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本报 收藏报纸 报纸头版

内容导航 版面导航

获得 Adobe Flash Player

前三季度我国经济运行稳中有进

国家发改委:治理无序竞争成效逐渐显现
前三季度我国货物出口保持7.1%的增速,图为繁忙的青岛港前湾港区新华社发
点击查看原图
        据新华社电 前三季度经济运行态势怎么看?如何推进“双碳”工作?围绕经济社会热点问题,国家发展改革委10月31日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发展改革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新闻发言人李超进行分析和解读。
  
  李超表示,前三季度,我国经济运行顶住压力、稳中有进。总体来看,有五方面特点。
  
  一是运行稳。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2%,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继续保持前列。
  
  二是动能足。前三季度,装备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9.7%、9.6%;集成电路制造业、智能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22.4%、12.2%。
  
  三是质效升。治理无序竞争成效逐步显现,重点产品价格、企业效益等指标都有所改善。多晶硅、硅片、碳酸锂等产品价格明显回升。
  
  四是韧性足。面对外部环境剧烈变化,前三季度我国货物出口仍保持7.1%的增速,其中高新技术产品、机电产品出口增速分别达11.9%、9.6%。
  
  五是潜能大。在消费方面,前三季度,服务零售额同比增长5.2%,入境旅游人次大幅增长17.8%。在产业结构方面,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发展趋势强劲。

  李超表示,一些国际经济组织纷纷调高对我国经济增速的预期,比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10月最新预测都将我国2025年经济增速较4月预测大幅调高0.8个百分点。

  “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常态化政策预研储备并视情及时出台实施。随着各项政策效应持续落地见效,我们有信心有能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李超说。
  
  李超表示,近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等有关方面,组织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加快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资金投放。
  
  据介绍,截至目前,5000亿元资金已全部投放完毕,共支持2300多个项目,项目总投资约7万亿元,重点投向数字经济、人工智能、消费基础设施,以及交通、能源、地下管网建设改造等城市更新领域。

  “本次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加大了对经济大省的支持力度,同时还支持了一批符合条件的重要行业、重点领域民间投资项目。”李超说,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有关部门,督促各地方和有关中央企业推动项目加快开工建设,尽快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积极扩大有效投资,推动高质量发展。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实施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李超说,国家发展改革委正会同有关部门加快构建地方碳考核、行业碳管控、企业碳管理、项目碳评价、产品碳足迹等“双碳”制度体系“四梁八柱”。
  
  为更好发挥投资对节能降碳工作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发挥中央资金的导向性作用,国家发展改革委修订发布《节能降碳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管理办法》,要求一体推进“硬投资”和“软建设”。

  “我们将会同有关部门和各地方,从三个层次推动落实。”李超说,在行业层面,会同行业主管部门因业施策,重点围绕建立健全节能降碳、资源节约、循环经济等相关领域规划、政策、标准体系,将全局目标细化分解至各地区和重点行业领域,推动有关方面针对性加强项目储备、建设并实施监管。在地方层面,推动各级地方政府,发挥财税、金融、产业、科技等各类政策叠加效应,更加注重通过项目实施解决制约本地区降碳目标实现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在项目层面,指导督促有关项目实施主体,通过项目建设,推动形成务实管用的节能降碳技术流程和管理规范,为相关标准制定修订提供实践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