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本报 收藏报纸 报纸头版

内容导航 版面导航

获得 Adobe Flash Player

心中有烟火,掌心有山海

他用一颗匠心 把家乡味炒到亚洲之巅

点击查看原图
点击查看原图
赵淑昊在“亚洲烹饪大赛——淮海名厨争霸赛”上从众多专业厨师中脱颖而出,一举摘得大赛特金奖
点击查看原图
        在刚刚落幕的首届“亚洲烹饪大赛——淮海名厨争霸赛”上,济南大学文化和旅游学院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学生赵淑昊凭借两道融合地域特色与亚洲风味的创新菜品,从众多专业厨师中脱颖而出,一举摘得大赛特金奖。这不仅是对他个人烹饪技艺与创新思维的高度认可,更是济南大学文化和旅游学院长期以来坚持“产教融合、知行合一”育人理念结出的又一硕果。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张舒 通讯员 刘珂珂 叶凌秀
  
  烟火蕴匠心:童年的灶台启蒙

  人间至味是清欢,最美不过烟火气。这句“人间至味是清欢”的古词,出自宋代文学家苏东坡的《浣溪沙》。从苏东坡词句的字里行间可以看出,真正的快乐并非来自外在的物质追求,而是内心的满足与宁静。真正的清欢是返璞归真,是人间烟火气。烟火气,是人间最绵长的滋味,是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琐碎日常,是历经沧桑后,徜徉田园和畅游山水的云淡风轻。
  赵淑昊的烹饪之路,始于家中那间充满烟火气的熟食店。“小时候,我常常站在灶台边,看着父母如何用最简单的食材,做出最温暖、最难忘的味道。”那份日复一日的耳濡目染,让灶台间的烟火气不仅点燃了他的兴趣,更在他心中埋下了一颗名为“匠心”的种子。
  高考填报志愿时,赵淑昊怀着对烹饪的深厚情感与对未来的清晰规划,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济南大学的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对他而言,这不仅是家族手艺的一种现代化延续,更是迈向科学膳食与健康饮食理念的深层追求。
  进入大学后,赵淑昊如饥似渴地投入到专业学习中。课堂上,他认真钻研营养学原理、食材特性与烹饪工艺的科学内涵;实验课上,他反复锤炼刀工、精准掌控火候、细致拿捏调味,力求每一道菜品都能达到“色、香、味、形、养”的完美统一。课后,他依然回到那个熟悉的起点——家中的熟食店,将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融入真实的操作场景:优化卤制时间以提升效率、调整香料配比以丰富层次、探索低盐健康配方以顺应现代需求……“只有在真实的厨房环境中,与食材面对面,与锅铲共起舞,才能真正听懂食材的语言,理解烹饪的本质。”他这样总结道。

  灶台与课堂:理论与实践的淬炼

  为了检验所学、拓宽视野,赵淑昊一直渴望能站上更广阔的专业舞台。一次专业课上,老师胡建国敏锐地察觉到了他身上的潜力与热情,鼓励他报名参加首届亚洲烹饪大赛——淮海名厨争霸赛。该赛事以“挖掘淮海地标食材与亚洲特色食材的融合价值”为主题,这为赵淑昊提供了展示家乡风味与专业素养的绝佳平台。
  他决定回归本源,以家乡临沂最具代表性的食材——猪肉作为创作核心。这种食材看似家常,甚至带着些许“土气”,却承载着鲁南地区深厚的地域文化与集体记忆。如何让它们在亚洲级的烹饪舞台上焕发新生,展现出兼具传统底蕴与国际视野的独特魅力,这成为了赵淑昊需要攻克的核心课题。
  经过近两周课余时间的潜心钻研与无数次试验,赵淑昊最终选定了烹饪冷猪肉和红烧肉作为参赛作品,并在制作过程中融合地域特色与亚洲风味,形成独具匠心的创新菜品。
  在烹饪冷猪肉时,他大胆借鉴传统名菜“羊垛子”的制作工艺,将整只猪头精细处理,配以三十余种香料,经慢火长时间炖煮至骨酥肉烂。随后拆骨取肉,层层叠压,再运用特制的压缩机进行塑形定态。这一创新工序,不仅有效去除了多余油脂,使成品口感软糯Q弹、咸香醇厚,更赋予其方正雅致、肌理分明的视觉美感,实现了味觉与视觉的双重提升。
  制作红烧肉的灵感则源自临沂本地经典的炒鸡火爆技法。他精选现宰鲜肉,经过一整夜的清水浸泡以充分去除血水与腥气。初熟处理后,以猛火快炒,锁住肉汁与鲜味,临出锅前,投入皱皮辣椒、小米辣与新鲜葱段,瞬间激发出层次丰富的复合椒香。成菜色泽红亮诱人,香气热烈奔放,既保留了北方菜系的豪迈气韵,又融入了亚洲料理中对于香辛料运用的精致理解。

  寻常食材的新生:挑战赛场匠心独运

  最终,凭借烹饪这两道菜品的巧思与匠心,赵淑昊从众多专业名厨中脱颖而出,一举摘得“亚洲烹饪大赛——淮阳名厨争霸赛”特金奖。当大屏幕亮起获奖名单的刹那,那道凝聚着日日夜夜反复调试的身影,终于站在了璀璨夺目的聚光灯下。
  站在璀璨的领奖台上,手捧沉甸甸的奖牌,赵淑昊内心感慨万千:“这份荣誉,不仅仅属于我个人,更属于培养我的学校和学院。济南大学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为我们提供了肥沃的成长土壤,胡建国老师更是我前行路上的引路人,在我迷茫时给予指引,在我困难时给予鼓励。在这里,我打下了扎实的专业根基,也学会了用科学与创新的眼光去重新审视和传承烹饪这门古老的艺术。”
  闪光灯如星海闪烁,映照着他眼中坚定的光芒。谈及未来,他早已绘制清晰的蓝图:“我的梦想,是将源远流长的传统烹饪技艺与现代前沿的健康营养理念深度融合,让更多人不仅能品尝到美味,更能享受到健康。无论是未来创办一家承载温情与匠心的餐厅,还是站上三尺讲台,成为一名传递知识与热爱的烹饪教师,我都会不忘初心,脚踏实地,用一生的时光去守护这方灶台,诠释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匠心精神。”
  感恩岁月长,珍惜布衣暖。从弥漫着家常烟火气的熟食店,到汇聚亚洲顶尖技艺的竞技赛场,赵淑昊用手中一把锅铲、心中一颗永不熄灭的初心,生动诠释了新时代青年学子“以技立身、以艺报国”的担当与抱负。
  杨绛这样说过:“人生真正的幸福,不过就是灯火阑珊的温暖和柴米油盐的充实。”赵淑昊作品最动人处,正是让烹饪回归本真——那是对寻常食材的敬畏,对人间烟火的眷恋,对千家万户厨房里跳动火焰的深情回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