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本报 收藏报纸 报纸头版

内容导航 版面导航

获得 Adobe Flash Player

惠民黄河地名文化志愿宣传活动进书会

        地名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形态和载体,承载着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是一个民族历史的见证、文化的记忆。黄河是连岱汇儒、济运通海、滋养齐鲁的“母亲河”,千百年的文化积淀、历史故事,为讲好地名故事,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实现高质量发展、奋进新征程,汇聚强大精神力量。多年来,滨州市惠民县为更好的保护地名文化遗产,身体力行,不仅成立惠民县地名专家库、组建黄河地名文化宣传志愿服务队,还走遍惠民各地,向民众宣传推广、讲解展示黄河地名文化。

  2月2日,时隔3年,胡集书会线下重启,当日,惠民县黄河地名文化宣传志愿服务队走进古老的胡集书会,向民众宣传、推广“黄河地名文化”。现场,志愿者们向民众发放地名条例,并通过小品《黄河守护人》、山东花鼓《黄河滩相亲》等特色节目,宣讲地名文化故事。此外,地名文化专家高秀亭也来到书会现场,向民众讲述保护和弘扬地名文化遗产的重要意义,现场签赠“地名文化图书”,活动吸引众多民众驻足聆听,交流互动。

  通过本次志愿宣传活动,惠民县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志愿宣讲不仅提升了黄河地名文化的影响力,也让全县乃至全国更多的民众了解黄河地名文化,喜爱黄河地名文化,意义重大。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朱德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