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本报 收藏报纸 报纸头版

内容导航 版面导航

获得 Adobe Flash Player

母婴室变“育婴室”折射观念之变

        新闻源
   
  “一间不只属于她的房间”——近日,有网友发文称,北京朝阳大悦城商场将母婴室更改为育婴室,宝妈和宝爸都能用,引发舆论热议。北京惠多港购物中心除了母婴室外,还设有专门的“父婴室”。此前,上海、深圳等地也有商场设立“父婴室”,获得网友点赞。

  媒体圈  
  
  北京青年报

  生育友好,从来不是抽象的政策名词,而是由无数个“让育儿更轻松”的细节构成。对于公共场所的亲子设施,不需要过分强调“父婴室”还是母婴室,不少网友建议应该多建不区分男女的育婴室,让宝爸宝妈都能使用,而哺乳室应该另外设立。当公共服务能考虑到父母双方的需求,当男性参与育儿的客观条件被拉平,不仅能减轻女性的育儿负担,更能让家庭感受到社会的支持与温度——这会转化为家庭面对生育决策时的底气,转化为整个社会对“生育”的友好接纳。

  北京日报

  应该看到,目前“育婴室”等较为完善的,往往是大型商场,而在基层医院、小型商场、老旧社区等公共场所,类似服务设施还是太少,或过于简陋。让“育婴室”逐步向更多生活场景延伸,是未来城市治理应关注的方向。育儿是家庭大事,也是社会大事,为此提升硬件、创造便利,也是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的应有之举。在爸爸妈妈们在公共场所带娃都更舒心、更省心,值得继续努力。综合施策、多多创新,小家庭的获得感和幸福感都将更足。

  ◎潘愈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