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本报 收藏报纸 报纸头版

内容导航 版面导航

获得 Adobe Flash Player

山东女子学院新生开启大学旅程

新专业亮相,特色培养筑梦未来

点击查看原图
山东女子学院迎新现场 记者 赵天羿 摄
点击查看原图
        9月9日,山东女子学院迎来2025级新生报到日。今年学校的迎新活动亮点纷呈,既有全国首批婴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专业新生的到来,又有首届“女足班”的青春亮相,更有贯穿“五育并举”理念的系列特色活动,让新生在报到首日便感受到学校的办学特色与育人温度,为开启大学旅程写下生动注脚。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张舒

  特色专业启新程

  在教育学院报到处,婴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专业的首届新生成为焦点。该专业是今年4月教育部新增的教育学类本科专业,山东女子学院成为全国首批获批的两所院校之一。
  
  婴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教研室主任姬彦红介绍,“该专业以‘123’模式构建核心优势,即牵头成立托育服务本科人才培养联盟,实现多学科交叉融合与产教深度融合,搭建校内实训中心、附属托育园、校外实践基地三大实践平台。”姬彦红表示,“我们培养的是婴幼儿健康成长的‘守护人’,既要懂医学护理,又要掌握教育心理学,更要会管理运营。”
  
  来自山东东营的部玲钰是该专业的2025级新生,她表示,由于母亲是一位幼儿教师,自小的耳濡目染让她很早就确定了自己未来的职业规划,“国家对托育服务越来越重视,选择这个专业,既是出于个人兴趣,也是希望能够肩负起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通过四年学习,我想成为能科学指导家庭育儿的专业人才。”
  
  在婴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专业的报到现场,专业老师通过互动问答,向新生和家长详解课程体系,从婴幼儿回应性照护到托育机构管理,从游戏活动设计到健康风险评估,全方位展示了培养“懂专业、能实践、善创新”复合人才的培养路径。
  
  教育学院今年的另一个亮点是首届“女足班”新生报到。新生们身着运动服,行李箱里装着足球鞋、护腿板等装备,在报到现场还即兴展示了颠球、传球等“绝活儿”。来自山东滨州的孙官妍是教育学院2025级学前专班的新生,她告诉记者,“今天是我踢球的第10年,在高中时曾跟随校队参加比赛期间,拿过不少奖项。我很喜欢小朋友,也非常热爱足球,报考这个专业正好可以把我的两个爱好完美结合。我的大学‘新赛季’目标是学好专业知识,做名文武双全的女院人。”
  
  山东女子学院体育教学部教师张文担任2025级女足班的班主任。他介绍,班级采用“体育+教育”培养模式,既强化足球的专业技能训练,也注重教育学等理论知识学习,打造全方位、多方面发展的特色体育人才培养体系。

  五育并举迎新生

  上午9点,“艺术迎新生”快闪活动在教学楼前广场拉开帷幕。声乐专业学子演唱的歌曲活力四射,舞蹈专业的学子群舞柔美灵动,赢得阵阵掌声。音乐学院相关负责人介绍,“用艺术表演欢迎新生,既展现了专业特色,也传递了青春力量。”精彩的表演为迎新现场增添了热烈氛围,不少新生拿出手机记录下这一美好瞬间。

  “我带了祖辈传下的家训手书,希望能在学校践行‘崇德向善’的家风。”“这是我们家乡的皮影戏影人,我想让更多同学了解非遗文化。”……在“我与大学双向奔赴”活动展区,新生们展示的家乡特色物品构成了一道文化风景线。记者在现场了解到,学校根据新生籍贯分布,每个学院选取了10名学生代表,携带对应“德、智、体、美、劳”元素的家乡物品参与活动。德育类的红色纪念章、智育类的非遗工具、体育类的传统运动道具、美育类的民族服饰、劳育类的特色农产品,琳琅满目,诉说着各地文化故事,也让新生在分享中加深了对五育并举的理解。
  
  记者注意到,现场新生在报到时,纷纷手持“大美女院新生集章专属明信片”穿梭于各活动区。“学校定制了五育主题套章,组合后形成校园风景图案。在德育区参与校史知识问答、智育区体验学术小实验、体育区完成颠球挑战、美育区学习漆扇制作艺术、劳育区尝试‘手搓玉米粒’等实践体验,每完成一项即可加盖对应印章。”学校学生工作处副处长赵聪介绍,“这一设计激发了新生参与热情。”来自青岛的新生董雨琦说:“集章过程像一场校园探险,让我快速熟悉了校园,还收获了新知识。”
  
  人工智能学院迎新专区人气高涨,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一对双胞胎新生成为“明星”。兄弟俩不仅选择了同一专业同一班级,还共同参观了AI智能动态展。展区内,小天使服务机器人与新生互动对话,六足蜘蛛仿生机器人灵活爬行,STMduino机械臂精准抓取物品,VR眼镜带来沉浸式体验。
  
  康养体验区前,“康养小达人”知识问答和“谣言粉碎”互动游戏吸引了众多新生。“宝宝多大可以开始添加辅食?”“推拿按摩能随便做吗?”专业师生通过趣味问答普及科学知识。“盲盒传情”活动中,新生抽取学长学姐手写的专业学习小贴士,同时留下自己的疑问,形成良性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