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种庄稼”到“种风景”的昌乐乡村蝶变
西瓜火山农品打响品牌,农旅融合与书记直播助农增收

特色农产品采摘推动昌乐乡村旅游持续火热

9月22日,潍坊市2025年中国农民丰收节主场活动在昌乐县五图街道庵上湖村盛大启幕,现场一系列活动展现了潍坊农业的丰硕成果。其中,昌乐县“一大一小一特色”的产业发展格局成为全场焦点。
作为潍坊农业版图上的重要力量,昌乐县围绕西瓜、贝贝南瓜和火山农业三大特色产业,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标准化生产上持续发力,以品牌强农战略为抓手,走出了一条“品牌引领产业、产业助推振兴”的特色发展之路。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叶涛 任为 通讯员 刘宁宁 王金娣
特色产业“硬实力”:从“土里土气”到“声名远扬”
秋分时节,走进五图街道邓家庄村西瓜种植基地的一处温室大棚,湿热的空气裹着清甜的瓜香扑面而来,翠绿的藤蔓顺着吊绳向上攀爬,一个个圆润饱满的小西瓜若隐若现。
“瞧咱这瓜型多周正,再过一个多星期就能批量采收了。”五图街道马山果蔬合作社理事长王涛正拿着测糖仪给西瓜“把脉”,“昌乐西瓜的名声,是一代代种出来的,我们邓家庄村‘冰糖’系列西瓜远近闻名,皮薄、脆甜,咬一口满嘴汁水,糖度能到13度以上,每年收购商早早地就来订棚了。”
如今,昌乐已成为全国早春设施西瓜核心产区,常年栽培面积达16万亩,产值突破20亿元。值得一提的是,2025年昌乐西瓜品牌价值突破49亿元,连续15年稳居西瓜产业第一品牌。“从散户种植到规模化发展,从‘卖西瓜’到‘卖品牌’,我们花了十几年时间。”昌乐县农业农村局西瓜所所长赵平表示,“下一步我们还会继续优化品种,用科技让昌乐西瓜的招牌更亮。”
除了西瓜,火山农业是昌乐的另一张“王牌”。依托独特的火山资源,昌乐在全国率先提出火山农业概念,推出“火山农八鲜”区域公用品牌,构建起“1+N”品牌体系。
“咱这火山土壤里藏着‘宝贝’,钾、钙、镁、锌等矿物质含量高,种出来的庄稼自带‘好底子’。”昌乐火山农业产业联盟理事长高成德指着土壤样本说,“就拿南瓜来说,我们这里是全国优质南瓜重要集散地,年交易量15万吨,产值超10亿元,还获评了‘中国小南瓜产业发展示范样板县’的称号。”
在潍坊自然邦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西红柿种植基地,人工智能种植管理系统正实时监测着温湿度、光照等数据。“我们的黄金籽西红柿,主打‘吃火山土长大’的卖点,在线上各大电商平台的水果番茄类销量里一直是第一。”公司负责人梁其安笑着说,“现在每斤平均售价12元左右,年销售额超1亿元。我们还和山东农业大学共建了西红柿科技小院,就是想通过科技种出更好的番茄,让更多人爱上昌乐的火山农品。”
农文旅“新玩法”:从“种庄稼”到“种风景”
“上午在丰收节上品尝各类农产品、逛展销会,下午体验农事采摘,晚上还有民宿休息,这趟昌乐之行太惊喜了!”来自济南的游客张先生,在丰收节上兴奋地说道。
近年来,昌乐县持续探寻农文旅融合新路径,借助举办特色节庆活动,赋予农业新活力,让乡村人气高涨。作为昌乐重要的节庆活动,丰收节每年都能吸引大量游客。今年丰收节,昌乐创新推出“农业+民俗+文旅”的融合模式,现场安排了舞龙舞狮、秧歌等民俗表演。同时,还设置了特色农产品展,专门展销火山优品和特色农产品,吸引了数千人次参与。昌乐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刘志敏介绍说:“以前办丰收节,主要是展示农产品、促进农产品销售,现在我们希望大家不仅能‘品尝’到昌乐,还能全方位‘体验’昌乐、深深‘记住’昌乐。通过这种方式,让更多人了解昌乐的农业和文化。”
昌乐县的各种特色采摘游、研学游也备受游客青睐。位于昌乐县五图街道的归源山庄,是一处融合了“南果北种”研究推广和地域农特产品有机种植的“产学研游”综合体。走进归源山庄,现代化的温室大棚里,火龙果、香蕉、红心蜜柚等多种南方水果挂满枝头,还有葡萄等本地特色水果。游客们在研学老师的带领下,穿梭在大棚之间,了解各类水果的成长,并亲手采摘、品尝,感受着丰收的喜悦。来自青岛的游客李女士告诉记者,“这里的水果种类丰富,而且都是自然成熟,口感特别好。带着孩子来采摘,既能享受亲子时光,又能让孩子了解水果的生长过程,非常有意义。”据了解,归源山庄采摘品种可达20余种,采摘期贯穿全年,每个月都有新鲜的水果可供采摘。
此外,昌乐还精心优化了3条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将各个乡村旅游景点串联起来,形成了具有规模效应的乡村旅游产业带,进一步丰富了农文旅融合的业态。
书记变身“新农人”:从“守着田”到“盯着屏”
在丰收节颁奖仪式上,刚接过“金牌带货村书记”证书的昌乐县红河镇埠南头村党支部书记王江堂,手机还不断收到网友的咨询消息。“现在每天最少播2小时,最多的时候一天能卖出去300多单火山小米和南瓜,最远能送到海南。”王江堂笑着展示手机里的订单记录,语气里满是自豪。
回忆起初学直播的日子,王江堂坦言“踩过不少坑”,“一开始对着镜头不知道说啥,只会反复说‘我们的小米好’,播了半个月才卖出去10单。”后来,昌乐县相关部门组织了乡村网红培训,从产品包装、直播话术到物流对接,手把手教他们做电商。“现在我知道要给网友看小米的种植过程,讲火山土壤的优势,还会现场煮小米粥让大家看‘米油’,这样大家才愿意买。”王江堂说。
在王江堂的带动下,村里越来越多的农户跟着加入了直播带货队伍。如今,直播间每日的销售量稳定在1000件左右,平均销售额更是高达2万元。“以前村民种的小米、南瓜,只能等收购商来收,价格压得低。现在通过直播直接卖给消费者,一斤能多赚1块多,大家种庄稼的劲头更足了。”王江堂说,接下来他计划联合周边村子,把火山农品整合起来做“组合套餐”,让更多村民享受到品牌和电商的红利。
像王江堂这样的“带货村书记”,在昌乐还有10多位。“我们培育‘乡村网红’‘金牌带货村书记’,就是想打通农产品出村的‘最后一公里’,让昌乐的好农品既能种得好,也能卖得好、卖得远。”昌乐县农业农村局科技信息科科长齐振红表示,今年还将继续加大对农村电商扶持举措,让更多农户通过电商实现增收。
片区建设“加速度”:从“点上开花”到“全域振兴”
攥成拳、抱成团、连成片,昌乐县积极打造乡村振兴片区,通过片区带动全域振兴,用一盏灯点亮多村光,共富之路在微光汇聚中越走越宽。
“现在我们乡村振兴片区的果蔬市场稳步拓展,去年新开的两家城区直营店运营良好,产品品质、包装与服务均获顾客好评。”近日,昌乐县五图街道庵上湖村党支部书记赵继斌见到村中瓜菜产业人气攀升、直营店销售兴旺,倍感欣慰。庵上湖村所在的“山水轻旅·自在五图”乡村振兴片区,覆盖6个自然村和九龙湖社区,共2200户、1.2万人,耕地1.2万亩,面积20平方公里。近年来,片区坚持党建引领,以山水生态为底色、精致农业为根基,推动产业融合,带动周边26个自然村(社区)联动发展,被评为潍坊市乡村振兴样板。
昌乐县红河镇坚持“典型引路、示范带动”,以肖家河村党支部领办粮食专业合作社的成功经验为蓝本,将这一模式向全镇推广,各村党支部积极发挥堡垒作用,引导农户依法自愿流转土地。目前,全镇138个村均已成立粮食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超1.1万亩,有力带动了村集体稳定增收。
乡村振兴片区建设是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的具体实践和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抓手。近年来,昌乐创新推行“党建引领·联村共富”模式,在全县规划建设了10处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片区,一片区一模式,以组织力量、市场手段激活乡村公共资源,做优西瓜、南瓜等主导产业,做大火山特色农业,做强农产品精深加工,蹚出了一条产业发展、强村富民的新路子。
此外,昌乐县还聘请专业设计院组建高端规划团队,围绕西瓜、南瓜、火山农业、蓝宝石文化、古村落资源等特色,从党建、产业、文化等多个角度对片区进行整体规划提升。在改善人居环境方面,昌乐县坚持“一盘棋”思想,统筹推进垃圾清理、污水治理等专项行动。如今,走进昌乐的各个乡村,道路干净整洁,房屋错落有致,生态宜居的生活环境让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
方山叠翠,丹水扬波。今日的昌乐,正挥毫绘就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朝着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宏伟目标阔步前行。
作为潍坊农业版图上的重要力量,昌乐县围绕西瓜、贝贝南瓜和火山农业三大特色产业,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标准化生产上持续发力,以品牌强农战略为抓手,走出了一条“品牌引领产业、产业助推振兴”的特色发展之路。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叶涛 任为 通讯员 刘宁宁 王金娣
特色产业“硬实力”:从“土里土气”到“声名远扬”
秋分时节,走进五图街道邓家庄村西瓜种植基地的一处温室大棚,湿热的空气裹着清甜的瓜香扑面而来,翠绿的藤蔓顺着吊绳向上攀爬,一个个圆润饱满的小西瓜若隐若现。
“瞧咱这瓜型多周正,再过一个多星期就能批量采收了。”五图街道马山果蔬合作社理事长王涛正拿着测糖仪给西瓜“把脉”,“昌乐西瓜的名声,是一代代种出来的,我们邓家庄村‘冰糖’系列西瓜远近闻名,皮薄、脆甜,咬一口满嘴汁水,糖度能到13度以上,每年收购商早早地就来订棚了。”
如今,昌乐已成为全国早春设施西瓜核心产区,常年栽培面积达16万亩,产值突破20亿元。值得一提的是,2025年昌乐西瓜品牌价值突破49亿元,连续15年稳居西瓜产业第一品牌。“从散户种植到规模化发展,从‘卖西瓜’到‘卖品牌’,我们花了十几年时间。”昌乐县农业农村局西瓜所所长赵平表示,“下一步我们还会继续优化品种,用科技让昌乐西瓜的招牌更亮。”
除了西瓜,火山农业是昌乐的另一张“王牌”。依托独特的火山资源,昌乐在全国率先提出火山农业概念,推出“火山农八鲜”区域公用品牌,构建起“1+N”品牌体系。
“咱这火山土壤里藏着‘宝贝’,钾、钙、镁、锌等矿物质含量高,种出来的庄稼自带‘好底子’。”昌乐火山农业产业联盟理事长高成德指着土壤样本说,“就拿南瓜来说,我们这里是全国优质南瓜重要集散地,年交易量15万吨,产值超10亿元,还获评了‘中国小南瓜产业发展示范样板县’的称号。”
在潍坊自然邦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西红柿种植基地,人工智能种植管理系统正实时监测着温湿度、光照等数据。“我们的黄金籽西红柿,主打‘吃火山土长大’的卖点,在线上各大电商平台的水果番茄类销量里一直是第一。”公司负责人梁其安笑着说,“现在每斤平均售价12元左右,年销售额超1亿元。我们还和山东农业大学共建了西红柿科技小院,就是想通过科技种出更好的番茄,让更多人爱上昌乐的火山农品。”
农文旅“新玩法”:从“种庄稼”到“种风景”
“上午在丰收节上品尝各类农产品、逛展销会,下午体验农事采摘,晚上还有民宿休息,这趟昌乐之行太惊喜了!”来自济南的游客张先生,在丰收节上兴奋地说道。
近年来,昌乐县持续探寻农文旅融合新路径,借助举办特色节庆活动,赋予农业新活力,让乡村人气高涨。作为昌乐重要的节庆活动,丰收节每年都能吸引大量游客。今年丰收节,昌乐创新推出“农业+民俗+文旅”的融合模式,现场安排了舞龙舞狮、秧歌等民俗表演。同时,还设置了特色农产品展,专门展销火山优品和特色农产品,吸引了数千人次参与。昌乐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刘志敏介绍说:“以前办丰收节,主要是展示农产品、促进农产品销售,现在我们希望大家不仅能‘品尝’到昌乐,还能全方位‘体验’昌乐、深深‘记住’昌乐。通过这种方式,让更多人了解昌乐的农业和文化。”
昌乐县的各种特色采摘游、研学游也备受游客青睐。位于昌乐县五图街道的归源山庄,是一处融合了“南果北种”研究推广和地域农特产品有机种植的“产学研游”综合体。走进归源山庄,现代化的温室大棚里,火龙果、香蕉、红心蜜柚等多种南方水果挂满枝头,还有葡萄等本地特色水果。游客们在研学老师的带领下,穿梭在大棚之间,了解各类水果的成长,并亲手采摘、品尝,感受着丰收的喜悦。来自青岛的游客李女士告诉记者,“这里的水果种类丰富,而且都是自然成熟,口感特别好。带着孩子来采摘,既能享受亲子时光,又能让孩子了解水果的生长过程,非常有意义。”据了解,归源山庄采摘品种可达20余种,采摘期贯穿全年,每个月都有新鲜的水果可供采摘。
此外,昌乐还精心优化了3条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将各个乡村旅游景点串联起来,形成了具有规模效应的乡村旅游产业带,进一步丰富了农文旅融合的业态。
书记变身“新农人”:从“守着田”到“盯着屏”
在丰收节颁奖仪式上,刚接过“金牌带货村书记”证书的昌乐县红河镇埠南头村党支部书记王江堂,手机还不断收到网友的咨询消息。“现在每天最少播2小时,最多的时候一天能卖出去300多单火山小米和南瓜,最远能送到海南。”王江堂笑着展示手机里的订单记录,语气里满是自豪。
回忆起初学直播的日子,王江堂坦言“踩过不少坑”,“一开始对着镜头不知道说啥,只会反复说‘我们的小米好’,播了半个月才卖出去10单。”后来,昌乐县相关部门组织了乡村网红培训,从产品包装、直播话术到物流对接,手把手教他们做电商。“现在我知道要给网友看小米的种植过程,讲火山土壤的优势,还会现场煮小米粥让大家看‘米油’,这样大家才愿意买。”王江堂说。
在王江堂的带动下,村里越来越多的农户跟着加入了直播带货队伍。如今,直播间每日的销售量稳定在1000件左右,平均销售额更是高达2万元。“以前村民种的小米、南瓜,只能等收购商来收,价格压得低。现在通过直播直接卖给消费者,一斤能多赚1块多,大家种庄稼的劲头更足了。”王江堂说,接下来他计划联合周边村子,把火山农品整合起来做“组合套餐”,让更多村民享受到品牌和电商的红利。
像王江堂这样的“带货村书记”,在昌乐还有10多位。“我们培育‘乡村网红’‘金牌带货村书记’,就是想打通农产品出村的‘最后一公里’,让昌乐的好农品既能种得好,也能卖得好、卖得远。”昌乐县农业农村局科技信息科科长齐振红表示,今年还将继续加大对农村电商扶持举措,让更多农户通过电商实现增收。
片区建设“加速度”:从“点上开花”到“全域振兴”
攥成拳、抱成团、连成片,昌乐县积极打造乡村振兴片区,通过片区带动全域振兴,用一盏灯点亮多村光,共富之路在微光汇聚中越走越宽。
“现在我们乡村振兴片区的果蔬市场稳步拓展,去年新开的两家城区直营店运营良好,产品品质、包装与服务均获顾客好评。”近日,昌乐县五图街道庵上湖村党支部书记赵继斌见到村中瓜菜产业人气攀升、直营店销售兴旺,倍感欣慰。庵上湖村所在的“山水轻旅·自在五图”乡村振兴片区,覆盖6个自然村和九龙湖社区,共2200户、1.2万人,耕地1.2万亩,面积20平方公里。近年来,片区坚持党建引领,以山水生态为底色、精致农业为根基,推动产业融合,带动周边26个自然村(社区)联动发展,被评为潍坊市乡村振兴样板。
昌乐县红河镇坚持“典型引路、示范带动”,以肖家河村党支部领办粮食专业合作社的成功经验为蓝本,将这一模式向全镇推广,各村党支部积极发挥堡垒作用,引导农户依法自愿流转土地。目前,全镇138个村均已成立粮食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超1.1万亩,有力带动了村集体稳定增收。
乡村振兴片区建设是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的具体实践和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抓手。近年来,昌乐创新推行“党建引领·联村共富”模式,在全县规划建设了10处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片区,一片区一模式,以组织力量、市场手段激活乡村公共资源,做优西瓜、南瓜等主导产业,做大火山特色农业,做强农产品精深加工,蹚出了一条产业发展、强村富民的新路子。
此外,昌乐县还聘请专业设计院组建高端规划团队,围绕西瓜、南瓜、火山农业、蓝宝石文化、古村落资源等特色,从党建、产业、文化等多个角度对片区进行整体规划提升。在改善人居环境方面,昌乐县坚持“一盘棋”思想,统筹推进垃圾清理、污水治理等专项行动。如今,走进昌乐的各个乡村,道路干净整洁,房屋错落有致,生态宜居的生活环境让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
方山叠翠,丹水扬波。今日的昌乐,正挥毫绘就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朝着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宏伟目标阔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