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本报 收藏报纸 报纸头版

内容导航 版面导航

获得 Adobe Flash Player

点亮童真 守护视界

        近日,第11个全国近视防控宣传教育月主题推进活动在烟台举行,活动聚焦“保护儿童远视储备量,预防和减少近视发生”这一主题,呼吁从幼儿园和中小学阶段抓早抓小,从源头上做好近视防控工作。随着新学期到来,这道攸关下一代健康的“视力防线”,理应成为开学季不可或缺的重要一课。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邹通

  “视力存款”有余额吗?
  
  国家卫生健康委公布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1.9%。近年来,尽管我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呈下降趋势,但近视早发、高发态势仍然存在,“小眼镜”防治面临不小挑战。

  远视储备是宝贵的“视力存款”,一旦过度消耗或近视发生,科学干预刻不容缓,有相关专家这样建议。何为“远视储备”?新生儿眼球较小、眼轴较短,双眼处于远视状态。随着生长发育,远视度数逐渐降低。此时的远视是一种“储备”,可理解为“对抗”视力发展为近视的“缓冲区”。相关专家指出,比较理想的情况是儿童到12岁后才由远视眼发育成正视眼。

  当“远视储备”余额花得太快,近视就提前“透支”。可惜,在“不能输在起跑线”的集体焦虑下,这份储备正被快速消耗。一岁半刷短视频、幼儿园网课打卡、一年级作业写到九点半……当“鸡娃”变成全民运动,孩子们连抬头看黑板的时间都被压缩,遑论抬头看蓝天。

  更荒诞的是,一些机构趁机贩卖焦虑。此前就有央媒报道,部分机构夸大药物治疗效果,打着“500度以下实现摘镜”“矫正裸眼视力”“治愈近视”等广告,推销精油按摩、磁珠贴耳、护眼贴、视力训练图等防治疗法。还有部分机构的服务收费缺乏合理性,一家诊所主推艾尔兴哺光仪,据介绍,补充红光光照可控制眼轴变长,照3分钟相当于户外活动两小时。仪器租用和专业团队管理费为5年3万元,还有眼健康跟踪监管、科普咨询以及售卖叶黄素等配套服务。同样主推哺光仪的另一家机构推荐购买价格在9000元至14000元不等的仪器,购买后可免费到机构进行穴位按摩、视力操训练等。
  
  有分析指出,出现这些近视防治领域的乱象,无疑是瞅准了痛点,收割家长的焦虑。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起,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开展针对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产品违规宣传专项整治,强调“在目前医疗技术条件下,近视不能治愈”,禁止使用“近视治愈”“度数修复”等误导性广告表述。因此,家长必须明白,所有后期干预都是“事后补仓”,真正防治近视,其实是在早期多下功夫。

  专业支招“看得清”

  近日,第11个全国近视防控宣传教育月主题推进活动在烟台举行。本次活动以“保护儿童远视储备量,预防和减少近视发生”为主题,聚焦保护儿童远视储备量,进一步推动幼儿园和中小学校抓早抓小,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近视发生。这次宣传活动可谓切中要害,要知道,近视不是六年级才冒头的,而是长期积累发展而成。许多家长非要等到孩子眯眼、凑书本、报座位才惊呼“完了”,却无视此前每年眼轴偷偷增长0.3毫米的“暗度陈仓”。
  
  那么,怎样才能帮助孩子们“看得清”,近视度数“涨得慢”?有专家曾给出四点建议。在学习及阅读用眼方面,要注意劳逸结合、端正阅读姿势、改善光照环境。同时,遵循“20-20-20”护眼法则,即近距离持续用眼20分钟,需抬头眺望约6米外远方20秒以上。
  
  最安全有效的近视预防手段莫过于户外活动,户外光照是近视防控的核心。因此,应坚持在有阳光时进行每天2小时,每周14小时的户外活动。
  
  在控制近距离用眼时间方面,建议3岁以下宝宝尽量不要接触电子产品,学龄前及低年级阶段儿童每天使用电子产品不要超过1小时,每次不超过20分钟。
  
  最后,要保持合理饮食和充足睡眠。儿童青少年正在生长发育,饮食均衡和保持充足的睡眠对眼健康也很重要。
  
  此外,专家还提到“改善光照环境”,有无可参照的科学标准?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的《近视防治指南(2024年版)》明确,读写应在采光良好、照明充足的环境中进行,桌面的平均照度值不应低于300勒克斯(lux)。国家标准《读写作业台灯性能要求》对灯具色温、显色指数、视网膜蓝光危害等多项指标提出要求。家长们在选 购 灯 具时,可优先参照国家出台的相关标准。
  
  而对于近视防治方面的市场乱象,家长又该如何应对呢?相关专业建议称,即使是经过科学认证的防控技术手段,如特殊光学眼镜、OK镜、滴眼液等,也需要专业医疗机构评估、严格定期复查、个性化调整,才能保障安全有效使用。家长一定要选择专业正规的医疗机构,选择适合自己孩子的视力保护方式。
  
  【时评】
  
  抓早抓小 守护“远视储备”

  若远视储备过早消耗,就意味着孩子很可能提前走向近视。保护这份储备,就是为孩子的眼睛预留健康成长的空间。
  
  守护“远视储备”,首先要打破“重治轻防”的观念。许多家庭是在孩子已经近视后才开始着急,却忽略了之前的预防工作。此次宣传教育月强调“抓早抓小”,正是希望将关口前移。幼儿园和小学阶段是远视储备消耗的关键期,也是保护的黄金期。学校应合理安排课时,保证户外活动时间,定期开展视力筛查;家长则要控制孩子使用电子产品时长,鼓励户外运动,关注用眼环境与习惯。
  
  此外,防控近视需要精准施策。远视储备就像孩子的“视力账户”,只有知道余额多少,才能合理规划支出。建议建立儿童视力健康档案,定期监测远视储备值,一旦发现消耗过快,及时干预。同时,科普宣传要到位,让家长和老师真正理解远视储备的意义,避免陷入“早戴眼镜会加重近视”等误区。
  
  新学期伊始,是养成习惯、树立目标的关键时刻。应将“远视储备”这一概念深植于心,将其变为行动。多一节体育课,少一些电子屏幕;多一份户外欢笑,少一点无效刷题。守护孩子的清晰“视”界,就是守护他们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