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本报 收藏报纸 报纸头版

内容导航 版面导航

获得 Adobe Flash Player

众领域创新举措竞相发力

省属企业以降本增效驱动发展

        在市场环境中,降本增效成为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命题。众多企业积极探索多元路径,力求实现运营优化与效益提升。从山东能源集团亭南煤业以设备升级为抓手,在煤炭产量增加的同时降低成本,到山东黄金集团新城金矿通过“小改小革”与数字化转型挖掘降本潜力,再到山东港口港湾建设集团日照分公司商品混凝土公司等企业以创新举措实现成本降低与能力提升……各企业正以多元创新之笔,书写综合运营提升的新篇章。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张雨

  亭南煤业打出设备升级“组合拳”

  在煤炭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企业都在积极探索降本增效的有效路径,力求在市场中站稳脚跟。山东能源集团西北矿业亭南煤业公司以设备升级推动降本增效的发展成果。今年1至8月份,亭南煤业公司在完成煤炭产量同比增加19.7万吨的同时,吨煤完全成本362.4元,比压降奋斗目标降低22.3元/吨。
  
  降本增效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今年以来,面对严峻形势,亭南煤业公司贯彻落实山东能源集团及西北矿业工作部署,聚焦“降本增效”核心任务,以设备升级为抓手,交出了一份亮眼成绩单。
  
  亭南煤业公司在降本增效道路上大步迈进,而其自身的发展阶段也对其提出了新的挑战与要求。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了解到,作为山东能源集团对外开发的第一对现代化矿井,亭南煤业公司投产至今已有19年,矿井进入深部接续与采区优化的关键阶段,采掘接续紧张逐渐成为制约发展的瓶颈。
  
  围绕“保接续就是保产能、保效益”的理念,近年来,亭南煤业公司系统谋划、靶向施策,加快设备升级——2023年10月首次引用大直径TBM,在井下岩巷掘进中表现突出,先后三次刷新山东能源集团同类别设备施工纪录。今年3月份,在四盘区胶带大巷掘进过程中,创出单班进尺12米、日进尺26米、月进尺551米的高效纪录。
  
  大直径TBM带来的高效掘进,不仅在产量上有了提升,更在成本控制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例如,原计划采用2支掘进队伍施工开拓巷道,TBM投入后改成1支,减少了1支掘进队伍,延米综合单价降低3000元以上,仅此一项,可节省成本投入近1600万元。
  
  亭南煤业公司的智能化设备应用在其他环节也展现出强大的优势,推动着企业整体生产效率的提升。在亭南煤业公司2409综采工作面集控中心,操作员点击按钮,破碎机、转载机、刮板输送机依次启动,采煤机记忆割煤,支架自动跟机移架、降架、升架、护帮、推溜,智能采煤系统源源不断地将煤炭输送到地面。
  
  顺应智能化、绿色化等发展趋势,亭南煤业公司尝试“机器换人、数据换脑”,不断推动设备软件、设备工艺更新换代。据了解,通过用好智能密控及智能加介系统、实施叠层筛粗煤泥脱水、脱灰改造等,增加了精煤产出率,今年以来,累计完成精煤产量236.4万吨,实现精煤创效2172.3万元,完成全年创效指标的83.5%。

  创新聚力智慧化转型

  在山东黄金集团的新城金矿,生锈的矿车架、报废的配电箱等,通过维修处理,被挤出了成本的水分。今年上半年,他们通过修旧利废就节省出了631万元的效益。这种节约意识,逐渐演变为系统性的创新实践,让降本增效在细微之处落地生根。
  
  而在具体生产环节中,一些长期存在的技术痛点也开始被逐一破解。在井下深处,庞大的UK-12运矿卡车是矿石运输的主力。然而,其发动机散热系统长期面临效率与可靠性的挑战。传统的散热风扇笨重、能耗高,且在井下复杂的环境中易出故障,影响设备出勤率,间接推高了运营维护成本。
  
  面对这一制约出勤率和能效的问题,技术人员选择迎难而上。据了解,分矿技术团队从核心部件发动机风扇入手,采用高强度铝合金与先进复合材料相结合的设计,替代原有的重型金属结构。改造后,新风扇重量大幅减轻,有效降低了发动机的负载,使得卡车在相同作业量下油耗显著下降,实现了直接的能源节约。同时,新材料的应用提升了风扇的耐腐蚀性和抗疲劳强度,故障率明显降低,设备运行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增强,减少了因停机维修造成的生产损失和备件更换费用。
  
  这一看似局部的技术改进,却撬动了整体效益的显著提升。UK-12运矿卡车的“轻”装上阵证明,降本增效未必总是宏大的工程,精准聚焦生产环节中的痛点、堵点,用巧劲也能四两拨千斤。
  
  事实上,这样的微创新正在矿山各个角落悄然发生。据悉,在污水处理环节,一个简单的阻隔网设计,大幅减少了捞渣机的清理频率,延长了设备寿命;在锚网加工车间,一台自制的小推车式成品架,让生产效率和安全系数双双提升;在喷浆作业点,一个巧妙的大臂反向改造,以极小成本解决了大型设备通行的难题。
  
  而除了生产环节的“小改小革”,数字化转型正从更高维度重塑矿山的运营模式。焦家金矿以创新为引擎,把智慧矿山建设作为矿业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路径,通过“智测量、智报警、智优化”三位一体建设,为企业发展注入持久动能。
  
  近日,焦家金矿智能智慧矿山建设中心高质量完成矿区正射影像航摄工作,为矿山精益管理注入强大动力。
  
  据介绍,智能智慧矿山建设依托先进的无人机遥感平台,以低空俯视的独特视角,对地表复杂的地形地貌、各类人工构筑物等进行全方位、高精度的摄影测量。借助图像配准和融合重构技术将航摄作业所得的多张无畸变正射影像图巧妙拼接,生成一幅完整、清晰且精准的现场影像图片。

  多元创新提升综合运营

  在降本增效的实践中,山东港口港湾建设集团日照分公司商品混凝土公司采取了明确而具体的行动,将“三基六化”攻坚提升行动融入生产经营各环节,以“降本增效”为核心,以“自主维修”为突破口,积极拓展内部公车维修保养业务,有效降低车辆维保成本。
  
  更重要的是,这一转变还带来了团队能力和管理水平的综合提升。这一转变不仅盘活了内部技术资源,锻炼了维修团队的专业能力,更通过对维修流程及质量的自主把控,有效保障公车安全高效运行。
  
  工艺创新同样在港口工程施工中发挥关键作用,例如在青岛港董家口港区北二突堤雨污水提升改造工程中,青岛港工公司项目团队创新应用TRD工法技术,采用切割箱实施地下纵向切割与横向推进成槽工艺,同步注入水泥浆形成等厚度连续墙。
  
   新工艺的应用带来了多方面可量化的效益提升。据了解,该技术较传统工艺提升施工效率30%—40%,材料损耗降低35%,返工率减少90%,并节约人工与设备成本18%。通过工艺优化,将止水帷幕渗漏量控制在0.5立方米/天以下,节省堵漏费用67%。工程实践显示,项目综合成本降低28.1万元,后期维护费用预计减少45%。
  
  另一项工程中,技术团队将创新焦点投向了混凝土养护环节。在烟台港蓬莱港区项目施工中,烟威地区公司以创新驱动为引擎,持续攻克传统混凝土养护技术难关。
  
  他们的技术攻关结出了硕果,研发出一套高效的智能化系统。通过实地考察和大量数据计算,他们成功研发出沉箱预制智能化喷淋养护系统。该系统节省成本5.6万元,节能效果提高14%,总体施工效率跃升3倍,节水约4000吨,荣获交通运输部二级工法奖项、烟台市级工法奖项及实用新型专利,为项目建设注入强劲动能。
  
  面对疏浚作业中的材料损耗难题,同样交出了一份出色的答卷。在连云港港赣榆港区粮油码头工程EPC总承包项目的港池疏浚与基槽开挖作业中,复杂土质常导致排泥管线严重磨损,报废弃用现象频发。
  
  据了解,黄三角建工公司项目团队紧扣“三基六化”中基础管理提升要求,成立技术小组专攻排泥管线循环利用难题:通过切割打磨受损部位,将磨损薄弱处焊接修复为可继续使用的管线;对排泥管线法兰处进行矫正修复,并搭配高强度螺栓与胶垫增强连接性。此举让原本淘汰的15根钢制排泥管线“重生”,直接节省成本150余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