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通京沪高速!山东这段公路通车
助力鲁南经济圈与沂蒙革命老区腾飞

点击查看原图 商报济南消息 近日,山东高速公路“朋友圈”再扩容!11月1日,由山东高速集团投资建设的临沂至滕州高速公路(以下简称“临滕高速”)柳树庄枢纽互通至费县南互通段建成通车。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了解到,该路段通车后,将实现与京沪高速互联互通,对完善省内高速路网、改善区域交通运输条件、促进鲁南经济圈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沂蒙革命老区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临滕高速公路是山东省“十二纵八横十一射”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长140.77公里,设计时速120公里。本次通车段长34.1公里,途经临沂市兰山区、费县,包括2处收费站、1座特大桥、4座隧道等。
在建设中,临滕公路全线4次上跨既有高速、5次与既有干线铁路形成立体交叉,交通导改组织复杂、结构设计特殊多样,给施工带来极大挑战。特别是在此次通车段的柳树庄枢纽互通、上跨兖石铁路转体桥施工中,建设团队克服重重困难,确保项目顺利建成通车。
据项目相关负责人介绍,柳树庄枢纽互通与既有G2京沪高速形成立体交叉,面临涉路审批手续繁琐、施工组织难度大等诸多难题。项目坚持方案先行,多次与高速交警、路政、运管等多部门集中展开研讨,提前编制详实的交通导改方案和应急预案,合理调配施工资源要素,科学规划施工时序,累计投入作业人员400余名、作业机械100余台,为工程建设“抢”出宝贵时间,实现了“施工零事故、通行零拥堵”的“双向安全”。在上跨兖石铁路转体桥施工中,项目先后攻克岩溶发育区桩基施工、临近既有线深基坑支护等12项技术难题。其中,面对30.8米超宽桥面带来的结构稳定性挑战,项目引入BIM+GIS数字孪生技术,对转体过程中的应力分布进行动态模拟,精准设定配重方案,同时搭建“天地人机”四位一体防护体系,实时监测桥体姿态、风速温湿度等32项参数,配合特别定制的双保险智能牵引系统,实现了毫米级精准对接,确保“一次转体到位、全程零误差”。
除此之外,临滕高速公路深入探索交能融合发展模式,将绿色低碳设计融入建设全过程,在探沂服务区开展全链条节能降碳技术集成示范,该服务区成为全国首个全生命周期零碳服务区。记者了解到,探沂服务区构建“光伏发电、储能调峰、智能管控”三位一体的清洁能源网,全方位利用综合楼、停车棚和边坡等空间资源,建设“分布式光伏+储能+微电网”能源系统,年均发电量达200万度。
临滕高速柳树庄枢纽互通至费县南互通段通车后,将实现与京沪高速互联互通,对完善省内高速路网、改善区域交通运输条件、促进鲁南经济圈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沂蒙革命老区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文/图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白鑫燚
临滕高速公路是山东省“十二纵八横十一射”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长140.77公里,设计时速120公里。本次通车段长34.1公里,途经临沂市兰山区、费县,包括2处收费站、1座特大桥、4座隧道等。
在建设中,临滕公路全线4次上跨既有高速、5次与既有干线铁路形成立体交叉,交通导改组织复杂、结构设计特殊多样,给施工带来极大挑战。特别是在此次通车段的柳树庄枢纽互通、上跨兖石铁路转体桥施工中,建设团队克服重重困难,确保项目顺利建成通车。
据项目相关负责人介绍,柳树庄枢纽互通与既有G2京沪高速形成立体交叉,面临涉路审批手续繁琐、施工组织难度大等诸多难题。项目坚持方案先行,多次与高速交警、路政、运管等多部门集中展开研讨,提前编制详实的交通导改方案和应急预案,合理调配施工资源要素,科学规划施工时序,累计投入作业人员400余名、作业机械100余台,为工程建设“抢”出宝贵时间,实现了“施工零事故、通行零拥堵”的“双向安全”。在上跨兖石铁路转体桥施工中,项目先后攻克岩溶发育区桩基施工、临近既有线深基坑支护等12项技术难题。其中,面对30.8米超宽桥面带来的结构稳定性挑战,项目引入BIM+GIS数字孪生技术,对转体过程中的应力分布进行动态模拟,精准设定配重方案,同时搭建“天地人机”四位一体防护体系,实时监测桥体姿态、风速温湿度等32项参数,配合特别定制的双保险智能牵引系统,实现了毫米级精准对接,确保“一次转体到位、全程零误差”。
除此之外,临滕高速公路深入探索交能融合发展模式,将绿色低碳设计融入建设全过程,在探沂服务区开展全链条节能降碳技术集成示范,该服务区成为全国首个全生命周期零碳服务区。记者了解到,探沂服务区构建“光伏发电、储能调峰、智能管控”三位一体的清洁能源网,全方位利用综合楼、停车棚和边坡等空间资源,建设“分布式光伏+储能+微电网”能源系统,年均发电量达200万度。
临滕高速柳树庄枢纽互通至费县南互通段通车后,将实现与京沪高速互联互通,对完善省内高速路网、改善区域交通运输条件、促进鲁南经济圈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沂蒙革命老区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文/图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白鑫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