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本报 收藏报纸 报纸头版

内容导航 版面导航

获得 Adobe Flash Player

“触见”!让1700万人领略锦绣中华

        据新华社电 10月13日,《触摸故宫珍宝》《触摸<清明上河图>》《无障碍中国地图》《无障碍世界地图》 在北京联合发布。这是我国首次发行无障碍中国和世界地图与国家级文物触觉书,为我国1700万视障人士平等共享文明滋养、更好融入社会提供了可能。
  
  近期,游客时隔10年在故宫博物院一睹《清明上河图》风采;现在,视障读者也能通过画册,用指尖沉浸体验北宋汴河两岸的市井风貌与自然风光。

  “用摸读的方式,让视障人士感知传统文化艺术的魅力,是我们策划出版这两部触觉书的初衷。”谈到《触摸故宫珍宝》和《触摸<清明上河图>》,中国盲文图书馆馆长朱兵说。
  
  由于看不见或看不清,视障者存在诸多不便,欣赏视觉艺术更成奢望。现有的传统盲文书,包括近些年出现的大字本图书、明盲对照图书以及可触摸的绘本等,在高等级文物领域还是空白。故宫博物院与中国残联共同推出的两部无障碍触觉书,通过明文、盲文、语音介绍文物作品。“我们通过凹凸点线等增效设计,对文物图样进行艺术无障碍处理,让视障朋友能感受文物作品的轮廓和细节。”朱兵说。
  
  玉器、瓷器、漆器、服饰、书画……精心遴选的10类30件文物在《触摸故宫珍宝》中“跃然纸上”。“这是100岁的故宫博物院对文物活化利用的创新探索,也是献给广大视障朋友的一份珍贵礼物。”故宫博物院文创事业部项目科科长于凡说。
  
  中国的疆域版图像雄鸡,这是健全人建立的形象认知; 但对视障者来说,它仍是一个抽象概念:他们看不到版图,也见不到雄鸡。无障碍地图,让视障者“触摸”中国、“丈量”世界。借助数字盲文印刷技术,无障碍地图使用不同类型的凸起符号配合盲文,视障者可通过触摸线状、点状和面状纹理符号,感知中国及世界各地区的轮廓、位置关系等,提高空间认知水平,更好认识我国与世界地理分布。
  
  介绍中国文字、篆刻、书画等传统艺术和北京中轴线建筑的触觉书籍,已在策划中;配套开发内容更为详细的盲文版地图册、地图集等产品……未来,越来越多的触觉读物,将让视障者更好“触见”锦绣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