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城区鲍山街道“一件事”专窗
        	残疾人办事“少跑腿”服务温度“多加分”

工作人员指导居民办理业务
 点击查看原图
点击查看原图        在深化“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的背景下,济南市历城区鲍山街道聚焦残疾人群体办事难点、堵点,设立并持续优化残疾人服务“一件事”专窗。该窗口通过流程再造、数据赋能、模式创新、服务集成化和标准化,真正实现了残疾人事务从“跑多次、跑多地”到“最多跑一次,甚至一次不用跑”的转变,让“高效办成一件事”从理念转化为残疾人朋友的切身感受,让政务服务的暖意直抵人心。
  
◎文/图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于蓓蕾 尉笑
一窗通办:从“多头跑”到“一次办”
走进鲍山街道便民服务中心,“一件事”专窗是效率的体现。中心通过系统性整合,将残疾人证办理、各项补贴申领、康复救助、就业帮扶等12项服务融为一体,彻底解决了以往办事环节多、材料杂、耗时长的问题。
“以前办不同的业务要跑不同的部门,现在只认这一个窗口,一次性全搞定,太快了!”一位刚刚办完多项业务的家属赞叹道。专窗通过“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的模式,推动关联事项并联审批,大幅压缩了办理时限。据统计,“一件事”专窗运行以来,单项业务平均办理时间压缩超60%,材料精简近40%,实现了“减环节、减时间、减材料、减跑动”的增效目标。
上门服务:从“出门难”到“上门办”
为实现服务效能最大化,确保行动不便的残疾人也能“高效办成事”,鲍山街道推行帮办代办、“上门办”等服务。一支专业的服务队伍主动前移服务关口,将窗口服务送至残疾人床头,变“被动申请”为“主动服务”,有效解决了特殊群体“出门难、办事难”的现实问题。
  
服务团队通过提前预约、精准对接,携带移动设备上门,现场完成政策咨询、业务申请、材料初审等全流程服务。“我出不了门,本来以为这事办不成了,没想到你们能来家里,一会儿就帮我办好了!”一位身患重度残疾的居民享受上门服务后激动地说。他的话,道出了不少特殊群体的心声。这种“服务找上门”的模式,不仅是温度的传递,更是服务效率的极致体现,确保惠民政策高效覆盖“最后一米”。
数据赋能:从“反复填”到“免申享”
科技是提升效能的加速器。鲍山街道充分依托“爱山东”政务平台及省市级大数据资源,大力推进数据共享与电子证照应用,为实现“高效办成一件事”提供有力技术支撑。
  
在具体业务协同中,医保部门做好低保对象、特困人员、重度残疾人等困难群众的居民医保参保登记信息推送与共享应用,为符合条件的群体直接办理医疗保险参保登记。人社部负责优化残疾人就业帮扶业务流程,推进“残疾人就业帮扶”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补助”相关数据的推送共享,落实残疾人及子女就业政策,并为重度残疾人代缴居民养老保险费。服务中心积极推行“免申即享”服务模式,依托数据赋能,通过系统智能比对,精准识别政策适用对象。多项面向重度残疾人的服务已无需主动申请,实现证明材料“免提交”、申请信息“自动填”,相应补贴待遇直接兑现到人,实现了从“人找政策”到“政策找人”的服务跃升,将“高效办成”升级为“无需办即享受”。
持续优化:从“能办成”到“高效办”
据统计,今年以来,街道帮助121名残疾人群众解决教育、技能培训、就业等问题,为9名残疾人个体工商户申请个体从业养老、医疗两项保险补贴,让爱和关怀精准直达,默默守护。同时,便民服务中心建立常态化复盘优化机制,定期收集群众反馈,动态调整服务清单与流程细则,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走向常态化、长效化。
  
如今,鲍山街道残疾人服务“一件事”专窗凭借其高效的办事效率和贴心周到的服务体验,已成为辖区残疾人群体信赖的“暖心窗口”。便民服务中心的目标,不仅是让群众“能办事”,更要“高效办事、舒心办事”。围绕“高效”核心,中心在服务标准化、智慧化方面持续深耕,不断提升残疾人群体的办事满意度与获得感,生动诠释了“在泉城·全办成”的政务服务内涵。
           	
        ◎文/图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于蓓蕾 尉笑
一窗通办:从“多头跑”到“一次办”
走进鲍山街道便民服务中心,“一件事”专窗是效率的体现。中心通过系统性整合,将残疾人证办理、各项补贴申领、康复救助、就业帮扶等12项服务融为一体,彻底解决了以往办事环节多、材料杂、耗时长的问题。
“以前办不同的业务要跑不同的部门,现在只认这一个窗口,一次性全搞定,太快了!”一位刚刚办完多项业务的家属赞叹道。专窗通过“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的模式,推动关联事项并联审批,大幅压缩了办理时限。据统计,“一件事”专窗运行以来,单项业务平均办理时间压缩超60%,材料精简近40%,实现了“减环节、减时间、减材料、减跑动”的增效目标。
上门服务:从“出门难”到“上门办”
为实现服务效能最大化,确保行动不便的残疾人也能“高效办成事”,鲍山街道推行帮办代办、“上门办”等服务。一支专业的服务队伍主动前移服务关口,将窗口服务送至残疾人床头,变“被动申请”为“主动服务”,有效解决了特殊群体“出门难、办事难”的现实问题。
服务团队通过提前预约、精准对接,携带移动设备上门,现场完成政策咨询、业务申请、材料初审等全流程服务。“我出不了门,本来以为这事办不成了,没想到你们能来家里,一会儿就帮我办好了!”一位身患重度残疾的居民享受上门服务后激动地说。他的话,道出了不少特殊群体的心声。这种“服务找上门”的模式,不仅是温度的传递,更是服务效率的极致体现,确保惠民政策高效覆盖“最后一米”。
数据赋能:从“反复填”到“免申享”
科技是提升效能的加速器。鲍山街道充分依托“爱山东”政务平台及省市级大数据资源,大力推进数据共享与电子证照应用,为实现“高效办成一件事”提供有力技术支撑。
在具体业务协同中,医保部门做好低保对象、特困人员、重度残疾人等困难群众的居民医保参保登记信息推送与共享应用,为符合条件的群体直接办理医疗保险参保登记。人社部负责优化残疾人就业帮扶业务流程,推进“残疾人就业帮扶”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补助”相关数据的推送共享,落实残疾人及子女就业政策,并为重度残疾人代缴居民养老保险费。服务中心积极推行“免申即享”服务模式,依托数据赋能,通过系统智能比对,精准识别政策适用对象。多项面向重度残疾人的服务已无需主动申请,实现证明材料“免提交”、申请信息“自动填”,相应补贴待遇直接兑现到人,实现了从“人找政策”到“政策找人”的服务跃升,将“高效办成”升级为“无需办即享受”。
持续优化:从“能办成”到“高效办”
据统计,今年以来,街道帮助121名残疾人群众解决教育、技能培训、就业等问题,为9名残疾人个体工商户申请个体从业养老、医疗两项保险补贴,让爱和关怀精准直达,默默守护。同时,便民服务中心建立常态化复盘优化机制,定期收集群众反馈,动态调整服务清单与流程细则,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走向常态化、长效化。
如今,鲍山街道残疾人服务“一件事”专窗凭借其高效的办事效率和贴心周到的服务体验,已成为辖区残疾人群体信赖的“暖心窗口”。便民服务中心的目标,不仅是让群众“能办事”,更要“高效办事、舒心办事”。围绕“高效”核心,中心在服务标准化、智慧化方面持续深耕,不断提升残疾人群体的办事满意度与获得感,生动诠释了“在泉城·全办成”的政务服务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