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本报 收藏报纸 报纸头版

内容导航 版面导航

获得 Adobe Flash Player

坚持分类施策、有扶有控

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有了“路线图”

这是位于合肥市肥西县的江淮汽车尊界超级工厂内的自动化焊接生产线 新华社发
点击查看原图
        据新华社电 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离不开金融活水的润泽。8月5日,中国人民银行等7部门发布《关于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的指导意见》,聚焦新型工业化重大战略任务需要,提出18条针对性支持举措。
  
  意见明确了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的总体“时间表”:到2027年,支持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的金融体系基本成熟,服务适配性有效增强。制造业企业有效信贷需求得到充分满足,制造业企业发行债券的户数和规模持续增长,股权融资水平显著提升。
  
  坚持分类施策、有扶有控,围绕推动产业加快迈向中高端,意见勾勒出清晰的“路线图”——

  为支持制造业企业释放创新活力,意见提出优化金融政策工具,引入长期资金和发展耐心资本;为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意见提出强化重点企业金融服务;为支持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意见提出优化传统制造业金融服务、提升科技金融质效、发挥绿色金融牵引作用、强化数字金融赋能、深化产业链金融服务;为支持产业合理布局,意见提出提升产业转移金融服务灵活性、特色产业金融服务专业性、跨境金融服务便利性……

  “这些举措对照新型工业化的重点任务,坚持以产业需求牵引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全覆盖、差异化、专业性金融服务体系,形成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的清晰路径。”北京理工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侯成琪说。
  
  近年来,金融体系不断优化资金供给结构,加大对新型工业化提供债券、股权等融资支持。
  
  在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实现总量增长的同时,企业对于金融服务的质效和适配性有着更高期待。

  “意见不仅对支持新型工业化推出一系列举措,更在建立长效机制方面提供了思路,为新型工业化提供更加持续、精准、有效的支持。”侯成琪说。
  
  推进新型工业化需要更优质的金融服务、更紧密的产融合作。随着意见部署的各项举措机制逐步落地,金融体系将以更高质量、更精准服务,支撑保障新型工业化建设,助力中国经济强筋壮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