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本报 收藏报纸 报纸头版

内容导航 版面导航

获得 Adobe Flash Player

赶黄河大集 品曲艺古韵

800年历史胡集书会线下演出重启
        商报消息 “不图宅子不图地,就图胡集能看戏!”2月2日,2023年“中国·胡集灯节书会”在我省惠民县胡集镇启动。本次书会以“赶黄河大集品曲艺古韵”为主题,首次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办。时隔3年,胡集书会重启线下演出,吸引众多百姓前来观看。

  今年,胡集书会线下演出强势回归,胡集镇设有主会场及10个曲艺小书场,山东快书、山东琴书、京韵大鼓、河南坠子、相声、二人转等诸多演出轮番上演。除线下精彩活动外,2月2日至5日将在线上展开4场优秀曲艺作品网络展播,精选51部成人类及少儿类优秀曲艺节目进行呈现。

  值得一提的是,由广东、内蒙古、辽宁、吉林、河南、河北、山东等20多个省市自治区的42家文化单位推荐的150余部优秀曲艺作品将亮相本次胡集书会,作品涵盖河洛大鼓、山东花鼓、京韵大鼓等22个曲种。其中,107部参加主会场和小书场曲艺节目展演,51部参加网络展播。

  胡集书会是兴起并扎根于惠民县胡集镇的曲艺集市盛会,其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被誉为中国“曲艺活化石”。胡集书会始于宋元,兴于明清,迄今已有800多年历史。繁盛时期,胡集书会吸引全国各地曲艺名家前来参与交流,形成曲艺演出盛况,吸引10余万群众参与。2006年,胡集书会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王宇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