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课堂到家庭,从笔尖到心间
让普通话成为校园最美旋律




今年的9月15日至21日是第28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为全面加强普通话推广教育,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响应国家推广普通话的号召,济南各校组织了推普周主题活动,诵童谣、讲故事、忙纠错……营造“说普通话,写规范字”的校园文化氛围,进一步激发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和认同。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樊鹏莉
笔尖下感受“汉字之美”
济南市历下区燕山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化身“汉字文化小使者”,同学们提前搜集“羊、虎、龙”等汉字的起源与演变故事,在班级里绘声绘色分享。有同学细致讲解“虎”字从甲骨文的“猛虎雄姿”,到篆书、隶书的形态变化,再到现代汉字的规整模样,还解读其“威武、镇宅、驱邪”的传统吉祥寓意;也有同学围绕“龙”字展开,讲述中华民族对龙图腾的崇拜,以及背后承载的对力量与祥瑞的向往。分享过后,老师补充讲解、深度拓展,带领同学们挖掘汉字背后的文化密码,不仅拓宽了文化视野,更让大家对汉字文化的认同感愈发强烈。
墨香满溢赛场,规范书写比赛正式拉开帷幕。在统一发放的书写纸上,同学们屏气凝神、握笔凝神,认真书写指定的唐诗或优美段落。从字体的工整程度,到笔画的规范与否,再到卷面的整洁干净,每一处细节都凝聚着同学们的用心与专注。此次比赛,不仅是对同学们书写水平的一次检验与肯定,更培养了大家“提笔即练字”的认真态度,让“写好中国字”的理念真正融入日常,扎根童心。学生们表示,将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更加热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未来的学习与生活中,以“讲好中国话、写好中国字”为己任,争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与弘扬者。
良好的书写习惯对每个人的影响极其深远。为提高学生规范书写意识及书写质量,培养学生养成“提笔即练字”的良好习惯,济南市历城区裴家营小学于近日举办“笔墨中国”硬笔书法比赛。活动由一至六年级全体学生参与,比赛在各班级教室举行,采取现场书写的形式。书写现场,同学们个个坐姿端正,神情专注,用心书写每一个汉字,表现出良好的书写习惯。
书法比赛的现场,同学们落笔纸上,一撇一捺展示汉字之美。一笔一划点染人间繁花似锦。挥笔之间,一个个优美流畅的字,犹如串串美好的音符跳跃纸上,令人陶醉,真是“一横一竖皆自如,一撇一捺有乾坤”。同学们辛勤的付出换来喜悦的收获,每一笔,每一划,都有独特的肌理与线条;每一字,每一词,都有标致的结构与映衬。一幅幅作品美观大方,或清秀雅致,或舒展开阔,彰显了学生们良好的书写习惯和深厚的书法功底。比赛结束后,评委老师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原则,细心批阅,精心评选,从卷面整洁、结构合理、笔画流畅、章法自然等方面综合评价学生的书写情况,从众多作品中选出一、二等奖。
在经典书籍中领略文字魅力
济南市槐荫区外海实验学校紧扣“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促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深耕“推普联动整本书阅读研讨”的特色实践,让学生在经典书籍的阅读活动中,领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魅力,为校园文化建设和学生素养提升注入活力。
一年级学生开启了《小猪唏哩呼噜》阅读之旅。书中,小猪唏哩呼噜为母亲买礼物卖橘子、勇斗大灰狼、帮鸭太太送鸭蛋的冒险故事,深深吸引着孩子们。阅读中,孩子们跟着小猪学会勇敢担当,解决问题与共情能力得到提升;鲜活有趣的情节不仅激发了他们的阅读兴趣,还让孩子们积累了丰富词汇,为语文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年级老师进行了《小鲤鱼跳龙门》整本书阅读导读课,将经典阅读与普通话推广深度融合。导读课以“童话探险”为主题,设“三关任务”:解读封面、目录,夯实语言认知;制定专属阅读计划,构建语言逻辑;借“猜故事”“讲人物”踊跃表达。学生不仅获得“童话探险家”称号,更提升普通话应用能力,实现经典传承与语言素养进阶的双重飞跃。
三年级老师进行了《安徒生童话》推进课,以“搭乘安徒生童话号列车”为核心,设四大沉浸式站点,借情节梳理、角色体验等活动搭阅读支架,感知童话艺术特质。老师们结合安徒生生平,挖掘“磨难与幸福”成长密码,通过角色共情、跨时空对话设计,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
四年级师生沉浸于《中国神话传说》推进课中,推进课以“构建中国神话宇宙”为核心,通过“谱系图”和“英雄战队”分类活动,引导学生整合零散神话故事成系统知识网络,助其理解。课堂挖掘神话“文化密码”,经辩证讨论引导学生感悟民族精神内核,让经典焕新生,激发学生文化自豪感与阅读兴趣,实现文化传承与立德树人统一。
五年级老师引导学生从“感知故事内容、梳理人物情节、感悟美好心愿、探究流传原因与明确个人启发”五个维度出发,开展了《田螺姑娘(中国民间故事精选)》整本书阅读导读课。通过系统学习整本书阅读的方法,同学们不仅深入理解了民间故事的魅力,也开启了新学期的阅读之旅。
六年级老师带领学生进入高尔基经典《童年》之中,设三个环节助学生高效阅读:先结合“童年”印象、书中插图与情节关键词对比,借导读了解高尔基及时代背景;再以第一章为例,指导学生绘人物关系图、析情节学批注,深解人物;最后引导制定周阅读计划,助力系统读全书,感受苦难中的人性光辉。
济南市美里湖第一小学结合推普周与诵读经典,举办“童音诵经典”主题活动,让学生在诵读中感受“普通话”与“经典文化”的深度联结。通过多姿多彩的活动形式,学生在“说普通话、诵经典文”的过程中,既提升了语言表达能力,又深化了对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理解,实现了书香溢校园的目标。以丰富多样的形式将“规范用语用字”融入教育教学与社会实践,不仅提升了全校师生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更让大家深刻认识到:普通话是文化传承的“活载体”,规范字是文明传播的“金名片”。
“啄木鸟”纠错专“啄”问题字
济南市棋盘街小学三年级同学化身“推普小使者”走出校园,他们带着亲手制作的宣传卡,走进社区与公园,卡片上,彩笔绘就“说好普通话”标语,文字标注规范用字知识;面对路人,孩子们礼貌上前,清晰讲解推普意义,让推普种子在校园外悄然发芽。
四年级启动“啄木鸟规范守护战”:“啄木鸟小队”在校园角落与街道商铺间穿梭,寻找不规范用字并记录在册。随后,他们将发现的问题与规范知识绘成手抄报。色彩鲜艳、条理清晰的版面,既是行动成果,更是宣传手册,让“规范用字人人有责”的意识深入人心。
济南市经七路第一小学的学生们走出课堂,走进街巷、超市,“啤酒的‘酒’写成了‘洒’”“插座的‘插’写成了‘杈’”“零食的‘零’少写了一个笔画”……经历过一场“小啄木鸟”行动,学生们也有很多感悟:“只要我们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就不难发现生活中的错别字,让我们发现并纠正生活中的不规范用字,让我们的语言环境更加纯净、文明”“汉字是中华文化的载体,正确使用汉字是文化传承的基本要求”,三四年级的学生们化身校园和社区的“语言小卫士”,细心查找作业、黑板报以及校园内外的错别字和不规范用字,提高了学生规范用字的意识和能力。
济南市天桥区兴麓小学全校学生在假日开展“啄木鸟行动”,走进街道、辖区,收集不规范用字并记录、反馈。三至六年级同学填写纠错记录单,强化语言文字规范意识,以实际行动为文明城市创建添砖加瓦,彰显兴麓学子的责任与担当。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樊鹏莉
笔尖下感受“汉字之美”
济南市历下区燕山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化身“汉字文化小使者”,同学们提前搜集“羊、虎、龙”等汉字的起源与演变故事,在班级里绘声绘色分享。有同学细致讲解“虎”字从甲骨文的“猛虎雄姿”,到篆书、隶书的形态变化,再到现代汉字的规整模样,还解读其“威武、镇宅、驱邪”的传统吉祥寓意;也有同学围绕“龙”字展开,讲述中华民族对龙图腾的崇拜,以及背后承载的对力量与祥瑞的向往。分享过后,老师补充讲解、深度拓展,带领同学们挖掘汉字背后的文化密码,不仅拓宽了文化视野,更让大家对汉字文化的认同感愈发强烈。
墨香满溢赛场,规范书写比赛正式拉开帷幕。在统一发放的书写纸上,同学们屏气凝神、握笔凝神,认真书写指定的唐诗或优美段落。从字体的工整程度,到笔画的规范与否,再到卷面的整洁干净,每一处细节都凝聚着同学们的用心与专注。此次比赛,不仅是对同学们书写水平的一次检验与肯定,更培养了大家“提笔即练字”的认真态度,让“写好中国字”的理念真正融入日常,扎根童心。学生们表示,将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更加热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未来的学习与生活中,以“讲好中国话、写好中国字”为己任,争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与弘扬者。
良好的书写习惯对每个人的影响极其深远。为提高学生规范书写意识及书写质量,培养学生养成“提笔即练字”的良好习惯,济南市历城区裴家营小学于近日举办“笔墨中国”硬笔书法比赛。活动由一至六年级全体学生参与,比赛在各班级教室举行,采取现场书写的形式。书写现场,同学们个个坐姿端正,神情专注,用心书写每一个汉字,表现出良好的书写习惯。
书法比赛的现场,同学们落笔纸上,一撇一捺展示汉字之美。一笔一划点染人间繁花似锦。挥笔之间,一个个优美流畅的字,犹如串串美好的音符跳跃纸上,令人陶醉,真是“一横一竖皆自如,一撇一捺有乾坤”。同学们辛勤的付出换来喜悦的收获,每一笔,每一划,都有独特的肌理与线条;每一字,每一词,都有标致的结构与映衬。一幅幅作品美观大方,或清秀雅致,或舒展开阔,彰显了学生们良好的书写习惯和深厚的书法功底。比赛结束后,评委老师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原则,细心批阅,精心评选,从卷面整洁、结构合理、笔画流畅、章法自然等方面综合评价学生的书写情况,从众多作品中选出一、二等奖。
在经典书籍中领略文字魅力
济南市槐荫区外海实验学校紧扣“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促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深耕“推普联动整本书阅读研讨”的特色实践,让学生在经典书籍的阅读活动中,领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魅力,为校园文化建设和学生素养提升注入活力。
一年级学生开启了《小猪唏哩呼噜》阅读之旅。书中,小猪唏哩呼噜为母亲买礼物卖橘子、勇斗大灰狼、帮鸭太太送鸭蛋的冒险故事,深深吸引着孩子们。阅读中,孩子们跟着小猪学会勇敢担当,解决问题与共情能力得到提升;鲜活有趣的情节不仅激发了他们的阅读兴趣,还让孩子们积累了丰富词汇,为语文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年级老师进行了《小鲤鱼跳龙门》整本书阅读导读课,将经典阅读与普通话推广深度融合。导读课以“童话探险”为主题,设“三关任务”:解读封面、目录,夯实语言认知;制定专属阅读计划,构建语言逻辑;借“猜故事”“讲人物”踊跃表达。学生不仅获得“童话探险家”称号,更提升普通话应用能力,实现经典传承与语言素养进阶的双重飞跃。
三年级老师进行了《安徒生童话》推进课,以“搭乘安徒生童话号列车”为核心,设四大沉浸式站点,借情节梳理、角色体验等活动搭阅读支架,感知童话艺术特质。老师们结合安徒生生平,挖掘“磨难与幸福”成长密码,通过角色共情、跨时空对话设计,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
四年级师生沉浸于《中国神话传说》推进课中,推进课以“构建中国神话宇宙”为核心,通过“谱系图”和“英雄战队”分类活动,引导学生整合零散神话故事成系统知识网络,助其理解。课堂挖掘神话“文化密码”,经辩证讨论引导学生感悟民族精神内核,让经典焕新生,激发学生文化自豪感与阅读兴趣,实现文化传承与立德树人统一。
五年级老师引导学生从“感知故事内容、梳理人物情节、感悟美好心愿、探究流传原因与明确个人启发”五个维度出发,开展了《田螺姑娘(中国民间故事精选)》整本书阅读导读课。通过系统学习整本书阅读的方法,同学们不仅深入理解了民间故事的魅力,也开启了新学期的阅读之旅。
六年级老师带领学生进入高尔基经典《童年》之中,设三个环节助学生高效阅读:先结合“童年”印象、书中插图与情节关键词对比,借导读了解高尔基及时代背景;再以第一章为例,指导学生绘人物关系图、析情节学批注,深解人物;最后引导制定周阅读计划,助力系统读全书,感受苦难中的人性光辉。
济南市美里湖第一小学结合推普周与诵读经典,举办“童音诵经典”主题活动,让学生在诵读中感受“普通话”与“经典文化”的深度联结。通过多姿多彩的活动形式,学生在“说普通话、诵经典文”的过程中,既提升了语言表达能力,又深化了对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理解,实现了书香溢校园的目标。以丰富多样的形式将“规范用语用字”融入教育教学与社会实践,不仅提升了全校师生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更让大家深刻认识到:普通话是文化传承的“活载体”,规范字是文明传播的“金名片”。
“啄木鸟”纠错专“啄”问题字
济南市棋盘街小学三年级同学化身“推普小使者”走出校园,他们带着亲手制作的宣传卡,走进社区与公园,卡片上,彩笔绘就“说好普通话”标语,文字标注规范用字知识;面对路人,孩子们礼貌上前,清晰讲解推普意义,让推普种子在校园外悄然发芽。
四年级启动“啄木鸟规范守护战”:“啄木鸟小队”在校园角落与街道商铺间穿梭,寻找不规范用字并记录在册。随后,他们将发现的问题与规范知识绘成手抄报。色彩鲜艳、条理清晰的版面,既是行动成果,更是宣传手册,让“规范用字人人有责”的意识深入人心。
济南市经七路第一小学的学生们走出课堂,走进街巷、超市,“啤酒的‘酒’写成了‘洒’”“插座的‘插’写成了‘杈’”“零食的‘零’少写了一个笔画”……经历过一场“小啄木鸟”行动,学生们也有很多感悟:“只要我们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就不难发现生活中的错别字,让我们发现并纠正生活中的不规范用字,让我们的语言环境更加纯净、文明”“汉字是中华文化的载体,正确使用汉字是文化传承的基本要求”,三四年级的学生们化身校园和社区的“语言小卫士”,细心查找作业、黑板报以及校园内外的错别字和不规范用字,提高了学生规范用字的意识和能力。
济南市天桥区兴麓小学全校学生在假日开展“啄木鸟行动”,走进街道、辖区,收集不规范用字并记录、反馈。三至六年级同学填写纠错记录单,强化语言文字规范意识,以实际行动为文明城市创建添砖加瓦,彰显兴麓学子的责任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