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地协同促就业 产教融合育人才
济南大学赴济南西站枢纽经济商务区筑梦青春

点击查看原图
点击查看原图
点击查看原图
点击查看原图
济南大学师生沿“科技+文化+商业”的脉络走进这片发展热土,近距离感受商务区的活力与潜力
点击查看原图 10月30日,“校地协同促就业·产教融合育人才”济南大学赴济南西站枢纽经济商务区参观实践活动在槐荫区活力开展。济南大学师生沿“科技+文化+商业”的脉络走进这片发展热土,近距离感受商务区的活力与潜力,为校地协同搭建起坚实的沟通桥梁。
此次活动紧扣“来槐荫,创未来”的人才邀约,既是商务区向青年学子展示发展潜力、吸纳优质人才的重要举措,也是济南大学深化产教融合、助力学生拓宽就业视野的务实行动,为校地携手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注入青春动能。
◎文/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邓家钰 杜天宇
◎图/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褚洪卿
校地携手开启实践探索之旅
首站抵达山东省科技馆,展厅内的互动展品迅速吸引了师生的注意力。从趣味力学实验到前沿人工智能展示,师生们纷纷动手体验,在亲身体验中真切触摸创新驱动发展的澎湃脉搏。
在“一院四馆”,师生们走进山东省会大剧院,歌剧厅的恢宏、音乐厅的雅致、演艺厅的灵动,让大家深刻感受“一站式艺术服务”的贴心;站在中心广场远眺,济南市图书馆、市美术馆、市文化馆的现代风貌尽收眼底,腊山河畔的地标建筑群错落有致,勾勒出“产城人文”深度融合的美好图景。讲解员同步解读槐荫区发展规划、商务区的发展情况及青年人才专属政策,使师生们对片区未来蓝图形成更立体、清晰的认知。
随后,师生们前往印象济南·泉世界商业街区。在特色业态与潮流空间中,认真聆听街区运营模式与发展规划介绍,亲身感受“文商旅”融合的独特魅力。“这是我首次走进印象济南·泉世界。”来自济南大学文学院的一名大一新生分享道,“通过实地体验,我发现这里业态丰富、功能齐全,既满足休闲需求,也能接触特色文化,这样的空间对我们年轻人很有吸引力,我以后会经常来玩。”师生们在参观中直观感受到,济南西站枢纽经济商务区作为槐荫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增长极,正稳步迈向宜商宜业宜居宜游的“枢纽之家”。
“通过这次参观,我对商务区的产业业态和招才引智政策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来自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大四学生表示,未来他希望自己能在这里工作,为济南西站枢纽经济商务区的发展添砖加瓦。
枢纽引擎打造人才集聚高地
在槐荫区高质量发展进程中,济南西站枢纽经济商务区无疑是核心引擎。依托济南西站这一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为片区发展筑牢坚实根基。
围绕“大窗口、大交通、大文旅、大会展、大商务”五大功能定位,商务区以60余座高品质写字楼为载体,推动“京沪系”楼宇集群逐步成型。其中,188米高的京沪科创大厦已吸引保利国际拍卖等多家企业入驻;中开院孵化器聚焦智能制造领域,未来五年计划培育更多高新技术企业。与此同时,京东mini mall、弘阳广场等项目落地持续释放高铁经济红利。随着地铁4号线开通,片区将进一步构建“轨道上的商圈”,强化与主城区联动,持续提升产业凝聚力与辐射力。
在槐荫区“人才强区”战略指引下,商务区持续优化人才服务保障体系,深化校地企协同合作。通过开展实践活动、举办政策宣讲等方式,精准对接青年人才需求,全力打造人才发展“强磁场”,为区域产业升级与经济转型注入核心动力。
产教融合厚植区域服务根基
其实,济南大学与槐荫区的校地合作基因早已深深扎根。此前,济南大学土木建筑学院与槐荫区中大槐树街道共建“社区规划师”实践基地,师生团队打造的社区“微改造”方案已落地见效、惠及居民,这些实践为此次与济南西站枢纽经济商务区的活动打下了扎实根基。
在今年年初,济南西站枢纽经济商务区“高校大学生实践基地”启动盛典暨创新实践体验日在京沪科创大厦·保利中科创新广场开幕,活动中,商务区向青年才俊发出“来槐荫,创未来”的邀约,而此次活动,正是校地双方对这一邀约的积极回应。
始建于1948年的济南大学,七十余年来始终坚守“弘毅、博学、求真、至善”校训,秉持“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格局,在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领域深度对接地方发展需求,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输送大批高素质人才。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参与活动的师生主要来自学校的文学院与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两学院的学科方向与商务区“大文旅”“数字经济”等发展需求高度契合。
此次实践活动不仅是一次校地交流之旅,更是双方深化合作、搭建“就业+实习+实践”多元通道的关键举措。通过活动,学生精准把握区域产业发展趋势,商务区企业储备优质人才资源,真正实现“学生成长、企业发展、区域提升”的共赢格局。未来,济南大学将持续为商务区输送高素质人才,商务区也将为学子提供广阔发展舞台,让青春力量扎根枢纽沃土。
在“黄河流域中心城市会客厅”建设与“人才强区”战略推进过程中,校地双方将以此次活动为起点,持续深化协同合作,将“来槐荫,创未来”的诚挚邀约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发展成果,为槐荫区乃至济南市高质量发展注入不竭动力。
此次活动紧扣“来槐荫,创未来”的人才邀约,既是商务区向青年学子展示发展潜力、吸纳优质人才的重要举措,也是济南大学深化产教融合、助力学生拓宽就业视野的务实行动,为校地携手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注入青春动能。
◎文/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邓家钰 杜天宇
◎图/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褚洪卿
校地携手开启实践探索之旅
首站抵达山东省科技馆,展厅内的互动展品迅速吸引了师生的注意力。从趣味力学实验到前沿人工智能展示,师生们纷纷动手体验,在亲身体验中真切触摸创新驱动发展的澎湃脉搏。
在“一院四馆”,师生们走进山东省会大剧院,歌剧厅的恢宏、音乐厅的雅致、演艺厅的灵动,让大家深刻感受“一站式艺术服务”的贴心;站在中心广场远眺,济南市图书馆、市美术馆、市文化馆的现代风貌尽收眼底,腊山河畔的地标建筑群错落有致,勾勒出“产城人文”深度融合的美好图景。讲解员同步解读槐荫区发展规划、商务区的发展情况及青年人才专属政策,使师生们对片区未来蓝图形成更立体、清晰的认知。
随后,师生们前往印象济南·泉世界商业街区。在特色业态与潮流空间中,认真聆听街区运营模式与发展规划介绍,亲身感受“文商旅”融合的独特魅力。“这是我首次走进印象济南·泉世界。”来自济南大学文学院的一名大一新生分享道,“通过实地体验,我发现这里业态丰富、功能齐全,既满足休闲需求,也能接触特色文化,这样的空间对我们年轻人很有吸引力,我以后会经常来玩。”师生们在参观中直观感受到,济南西站枢纽经济商务区作为槐荫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增长极,正稳步迈向宜商宜业宜居宜游的“枢纽之家”。
“通过这次参观,我对商务区的产业业态和招才引智政策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来自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大四学生表示,未来他希望自己能在这里工作,为济南西站枢纽经济商务区的发展添砖加瓦。
枢纽引擎打造人才集聚高地
在槐荫区高质量发展进程中,济南西站枢纽经济商务区无疑是核心引擎。依托济南西站这一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为片区发展筑牢坚实根基。
围绕“大窗口、大交通、大文旅、大会展、大商务”五大功能定位,商务区以60余座高品质写字楼为载体,推动“京沪系”楼宇集群逐步成型。其中,188米高的京沪科创大厦已吸引保利国际拍卖等多家企业入驻;中开院孵化器聚焦智能制造领域,未来五年计划培育更多高新技术企业。与此同时,京东mini mall、弘阳广场等项目落地持续释放高铁经济红利。随着地铁4号线开通,片区将进一步构建“轨道上的商圈”,强化与主城区联动,持续提升产业凝聚力与辐射力。
在槐荫区“人才强区”战略指引下,商务区持续优化人才服务保障体系,深化校地企协同合作。通过开展实践活动、举办政策宣讲等方式,精准对接青年人才需求,全力打造人才发展“强磁场”,为区域产业升级与经济转型注入核心动力。
产教融合厚植区域服务根基
其实,济南大学与槐荫区的校地合作基因早已深深扎根。此前,济南大学土木建筑学院与槐荫区中大槐树街道共建“社区规划师”实践基地,师生团队打造的社区“微改造”方案已落地见效、惠及居民,这些实践为此次与济南西站枢纽经济商务区的活动打下了扎实根基。
在今年年初,济南西站枢纽经济商务区“高校大学生实践基地”启动盛典暨创新实践体验日在京沪科创大厦·保利中科创新广场开幕,活动中,商务区向青年才俊发出“来槐荫,创未来”的邀约,而此次活动,正是校地双方对这一邀约的积极回应。
始建于1948年的济南大学,七十余年来始终坚守“弘毅、博学、求真、至善”校训,秉持“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格局,在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领域深度对接地方发展需求,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输送大批高素质人才。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参与活动的师生主要来自学校的文学院与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两学院的学科方向与商务区“大文旅”“数字经济”等发展需求高度契合。
此次实践活动不仅是一次校地交流之旅,更是双方深化合作、搭建“就业+实习+实践”多元通道的关键举措。通过活动,学生精准把握区域产业发展趋势,商务区企业储备优质人才资源,真正实现“学生成长、企业发展、区域提升”的共赢格局。未来,济南大学将持续为商务区输送高素质人才,商务区也将为学子提供广阔发展舞台,让青春力量扎根枢纽沃土。
在“黄河流域中心城市会客厅”建设与“人才强区”战略推进过程中,校地双方将以此次活动为起点,持续深化协同合作,将“来槐荫,创未来”的诚挚邀约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发展成果,为槐荫区乃至济南市高质量发展注入不竭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