南鼓吹乐《花乡闹春》精彩亮相今日进行的首届中国非遗保护年会开幕式,展现山东民间音乐的震撼与张力。齐鲁街上,我省27项非遗参与展演展示。聊城杂技将江北水城绝活精彩上演,山东最具代表性的地方剧种——吕剧的动人唱腔萦绕集市上空;周村烧饼、德州扒鸡、城隍庙肉火烧、隆盛糕点等非遗美食将地道山东滋味送给八方来宾。
  
  齐鲁书院沉浸展厅中,我省11个非遗项目与体验场景相互融合。古琴演奏声声动人,悠扬婉转,邹鲁礼乐表演端庄雅致,活化展现传统礼乐;扶兴和毛笔、桑皮纸、尼山砚等非遗产品鳞次栉比,展现齐鲁大地儒雅文墨气息。此外,山东泰山皮影戏、潍坊风筝、烟台剪纸、鲁绣等7个非遗项目也参与本届年会,通过展演展示等方式呈现我省多彩非遗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