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桥区北村东区社区:每日晨会“把脉”精准破解社区大小事

天桥区北村东区社区工作人员、网格员准时开启“30分钟晨会”

每日清晨八点半,济南市天桥区北村东区社区会议室内已然端坐齐整。社区工作人员、网格员准时围坐,开启一日治理工作的“30分钟晨会”。这不仅是统筹当日事务的调度平台,更是汇聚信息、研学业务、共商难题的治理中枢。依托党建引领的核心优势,社区以晨会为撬动治理效能的支点,推动社区工作从“单兵突进”迈向“协同共治”,逐步构建起“网格解小忧、社区化大难”的良性治理生态。
◎文/图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于蓓蕾 见习记者 尉笑
晨会秒变“微课堂”,问题当天有回应
“低保申请得核对家庭收入,老龄补贴线上申报要选对入口……”晨会一开始,社区业务骨干就轮流针对相关政策展开讲解,低保、医保、老龄补贴这些居民常问的事儿,被拆解得明明白白。“以前总怕答不上居民的问题,现在每周都有政策培训,我跟着学下来,收获很大。”网格员小李主动对记者说。截至目前,北村东区社区已开展政策解读、系统操作等主题培训10余次,极大提升工作人员“一窗受理、全科办理”的服务能力。
“昨天12345工单已处理3件,剩下2件今天跟进;5号楼张阿姨反映的下水道堵塞,下午联系师傅上门。”各网格员依次汇报前一日12345热线工单处理进展、居民诉求响应、矛盾纠纷调解等情况,重点事项集体研判、明确责任人、设定办理时限,实现“晨会领题、日清日结”。前不久,37号楼居民反映了楼道堆物问题,晨会就及时确定了解决方案:网格员牵头、物业配合,党员志愿者带头清理,两天内整改完毕,还建立了日常巡查机制。“以前出现问题得等几天,现在在晨会敲定了方案就着手解决,效率太高了!”居民王大爷点赞道。
晨会里的“破题研讨会”与“经验加油站”
社区聚焦治理中的堵点、痛点,鼓励每位工作人员立足岗位建言献策。例如,针对社区老年人多、办事腿脚不便的现状,大家集体研究推出“网格员代帮办+志愿者上门办”服务机制,实现高龄认证、社保卡激活等15项高频业务上门办理,办结时效平均压缩2个工作日。网格员定期分享成功调解案例、走访心得和工作技巧,实现“一人经历,众人受益”;为进一步提升精细化治理水平,推出“挂图作战”,通过“一挂二走三攻坚”模式,既提升了社区治理的系统化水平,又让居民感受到服务就在身边;针对“居民上班、网格员在岗,居民下班、网格员离岗”的服务时间错位难题,商议推出“网格夜访”新模式,通过错时延时服务,把网格走访搬到居民“家门口”“茶桌边”,让基层服务更贴民心、更有温度。
效率的提升最终要体现在问题解决和群众满意上。北村东区社区晨会强调“问题在一线发现、办法在一线形成、矛盾在一线化解”。逐步推动晨会从“室内固定开”转向“社区流动开”,邀请物业、驻区单位、热心居民共同参与,围绕停车管理、环境整治、设施维修等民生实事,现场研究、现场分工、现场督办。在最近一次“社区里的晨会”中,针对43号楼电动车充电难、飞线充电隐患大的问题,社区联合物业、居民代表共同勘察场地、征询意见,一周内确定了非机动车棚扩建方案,目前正加快推进建设。依托“一日一议”机制,社区主动发现并协助多位独居老人安装紧急呼叫设备,真正把服务送到群众身边。
通过持续优化晨会议题设置、流程管理和跟进机制,北村东区实现“信息共享—快速决策—精准执行—及时反馈”的治理闭环。今年以来,社区12345工单同比下降25%,群众满意度显著提升,真正实现“未诉先办、主动治理”。每日30分钟,看似简短,却织就了社区治理的“一张网”,也串联起了党心民心。下一步,北村东区社区将继续深化晨会制度,拓展“晨会+议事”“晨会+服务”场景,凝聚更多治理力量,共同打造一个有温度、有活力、有韧性的社区共同体。
◎文/图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于蓓蕾 见习记者 尉笑
晨会秒变“微课堂”,问题当天有回应
“低保申请得核对家庭收入,老龄补贴线上申报要选对入口……”晨会一开始,社区业务骨干就轮流针对相关政策展开讲解,低保、医保、老龄补贴这些居民常问的事儿,被拆解得明明白白。“以前总怕答不上居民的问题,现在每周都有政策培训,我跟着学下来,收获很大。”网格员小李主动对记者说。截至目前,北村东区社区已开展政策解读、系统操作等主题培训10余次,极大提升工作人员“一窗受理、全科办理”的服务能力。
“昨天12345工单已处理3件,剩下2件今天跟进;5号楼张阿姨反映的下水道堵塞,下午联系师傅上门。”各网格员依次汇报前一日12345热线工单处理进展、居民诉求响应、矛盾纠纷调解等情况,重点事项集体研判、明确责任人、设定办理时限,实现“晨会领题、日清日结”。前不久,37号楼居民反映了楼道堆物问题,晨会就及时确定了解决方案:网格员牵头、物业配合,党员志愿者带头清理,两天内整改完毕,还建立了日常巡查机制。“以前出现问题得等几天,现在在晨会敲定了方案就着手解决,效率太高了!”居民王大爷点赞道。
晨会里的“破题研讨会”与“经验加油站”
社区聚焦治理中的堵点、痛点,鼓励每位工作人员立足岗位建言献策。例如,针对社区老年人多、办事腿脚不便的现状,大家集体研究推出“网格员代帮办+志愿者上门办”服务机制,实现高龄认证、社保卡激活等15项高频业务上门办理,办结时效平均压缩2个工作日。网格员定期分享成功调解案例、走访心得和工作技巧,实现“一人经历,众人受益”;为进一步提升精细化治理水平,推出“挂图作战”,通过“一挂二走三攻坚”模式,既提升了社区治理的系统化水平,又让居民感受到服务就在身边;针对“居民上班、网格员在岗,居民下班、网格员离岗”的服务时间错位难题,商议推出“网格夜访”新模式,通过错时延时服务,把网格走访搬到居民“家门口”“茶桌边”,让基层服务更贴民心、更有温度。
效率的提升最终要体现在问题解决和群众满意上。北村东区社区晨会强调“问题在一线发现、办法在一线形成、矛盾在一线化解”。逐步推动晨会从“室内固定开”转向“社区流动开”,邀请物业、驻区单位、热心居民共同参与,围绕停车管理、环境整治、设施维修等民生实事,现场研究、现场分工、现场督办。在最近一次“社区里的晨会”中,针对43号楼电动车充电难、飞线充电隐患大的问题,社区联合物业、居民代表共同勘察场地、征询意见,一周内确定了非机动车棚扩建方案,目前正加快推进建设。依托“一日一议”机制,社区主动发现并协助多位独居老人安装紧急呼叫设备,真正把服务送到群众身边。
通过持续优化晨会议题设置、流程管理和跟进机制,北村东区实现“信息共享—快速决策—精准执行—及时反馈”的治理闭环。今年以来,社区12345工单同比下降25%,群众满意度显著提升,真正实现“未诉先办、主动治理”。每日30分钟,看似简短,却织就了社区治理的“一张网”,也串联起了党心民心。下一步,北村东区社区将继续深化晨会制度,拓展“晨会+议事”“晨会+服务”场景,凝聚更多治理力量,共同打造一个有温度、有活力、有韧性的社区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