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本报 收藏报纸 报纸头版

内容导航 版面导航

获得 Adobe Flash Player

申晨光:无声世界里的“追光者”

点击查看原图
        “哪里都是工作,回家也是上班。”这句家属的调侃,道出了申晨光30年如一日的工作状态。这位仅靠右耳100dB残余听力支撑的残疾人工作者,用键盘当“耳朵”,以镜头作“眼睛”,在无声世界里活出了震耳欲聋的精彩人生。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荀杨

  身兼数职的“拼命三郎”

  申晨光自幼双耳失敏,仅靠右耳100dB残余听力。1996年,他获评“聊城市优秀共青团员”时,同事们并不知道,这个总把材料做得最漂亮的小伙子,竟要靠助听器才能听见声音。“人少、器材缺,不拼命就干不出成绩!”
  
  调入聊城联通后,他白天扛着摄像机穿梭一线,晚上在办公室剪辑视频到凌晨。自学视频编辑技术,累计发布正能量短视频十几部,节约制作费用数万元;运营官方微博连续6年全省考评前三,个人网评工作始终排名全省前列。2011年,他带领团队将聊城新闻宣传从全省后三名提升至连续十年前十,同事感慨:“他拍的镜头,全国摄影赛都拿过奖!”
  
  作为《莘县邮电志》主编,他耗时五年完成全市通信系统唯一国家级出版专业志;调入聊城后,又主动承担《聊城续志》电信篇编纂,用翔实数据和图表展现20年电信发展史,获市史志办高度评价。
  
  办公室里,他既是“技术导师”又是“活字典”。手把手教同事电脑操作,在微博运营期间,利用业余时间义务为10多名客户解决上网故障,赢得客户赞扬。

  网络公益的“拓荒者”

  这些年来,申晨光在莘县利用业余时间先后组织10多次网络公益活动,捐助资金数千元,吸引众多爱心人士参与,被誉为“莘县网络公益第一人”。这源于他一次次跨越身体局限的善举:为电影《忠爱无言》主人翁原型——高位截瘫老人玉学书募资安装电动水井;帮高位截瘫青年张乃敬争取创业补助,连续5年解决其生活困难;通过微博发布困难学童、聋人儿童求助信息,引发社会广泛关注。他的事迹被《莘县志》(1988年—2010年)精神文明建设之类记载。
  
  调入聊城后,利用周末积极参加各类助学等公益,在收入不多情况下,先后捐助困难儿童数千元,通过爱心慈善义拍活动及社会助学现场、网络公益活动等捐助价值数万元的书法作品。随着新媒体的兴起,他发起宣传优秀传统文化活动,连续9年至今,每天以书法方式发布“每日一语”“国学经典”,每年义务为残疾人手写春联,让传统文化在网络时代焕发新生。

  聋人世界的“摆渡人”

  2018年担任市聋协主席后,申晨光策划了20余场公益活动:爱国教育、趣味运动会、无障碍急救培训……最让聋人群体称道的是“暖心卡”政策——他与联通公司协商,为近2000名残疾人争取通信优惠。担任省聋协秘书长期间,他搭建覆盖全省的微信群矩阵,宣传助残政策,彻底打通基层聋协信息壁垒。

  “申主席比我们更懂需求。”聋人创业者小李比划着手语。6年来,他帮助50多位聋人解决换证、创业补贴等问题,妥善处理30人低速电动车挂牌舆情。如今,找他谈心的聋人越来越多,婚姻交友、驾照考试、就业难题……他总说:“你们的困难,就是我的责任。”
  
  在申晨光看来,“我听过最动听的声音,是聋人朋友说‘谢谢’ 时的手语。”。从只能靠笔和纸交流,到成为全省聋协核心骨干;从新闻宣传战线的“拼命三郎”,到扶弱助残的公益先锋,他用30年证明:身体的局限,挡不住精神的飞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