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铸医魂 创新引领育英才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教育教学创新成果纪实


深耕医学教育沃土,勇担育才兴医使命。在健康中国建设的时代浪潮中,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第一临床学院)始终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以“守正创新、开放融合”的理念,构建起涵盖医教研协同发展的全链条育人体系,以一系列亮眼的教育教学成果,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答卷。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荀杨
医教创新彰实力,行业引领树标杆
植根齐鲁大地,传承百年医脉。始建于1890年的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作为山东大学第一临床学院,始终秉持“博施济众、广智求真”精神,以“医道从德、术业求精”为院训,在本科生与研究生教育教学领域成果丰硕。
本科生教育筑基固本。学院始终坚持“以本为本”,把本科教育放在人才培养的核心地位,持续推进医学教育改革创新,形成了“数智驱动·交叉创新”的育人新范式。承担临床医学专业长学制本科生教育主体责任,设临床医学(齐鲁医学堂创新实验班)、临床医学(“5+3”一体化)、临床医学(“5+3”一体化,儿科方向)三个招生专业,年招生230人。2024年开设37门本科必修课程,学时充足,通过多种举措保障教学质量。学院教学管理制度完善,监控体系健全,通过了历次教学检查。
研究生教育攀峰突破。临床医学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在读研究生超2500名、导师534人,自2000年以来培养研究生10000余名。2021年12月山东大学成立第一临床学院,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实行一体化管理。学院充分发挥课程育人功能,开设方法类、专业类、交叉类及AI通识类等34门研究生课程;严格把控各环节考核,确保学位论文质量;规范导师遴选与培训,夯实导师责任。
交叉创新开辟新领域。学院联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团队设立全国首个“零磁医学”交叉学科学位授权点,2024年招收首批19名研究生。开展系列交叉学科建设工作,打造交流平台,推广培养经验,探索建设模式。
课程与教材双轮驱动。课程建设方面,现有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门、省级精品课程8门。获评首批全国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在线示范课程2门、教育部“拓金计划”示范课程1门。获评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2门。教材建设方面,主编国家级规划教材12部、国家卫健委住培规划教材5部,获省级教材建设奖5部、校级10部,牵头编写全国首套智能医学工程专业医学系列教材,获批山东大学首批新医科教材研究与建设基地。教学成果丰硕,获省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获批国家级教研项目2项、省级22项。
党建引领聚合力,思政育人润无声
当医教创新在专业领域不断突破时,党建工作如同坚实的基石,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引领方向。医院深入贯彻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锚定“培养具有全球胜任力的卓越医学人才”目标,推动学生“五育并举”“五术兼备”。
红色基因铸医魂。聚焦“党建+思政+学业+专业”融合,成立思政育人、文化育人、实践育人、心理育人等八个辅导员工作室,打造“齐鲁NEW医声”网络工作室,发文1478篇、关注超万人;神经外科研究生第十二党支部获评“山大研究生样板党支部”,“追寻齐鲁红色医脉”实践队开展红色研学与“云游览”直播,厚植学生家国情怀。
人文素养润初心。建强“医学生医师职业精神培育”工作室,打造医学人文教育特色品牌“医路星光——求真故事汇”,邀请十余位医学专家授课12期,覆盖3000余人次,“齐鲁朋辈说”青年交流品牌举办21期,覆盖2000余人次;“齐鲁硕博医疗服务团”今年组建三支实践队,跨越2万公里赴江苏、新疆、西藏等地,开展义诊、研学等活动40余场,挂牌6个实践基地,服务群众超3000人次。
双创实践激活力。成立全校首个院级学生科协,开展16场创新培训,培育3名创新创业典型,构建“在研课题孵化-临床问题转化”双创培育机制;2个项目斩获国家级金、银奖,1名学生获“第二届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山东省省赛金奖(医科唯一)。
文化育人展风采。举办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挑战杯院内选拔赛,智能医学脊柱畸形筛诊治团队获得学生五四青年科学奖(集体);创建学院音乐剧社获评校四星级社团,柳叶刀合唱团2次荣获山东大学合唱文化艺术节特等奖,2个团体及个人荣获“榜样的力量年度人物”。近1500名学生参与无偿献血,2人捐献造血干细胞;5名学生临危救人,博士生李春林三次列车救人事迹登《人民日报》,尽显齐鲁学子大爱担当。
制度保障筑根基,构建培训新格局
齐鲁医院作为国家住培基地和全国住培示范基地,始终将医师培训工作列为医院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现有国家住培专业基地31个,专培试点专科基地10个,国家住培重点专业基地5个,基地综合评价位列全省第一梯队,累计培养5000余名结业医师。凭借扎实有效的工作举措,医院住培结业考核通过率持续稳步提升,多个专业合格率达100%,在2025年山东省住培技能大赛上实现赛事全部奖项“大满贯”。通过创新机制、完善体系、强化保障等系列举措,构建“四维一体”的培训质量保障体系。
制度建设标准化。医院紧密围绕中心工作,全面覆盖日常管理、师资带教、质量控制、联合培训等关键环节,形成“全流程覆盖、全要素管理”的制度框架。优化组织架构,健全分级管理体系,设置培训主管,确保培训工作有章可循、规范有序,为住院医师成长筑牢制度根基。
过程管理精细化。创新构建“311”考核机制,通过常态化模拟考核与专项培训双向发力,依托信息化手段提升考核效率与质量。夯实专业基地“主阵地”作用,加强对各专业基地培训工作的督导评估,坚持“以评促建、以评促培”,持续规范培训流程,推动培训质量稳步攀升。
师资建设专业化。累计开展院级师资培训及考核5000余人次,选派700余人次参加国家和省级师资培训班,组织750余人次参加省级住培、专培结业考核考官培训。通过开展特色教学活动、设立教学研究创新专项等,探索带教师资岗位胜任力提升新路径,为住培工作提供坚实师资保障。
服务体系人性化。强化考核帮扶,注重职业生涯规划,筑牢安全防线,完善正向激励,从入院到结业,为医师提供个性化支持与引导。定期举办系列育人主题活动,强化住院医师职业素养培育;组织各类文体活动凝聚力量,增强住院医师团队凝聚力;依托党团组织开展公益服务,提升住院医师社会责任感。同时,重视住培工作宣传推广,通过开设专栏、与主流媒体合作等方式,扩大住培工作社会影响力,营造良好培训氛围。
技能实训强本领,实战演练展锋芒
完善的制度保障为医学人才培养提供了良好的环境,而技能实训则是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本领的关键环节。医院临床技能培训中心秉持“培训引领、教研推动、智慧赋能、普及大众”的“All in One TRIP”理念,构建多学科全周期共享共用临床实践教学基地。
平台建设智能化。中心以3669平方米空间科学规划了技能训练区、技能考核区、教学活动区、中心控制区等多个专业化技能训练区。建有高仿真模拟ICU、模拟手术室、模拟病房等综合实训单元,实现了从单项技能到综合临床思维的全场景覆盖,依托信息化平台实现资源高效调配。构建覆盖医学生、住院医师、专科医师、护理人员及全体医护工作者职业生涯全周期的分层、递进、精准的培训体系,建立“分层分类、专科细化”的培训模块。
教学模式创新化。国内率先创新“技术技能”+“非技术技能”双轮驱动培训体系,引入标准化病人(SP)、情景模拟教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手段,开设“技能门诊”“专科技能门诊”等。2024年完成培训考核5.5万余人次,获评山东省唯一国家级外科基础技能提升项目省级“领航”培训基地,普通外科、骨科、神经外科荣获“领航”专科培训基地,获评“领航”专科培训基地数量位居全国第2位。
成果推广显著化。立足“学科强院”战略,牵头成立国内首个独立设置的临床技能学系,填补了国内该领域学科体系建设的空白自主研发“齐鲁临床技能大模型”,填补国内空白。AI辅助教学项目获全国高校教师数智教育创新大赛二等奖,相关成果入选2025年山东省两会焦点。
社会服务多元化。牵头成立山东省研究型医院协会医学模拟教育分会,辐射全国推广齐鲁经验和成果;面向公众开展急救培训、医学体验营等公益活动,筑牢全民健康防线。
结语
从党建铸魂到医教创新,从制度筑基到技能强训,齐鲁医院将继续凝聚各方育人合力,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为国家健康事业培育更多德才兼备的卓越医学人才,谱写新时代医学教育的齐鲁华章!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荀杨
医教创新彰实力,行业引领树标杆
植根齐鲁大地,传承百年医脉。始建于1890年的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作为山东大学第一临床学院,始终秉持“博施济众、广智求真”精神,以“医道从德、术业求精”为院训,在本科生与研究生教育教学领域成果丰硕。
本科生教育筑基固本。学院始终坚持“以本为本”,把本科教育放在人才培养的核心地位,持续推进医学教育改革创新,形成了“数智驱动·交叉创新”的育人新范式。承担临床医学专业长学制本科生教育主体责任,设临床医学(齐鲁医学堂创新实验班)、临床医学(“5+3”一体化)、临床医学(“5+3”一体化,儿科方向)三个招生专业,年招生230人。2024年开设37门本科必修课程,学时充足,通过多种举措保障教学质量。学院教学管理制度完善,监控体系健全,通过了历次教学检查。
研究生教育攀峰突破。临床医学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在读研究生超2500名、导师534人,自2000年以来培养研究生10000余名。2021年12月山东大学成立第一临床学院,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实行一体化管理。学院充分发挥课程育人功能,开设方法类、专业类、交叉类及AI通识类等34门研究生课程;严格把控各环节考核,确保学位论文质量;规范导师遴选与培训,夯实导师责任。
交叉创新开辟新领域。学院联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团队设立全国首个“零磁医学”交叉学科学位授权点,2024年招收首批19名研究生。开展系列交叉学科建设工作,打造交流平台,推广培养经验,探索建设模式。
课程与教材双轮驱动。课程建设方面,现有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门、省级精品课程8门。获评首批全国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在线示范课程2门、教育部“拓金计划”示范课程1门。获评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2门。教材建设方面,主编国家级规划教材12部、国家卫健委住培规划教材5部,获省级教材建设奖5部、校级10部,牵头编写全国首套智能医学工程专业医学系列教材,获批山东大学首批新医科教材研究与建设基地。教学成果丰硕,获省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获批国家级教研项目2项、省级22项。
党建引领聚合力,思政育人润无声
当医教创新在专业领域不断突破时,党建工作如同坚实的基石,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引领方向。医院深入贯彻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锚定“培养具有全球胜任力的卓越医学人才”目标,推动学生“五育并举”“五术兼备”。
红色基因铸医魂。聚焦“党建+思政+学业+专业”融合,成立思政育人、文化育人、实践育人、心理育人等八个辅导员工作室,打造“齐鲁NEW医声”网络工作室,发文1478篇、关注超万人;神经外科研究生第十二党支部获评“山大研究生样板党支部”,“追寻齐鲁红色医脉”实践队开展红色研学与“云游览”直播,厚植学生家国情怀。
人文素养润初心。建强“医学生医师职业精神培育”工作室,打造医学人文教育特色品牌“医路星光——求真故事汇”,邀请十余位医学专家授课12期,覆盖3000余人次,“齐鲁朋辈说”青年交流品牌举办21期,覆盖2000余人次;“齐鲁硕博医疗服务团”今年组建三支实践队,跨越2万公里赴江苏、新疆、西藏等地,开展义诊、研学等活动40余场,挂牌6个实践基地,服务群众超3000人次。
双创实践激活力。成立全校首个院级学生科协,开展16场创新培训,培育3名创新创业典型,构建“在研课题孵化-临床问题转化”双创培育机制;2个项目斩获国家级金、银奖,1名学生获“第二届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山东省省赛金奖(医科唯一)。
文化育人展风采。举办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挑战杯院内选拔赛,智能医学脊柱畸形筛诊治团队获得学生五四青年科学奖(集体);创建学院音乐剧社获评校四星级社团,柳叶刀合唱团2次荣获山东大学合唱文化艺术节特等奖,2个团体及个人荣获“榜样的力量年度人物”。近1500名学生参与无偿献血,2人捐献造血干细胞;5名学生临危救人,博士生李春林三次列车救人事迹登《人民日报》,尽显齐鲁学子大爱担当。
制度保障筑根基,构建培训新格局
齐鲁医院作为国家住培基地和全国住培示范基地,始终将医师培训工作列为医院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现有国家住培专业基地31个,专培试点专科基地10个,国家住培重点专业基地5个,基地综合评价位列全省第一梯队,累计培养5000余名结业医师。凭借扎实有效的工作举措,医院住培结业考核通过率持续稳步提升,多个专业合格率达100%,在2025年山东省住培技能大赛上实现赛事全部奖项“大满贯”。通过创新机制、完善体系、强化保障等系列举措,构建“四维一体”的培训质量保障体系。
制度建设标准化。医院紧密围绕中心工作,全面覆盖日常管理、师资带教、质量控制、联合培训等关键环节,形成“全流程覆盖、全要素管理”的制度框架。优化组织架构,健全分级管理体系,设置培训主管,确保培训工作有章可循、规范有序,为住院医师成长筑牢制度根基。
过程管理精细化。创新构建“311”考核机制,通过常态化模拟考核与专项培训双向发力,依托信息化手段提升考核效率与质量。夯实专业基地“主阵地”作用,加强对各专业基地培训工作的督导评估,坚持“以评促建、以评促培”,持续规范培训流程,推动培训质量稳步攀升。
师资建设专业化。累计开展院级师资培训及考核5000余人次,选派700余人次参加国家和省级师资培训班,组织750余人次参加省级住培、专培结业考核考官培训。通过开展特色教学活动、设立教学研究创新专项等,探索带教师资岗位胜任力提升新路径,为住培工作提供坚实师资保障。
服务体系人性化。强化考核帮扶,注重职业生涯规划,筑牢安全防线,完善正向激励,从入院到结业,为医师提供个性化支持与引导。定期举办系列育人主题活动,强化住院医师职业素养培育;组织各类文体活动凝聚力量,增强住院医师团队凝聚力;依托党团组织开展公益服务,提升住院医师社会责任感。同时,重视住培工作宣传推广,通过开设专栏、与主流媒体合作等方式,扩大住培工作社会影响力,营造良好培训氛围。
技能实训强本领,实战演练展锋芒
完善的制度保障为医学人才培养提供了良好的环境,而技能实训则是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本领的关键环节。医院临床技能培训中心秉持“培训引领、教研推动、智慧赋能、普及大众”的“All in One TRIP”理念,构建多学科全周期共享共用临床实践教学基地。
平台建设智能化。中心以3669平方米空间科学规划了技能训练区、技能考核区、教学活动区、中心控制区等多个专业化技能训练区。建有高仿真模拟ICU、模拟手术室、模拟病房等综合实训单元,实现了从单项技能到综合临床思维的全场景覆盖,依托信息化平台实现资源高效调配。构建覆盖医学生、住院医师、专科医师、护理人员及全体医护工作者职业生涯全周期的分层、递进、精准的培训体系,建立“分层分类、专科细化”的培训模块。
教学模式创新化。国内率先创新“技术技能”+“非技术技能”双轮驱动培训体系,引入标准化病人(SP)、情景模拟教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手段,开设“技能门诊”“专科技能门诊”等。2024年完成培训考核5.5万余人次,获评山东省唯一国家级外科基础技能提升项目省级“领航”培训基地,普通外科、骨科、神经外科荣获“领航”专科培训基地,获评“领航”专科培训基地数量位居全国第2位。
成果推广显著化。立足“学科强院”战略,牵头成立国内首个独立设置的临床技能学系,填补了国内该领域学科体系建设的空白自主研发“齐鲁临床技能大模型”,填补国内空白。AI辅助教学项目获全国高校教师数智教育创新大赛二等奖,相关成果入选2025年山东省两会焦点。
社会服务多元化。牵头成立山东省研究型医院协会医学模拟教育分会,辐射全国推广齐鲁经验和成果;面向公众开展急救培训、医学体验营等公益活动,筑牢全民健康防线。
结语
从党建铸魂到医教创新,从制度筑基到技能强训,齐鲁医院将继续凝聚各方育人合力,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为国家健康事业培育更多德才兼备的卓越医学人才,谱写新时代医学教育的齐鲁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