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本报 收藏报纸 报纸头版

内容导航 版面导航

获得 Adobe Flash Player

商河县“晨曦摊区”:城管变“伙伴”,摊贩有了“暖心家”

        商报济南消息 天刚蒙蒙亮,位于商河县文昌街滨河沙滩公园街角的“晨曦摊区”已经热闹起来。菜农正将带着露水的青菜码放整齐,青翠的菜叶上水珠滚落,在晨光里闪着光亮。与以往不同的是,摊主们不再紧张地东张西望,而是从容地理着货品。这变化要从商河城管的新角色说起——他们不再是“赶摊子的人”,而是成了帮摊贩“安家”的贴心人。从昔日的“管理者”与“被管理者”,逐渐升华为互信互助、携手同行的伙伴,心与心的距离在点滴关怀中悄然拉近。

  “您这捆青菜称完是3斤2两,来,咱们再称称看。”在摊区的公平秤前,市民张大爷正较真地复秤。摊主老周也不恼:“尽管称!咱这菜都是实打实的。”自从有了这台公平秤,买卖纠纷少了,老周的生意反而更好了:“现在老街坊都爱来我这买,说我的秤最‘老实’。”
  
  “晨曦摊区”的设立初衷是为了破解“占道经营”这一城市管理难题。商河城管深入背街小巷走访流动经营者,摸清长期流动经营的深层原因:部分摊贩已持续经营2到3年,多为年龄较大、家庭困难的自产自销农户,固定摊位的租赁成本与经营限制难以适配其实际需求。了解到这些难处后,城管队员们没有简单地一罚了之,而是蹲下身来倾听他们的故事。正是这份理解与共情,让“晨曦摊区”应运而生——这里不仅是一个可以安心经营的地方,更承载着城市对基层劳动者的温柔守护。

  “这水甜得很,比家里烧的还好喝!”环卫工王阿姨接水时笑着说。“现在天气很热,能随时喝上水真是太好了!这个饮水点不仅方便了我们,来买东西的市民也都说好。”摊区内饮水点的投用,不仅便利了摊主和市民,也让环卫工人等众多户外劳动者感受到了这份夏日里的清凉关怀,涓涓清流润泽心田,将服务的温度传递到城市的角落。
  
  城市管理就像煮一锅好粥,商河城管的“小火慢炖”,让市井烟火有了更绵长的滋味。当管理者学会“蹲下来说话”,这座城市便有了最生动的温度。
  
  如今,“晨曦摊区”已成为商河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和暖心的民生窗口,在这里,管理者与被管理者成了共建美好城市的伙伴。从“驱赶整治”到“疏导服务”,从“对立冲突”到“相互理解”,这些转变让市井烟火得以延续,让城市更有温度。正如一位老摊主所说:“现在这样多好,我们安心做生意,街坊方便买东西,城市也更整洁——这才是真正的‘三赢’。”这或许就是城市管理最美的样子:既守护了市容秩序,又留住了人间烟火。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叶福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