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历下区崇德中学 培养“心康体健、勤学善思、家国担当、寰宇襟怀”的学子
让每个生命都能绽放独特光彩

办一所有“崇德特质”的优质学校,实现学生个性化的舒展成长


将全面发展写进了每一份成绩单

“回顾昨天,我们自律、我们自豪;展望明天,我们自信、我们自强。”新学期的开学典礼上,济南市历下区崇德中学校长康兴玉坚定地说道。在刚刚过去的盛夏,该校师生凭借在各方面的亮眼表现,让这所具有“崇德特质”的学校赢得了更广泛的社会认可。学生眼里藏不住的喜欢,老师身上使不完的干劲,家长心里道不尽的信任,成为这所年轻学校最扎实的底气。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樊鹏莉
给学生一个爱上学校的理由
让学生找到生命舒展的姿态
李乐珊、牟长琨、张心怡等同学升入山东省实验中学,曹锦润、王梓萌、徐轶珂等同学升入济南市历城第二中学……对崇德中学的每一位老师和学生来说,这个夏天绝对是一段格外振奋人心的毕业季。众多学子升入理想的高中学校,而学校也以屡创佳绩的升学答卷、特色鲜明的育人路径和全面发展的学子风采,勾勒出一幅具有“崇德特质”的育人图谱。
什么是“崇德特质”?康兴玉认为,“崇德特质”是一种路径,更是一种教育目标。“是以‘小而精’为形态,以丰富内涵为底蕴,以受到社会尊重为底色,最终指向让每个生命都能尽情绽放的教育目标。”办一所有“崇德特质”的优质学校,根本目的是回归教育的初心,专注于育人。
初入中学阶段,部分学生面临学业适应挑战,表现出成绩与状态的暂时波动;也有学业表现突出的学生,在面对成绩起伏时,易产生心理压力与自我认同困惑。尽管存在个体差异,但在崇德中学的育人实践中,大多数学生都建立起了对校园的归属感,并实现个性化的舒展成长。
学校聚焦学生全面发展与个体差异,通过构建多元化成长支持平台,为每位学生提供适配其发展节奏的成长路径,旨在保障每个生命个体都能在属于自己的“花期”,从容且充分地绽放潜能。学校为学生搭建“崇德少年说”舞台,鼓励学生分享成长故事,给学生一方展示自我的舞台,锻炼学生的口才表达能力和自信心;组建鼓舞少年艺术团,让学生在激情澎湃的鼓声中找到积极向上的力量;成立先锋记者团,让学生在观察、探寻、总结中拓宽视野,不仅提高观察能力、写作能力,更增强学生对社会问题的理解,提升社会责任感。正是有了这些多元舞台和多维赛场,学生们才能在各类活动中突破局限、挖掘潜能,既收获成长的底气,也攒下闪光的经历。
今年顺利升入山东省实验中学的毕业生李乐珊回忆道,来到崇德中学以后,自己曾因为一时的挫败而萎靡,也因一时的辉煌而得意,“登顶过,也失落过。”但总是能在心态发生变化时,得到老师和同学的激励和支持。在李乐珊的眼中,崇德中学是一所积极向上的学校,总能让你看到脚踏实地的价值,也能让你有仰望星空的信念。
“人人为师,相互成就”
点亮学生自我管理“明灯”
在同伴群体的积极氛围与优秀榜样的正向激励下,学生的内在力量逐步凝聚,在多元化实践平台中持续参与、大胆展示,其自我发展的信心无需刻意引导,而是在丰富的体验与正向反馈中,从内心深处自然生长、稳步扎根。
用学生的语言引导学生,让学生之间相互成就,避免了单纯的说教,让校园里的正能量流动起来,不仅为当下的学习生活注入活力,更为今后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学校深度激活“学长制”的桥梁纽带效能,推动高年级学生以“成长引路人”身份,为低年级学弟学妹提供精准支持,内容涵盖学业难点拆解、备考策略分享、时间规划指导及心理状态调适等。这一“同龄人领航”模式实现了双向赋能:对低年级学生而言,能有效规避成长误区,加速确立个人发展坐标;对高年级学生而言,在知识与经验的输出过程中,可深化自我认知,显著提升责任担当素养。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在进入初三后,学生的学习节奏也有所不同,不同基础学生的差异化要求考验着老师们的教学智慧。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学校引导学生找到自己的“学习搭子”,在小组学习中找到自己的问题并解决问题,在同伴的互相激励下,让孩子们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让课堂更有生命力,更高效,也更精准。崇德中学致力于提升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力”,注重竞争与合作,既让学生学有所成,又能行有所养、身心两健。
每天,当崇德中学的班主任走进教室,他们会最先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了解学生的各种表情、行为,感知他们的状态变化,从而为学生提供更有针对性、更有效的教育支持。老师们也会及时与家长沟通学生的在校情况,通过动态家访与静态的心理筛查,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以校家社协同育人路径探究课题为引领,让家长成为教师的合作者,家校携手共育,为孩子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
在家长的眼中,崇德中学接得住学生的小情绪,也把握得了学生成长的大方向,“每当孩子带着笑意走进校门,带着收获回到家里,我们就感到安心、放心。”一位家长感叹道。
学校鼓舞少年艺术团获济南市第二批高水平学生艺术团称号、晓荷成长红领巾宣讲团获山东省普法情景剧比赛一等奖、学校在济南市历下区2025年田径运动会获初中总分第四名的佳绩……从竞技赛场到实践体验,崇德少年在不同领域绽放自己的光彩,把“全面发展”写在了每一份成绩单里。
让每个身影都朝着卓越走
把“想干事”变成“干成事”
“只有让教师和学生共同拔节生长,才能共同点燃学校发展活力的引擎。”康兴玉告诉记者,目前,崇德中学共有63名教师,超半数为“90后”,而这支年轻队伍早已能独当一面、挑起大梁。在崇德中学,每位教师都揣着想法、憋着干劲想做事,之所以能让大家劲儿往一处使,核心就在于:给每一位想干实事的老师,留足成长的天地,让有能力的老师能够被看见。
“针对年轻教师,我们一月一主题,开展青年教师亮相课、过关课、汇报课,打破‘一言堂’,实现‘集众智’。”学校副校长郑宇文表示,学校通过实行“三环六步”的教学模式,给予青年教师教学抓手,快速实现高效课堂。通过传帮带,打破教师团队成长壁垒,实现从“个体出彩”到“团队过硬”的转变。学校还通过专家引领、名师带动、青年教师交流会、学情分析会、磨课等多种形式,研讨雕琢教师专业素养和教学技艺,强化教师的担当和使命感。每年9月学校还通过表彰先进教师,把“榜样”从名单变成看得见、学得来的鲜活样本,提升教师的职业归属感和荣誉感。日前,济南市总工会公布了2024年“项目深化年”创新创优劳动竞赛获奖集体和个人名单,学校语文教研组荣获班组二等奖。
老教师凭借其深厚的教学经验和知识储备,有效应对教学挑战,为学生营造爱学乐学氛围;新教师谦怀热忱,勇于尝试新型教学理念和方法,为教育注入新鲜活力。以老带新、以新促教,让经验和活力在教学中碰撞出火花。今年,学校还成立了AI智汇团队,举行AI智汇团队青年教师公开课,用技术解放教师生产力、激活学生成长力,以“小切口”实现“深突破”,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崇德中学全体师生一路行走、一路追问,让每个学生都绽放属于自己的独特光彩,不仅是在初中阶段,更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带着“我能行”的底气,活出自己的精彩。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樊鹏莉
给学生一个爱上学校的理由
让学生找到生命舒展的姿态
李乐珊、牟长琨、张心怡等同学升入山东省实验中学,曹锦润、王梓萌、徐轶珂等同学升入济南市历城第二中学……对崇德中学的每一位老师和学生来说,这个夏天绝对是一段格外振奋人心的毕业季。众多学子升入理想的高中学校,而学校也以屡创佳绩的升学答卷、特色鲜明的育人路径和全面发展的学子风采,勾勒出一幅具有“崇德特质”的育人图谱。
什么是“崇德特质”?康兴玉认为,“崇德特质”是一种路径,更是一种教育目标。“是以‘小而精’为形态,以丰富内涵为底蕴,以受到社会尊重为底色,最终指向让每个生命都能尽情绽放的教育目标。”办一所有“崇德特质”的优质学校,根本目的是回归教育的初心,专注于育人。
初入中学阶段,部分学生面临学业适应挑战,表现出成绩与状态的暂时波动;也有学业表现突出的学生,在面对成绩起伏时,易产生心理压力与自我认同困惑。尽管存在个体差异,但在崇德中学的育人实践中,大多数学生都建立起了对校园的归属感,并实现个性化的舒展成长。
学校聚焦学生全面发展与个体差异,通过构建多元化成长支持平台,为每位学生提供适配其发展节奏的成长路径,旨在保障每个生命个体都能在属于自己的“花期”,从容且充分地绽放潜能。学校为学生搭建“崇德少年说”舞台,鼓励学生分享成长故事,给学生一方展示自我的舞台,锻炼学生的口才表达能力和自信心;组建鼓舞少年艺术团,让学生在激情澎湃的鼓声中找到积极向上的力量;成立先锋记者团,让学生在观察、探寻、总结中拓宽视野,不仅提高观察能力、写作能力,更增强学生对社会问题的理解,提升社会责任感。正是有了这些多元舞台和多维赛场,学生们才能在各类活动中突破局限、挖掘潜能,既收获成长的底气,也攒下闪光的经历。
今年顺利升入山东省实验中学的毕业生李乐珊回忆道,来到崇德中学以后,自己曾因为一时的挫败而萎靡,也因一时的辉煌而得意,“登顶过,也失落过。”但总是能在心态发生变化时,得到老师和同学的激励和支持。在李乐珊的眼中,崇德中学是一所积极向上的学校,总能让你看到脚踏实地的价值,也能让你有仰望星空的信念。
“人人为师,相互成就”
点亮学生自我管理“明灯”
在同伴群体的积极氛围与优秀榜样的正向激励下,学生的内在力量逐步凝聚,在多元化实践平台中持续参与、大胆展示,其自我发展的信心无需刻意引导,而是在丰富的体验与正向反馈中,从内心深处自然生长、稳步扎根。
用学生的语言引导学生,让学生之间相互成就,避免了单纯的说教,让校园里的正能量流动起来,不仅为当下的学习生活注入活力,更为今后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学校深度激活“学长制”的桥梁纽带效能,推动高年级学生以“成长引路人”身份,为低年级学弟学妹提供精准支持,内容涵盖学业难点拆解、备考策略分享、时间规划指导及心理状态调适等。这一“同龄人领航”模式实现了双向赋能:对低年级学生而言,能有效规避成长误区,加速确立个人发展坐标;对高年级学生而言,在知识与经验的输出过程中,可深化自我认知,显著提升责任担当素养。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在进入初三后,学生的学习节奏也有所不同,不同基础学生的差异化要求考验着老师们的教学智慧。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学校引导学生找到自己的“学习搭子”,在小组学习中找到自己的问题并解决问题,在同伴的互相激励下,让孩子们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让课堂更有生命力,更高效,也更精准。崇德中学致力于提升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力”,注重竞争与合作,既让学生学有所成,又能行有所养、身心两健。
每天,当崇德中学的班主任走进教室,他们会最先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了解学生的各种表情、行为,感知他们的状态变化,从而为学生提供更有针对性、更有效的教育支持。老师们也会及时与家长沟通学生的在校情况,通过动态家访与静态的心理筛查,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以校家社协同育人路径探究课题为引领,让家长成为教师的合作者,家校携手共育,为孩子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
在家长的眼中,崇德中学接得住学生的小情绪,也把握得了学生成长的大方向,“每当孩子带着笑意走进校门,带着收获回到家里,我们就感到安心、放心。”一位家长感叹道。
学校鼓舞少年艺术团获济南市第二批高水平学生艺术团称号、晓荷成长红领巾宣讲团获山东省普法情景剧比赛一等奖、学校在济南市历下区2025年田径运动会获初中总分第四名的佳绩……从竞技赛场到实践体验,崇德少年在不同领域绽放自己的光彩,把“全面发展”写在了每一份成绩单里。
让每个身影都朝着卓越走
把“想干事”变成“干成事”
“只有让教师和学生共同拔节生长,才能共同点燃学校发展活力的引擎。”康兴玉告诉记者,目前,崇德中学共有63名教师,超半数为“90后”,而这支年轻队伍早已能独当一面、挑起大梁。在崇德中学,每位教师都揣着想法、憋着干劲想做事,之所以能让大家劲儿往一处使,核心就在于:给每一位想干实事的老师,留足成长的天地,让有能力的老师能够被看见。
“针对年轻教师,我们一月一主题,开展青年教师亮相课、过关课、汇报课,打破‘一言堂’,实现‘集众智’。”学校副校长郑宇文表示,学校通过实行“三环六步”的教学模式,给予青年教师教学抓手,快速实现高效课堂。通过传帮带,打破教师团队成长壁垒,实现从“个体出彩”到“团队过硬”的转变。学校还通过专家引领、名师带动、青年教师交流会、学情分析会、磨课等多种形式,研讨雕琢教师专业素养和教学技艺,强化教师的担当和使命感。每年9月学校还通过表彰先进教师,把“榜样”从名单变成看得见、学得来的鲜活样本,提升教师的职业归属感和荣誉感。日前,济南市总工会公布了2024年“项目深化年”创新创优劳动竞赛获奖集体和个人名单,学校语文教研组荣获班组二等奖。
老教师凭借其深厚的教学经验和知识储备,有效应对教学挑战,为学生营造爱学乐学氛围;新教师谦怀热忱,勇于尝试新型教学理念和方法,为教育注入新鲜活力。以老带新、以新促教,让经验和活力在教学中碰撞出火花。今年,学校还成立了AI智汇团队,举行AI智汇团队青年教师公开课,用技术解放教师生产力、激活学生成长力,以“小切口”实现“深突破”,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崇德中学全体师生一路行走、一路追问,让每个学生都绽放属于自己的独特光彩,不仅是在初中阶段,更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带着“我能行”的底气,活出自己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