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本报 收藏报纸 报纸头版

内容导航 版面导航

获得 Adobe Flash Player

从“链主”到“龙头”

山东国创精密引领风电产业集群崛起

点击查看原图
国创精密生产的风电轮毂整齐排列在车间(受访者供图)
点击查看原图
        一座座百米高的风电机组在齐鲁大地上缓缓旋转,它们的心脏——最重可达百吨以上的风电轮毂,正来自山东国创精密机械有限公司(简称“国创精密”)。
  
  作为山东省风电产业链“链主”企业,国创精密凭借全产业链布局和核心技术突破,在风电装备领域实现了从跟跑到领跑,从本土到全球,山东民营经济正以创新为笔,书写着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贺楚婧

  从“单打独斗”到“链主”引领

  在山东省滨州市惠民经济开发区,山东国创精密机械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工作人员正在为巨大的风电轮毂进行涂装防腐作业。这些厚重的铸件,实则是风力发电机组的“动力中枢”,也是全球清洁能源转型的重要支撑。
  
  记者了解到,山东国创精密机械有限公司占地2000余亩,拥有现代化生产车间50余万平方米,职工4000余人,是一家集模具设计、砂箱制作到原材料铸造、精密加工、涂装防腐、物流运输于一体的风电铸件全产业链配置企业。
  
  公司年产各种风电铸件30万吨、风电结构件3000套,铸件最大单重达160吨,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30%以上,规模和科研实力均处于全球同行业领先地位。公司是山东省风电产业链链主企业,先后荣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中国铸造行业综合百强企业等众多荣誉。

  “轮毂是风轮的枢纽,也是叶片根部与主轴的连接件,可以说是风电设备的心脏。”国创精密铸造技术部经理刘怀雨介绍。它既要将叶片承受的风力载荷精准传递给主轴和齿轮箱,实现风能到机械能的转化,还要通过调节叶片角度提升发电效率。
  
  凭借硬核技术实力,国创精密已形成轮毂、底座、定转轴等20余种风电铸件的批量生产能力。其风电轮毂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31%、位列第一,国际市场占有率11%、位列第二,成为中国风电装备“走出去”的重要名片。
  
  公司副总经理张振强说,他们凭借“链主”优势,吸引上下游企业落地,打造滨州(惠民)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基地,目前风电领域85%以上的产品品类可以在基地内生产。

  从技术追赶到全球领先

  创新是企业实现飞跃发展的关键。国创精密副总经理张振强告诉记者:“公司技术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始终在5.5%以上,突破了多项关键技术,在风电装备赛道跑出了加速度。”
  
  近年来,公司研发的“百吨级超大断面低温高韧性球铁海上风电轮毂的制备技术”,填补了国内该领域的空白。该技术采用双浇口底注式的浇注系统和高效铁水过滤系统,使用两个浇包同时进行浇注,有效解决了冲砂和金属液飞溅的问题。
  
  同时,公司自主研发的高效补缩系统,则有效避免了铸件内部的缩孔、缩松问题。
  
  在涂装过程中,公司利用喷砂机器人、喷锌机器人、喷涂机器人等先进技术设备来保证涂层的质量。轮毂有油漆层、锌层和防滑砂涂层,三道涂层质量标准不同,需要控制到微米级别,质量标准达到30年防腐要求。
  
  公司综合办公室王晓介绍:“在涂装过程中,我们通过先进的设备技术来保证涂层的质量,最终能够达到涂装质量标准30年防腐的要求。”
  
  国创精密投资近亿元成立技术研发中心,配备行业内最先进的研发、检测设备,获得了国家CNAS实验室认证。车间遍布各类生产检测设备500余台套,通过全资收购世界知名机床品牌德国希斯机床,涉足高端数控机床制造,不仅提升了自身高端制造能力,更整合全球资源,吸引了众多欧洲高端技术研发人才加入。
  
  山东的民营企业正从依赖生产要素转向以创新为导向,努力向产业链和价值链的高端攀升。近年来,山东民营企业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其投入强度和总体规模均显著提升。

  从本土深耕到海外布局

  从传统制造到高端产业,从本土深耕到全球布局,山东民营企业不断深耕海外研发,提升产品在国际市场的影响力。
  
  国创精密产品销往全球各地,国内客户主要包括金风科技、远景能源、东方电气、三一重能等,国外客户主要包括西门子歌美飒、GE、爱纳康、维斯塔斯、万高等,均为全球风电装备行业巨头。
  
  公司深入实施“全球招才引智”战略,引进“国家级高层次人才计划”外国专家等国际权威专家入驻,打造了行业领先的技术科研团队。20世纪90年代就从事铸造技术研发的西班牙知名铸造工程师朱熹巴,2016年经国创精密招引至惠民县。
  
  由朱熹巴主导开发的模块化浇筑系统,让国创精密的主打产品风机铸件单个产品节约1.5吨铁水,每年为企业节约成本2000余万元。
  
  山东民营企业不仅在国内市场大放异彩,更在全球市场上展现出强大竞争力。
  
  在山东,一以贯之的政策呵护,给予民营企业以足够的安全感。从“企业找政策”到“政策找企业”,直达快享的政策春风及一揽子惠企措施,成为了企业行稳致远的重要助力。
  
  山东以法治化、市场化手段破除发展壁垒,营商环境评价连续四年居全国第一方阵。深化“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围绕企业开办、准营、运营、退出全生命周期,对涉及多个事项受理条件、办理流程等要素梳理再造,以改革为民营企业增动力、添活力、提效能。

  从风电心脏到绿色动能

  在“双碳”目标的指引下,国创精密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其所在的惠民县,作为我国重要的风电装备制造基地,正着力“建设高标准的全球一流风电城”和千亿级新能源产业集群。项目建成后,可实现陆上风电全产业链90%以上的产品在这里走向市场。
  
  面向未来,国创精密的蓝图已然绘就。王晓透露:“我们将全力推进14—30MW大功率风电铸件项目,重点突破大兆瓦海上风电铸件核心技术。”公司将通过工艺固化优化、设备精度提升、加工效率改进,在海上风电高端市场打开新局面,最终实现“国内前列、世界一流”的研发目标。
  
  山东民营经济的未来发展规划清晰明确。据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王茂庆介绍,19条标志性产业链涵盖人工智能、新能源装备、现代医药、纺织服装等领域。入链企业数量超3.6万家,占全省的90%以上。
  
  此外,围绕标志性产业链,山东先后出台人工智能赋能、元宇宙创新应用、智能网联汽车发展、医药产业提质等各行业支持政策20余项,还启动“十链百群万企”融链固链行动,围绕重点产业链优化升级,推动更多中小企业“卡位入链”。
  
  放眼齐鲁大地,民营经济的创新基因正如同精密的风电轮毂,驱动着山东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巨轮,向着全球价值链最高端坚定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