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传承中破浪
中国泳军世锦赛斩获2金6银6铜

中国选手覃海洋在夺冠后庆祝 图据新华社

2025年新加坡游泳世锦赛的大幕缓缓落下,中国游泳队以2金6银6铜的战绩位列奖牌榜第三,在这场洛杉矶奥运周期的“首考”中交出了一份充满希望的青春答卷。
当12岁的于子迪在混合泳赛道劈波斩浪,当覃海洋在第八道上演王者归来,中国泳坛正以“老将坚守、新锐崛起”的双重叙事,勾勒出未来四年的发展图景。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曹建民 王润潇
老将擎旗:在坚守中完成精神传承
相比去年多哈世锦赛的“7金3银1铜”,今年中国游泳队在世锦赛的表现虽略有起伏,但需说明的是:去年多哈世锦赛因处于奥运前夕,诸多世界强队未派主力参赛;而本届世锦赛,随着美国、澳大利亚等队名将回归,奖牌争夺难度大幅升级,中国队也派出了新老结合的全主力阵容应战。
值得关注的是,如今这支平均年龄不足23岁的中国游泳队,仅剩少数95后老将仍在坚守。仰泳名将徐嘉余在男女4×100米混合泳接力预赛后流下热泪,他坦言:“我觉得很无力,比之前的低谷期更煎熬。时代在进步,如果我不变革,年龄越大只会游得越慢,我想为中国仰泳留下更多痕迹。”
本届世锦赛100米仰泳决赛中,前三名选手全部游进51秒,而中国泳坛目前仅有徐嘉余能稳定达到54秒以内。为突破瓶颈,这位“奔三”的老将毅然决定调整技术——对一名成熟运动员而言,改技术绝非易事,甚至可能导致成绩暂时下滑。此前,徐嘉余的仰泳技术虽能称霸全国乃至亚洲,但在国际赛场上已逐渐落伍,因此他选择尝试新的训练思路与技术体系。
老将汪顺也圆满结束了个人第八次世锦赛之旅。他以1分57秒92的成绩获得主项200米混合泳第七名,这一成绩相较2024杭州亚运会的1分54秒62有所退步。就在外界猜测其状态因年龄下滑时,汪顺在男子4×200米自由泳接力决赛中挺身而出,与队友季新杰、潘展乐、张展硕以打破亚洲纪录的成绩夺得银牌,成为本届世锦赛的一大惊喜。
毋庸置疑,老将们正用经验与韧性构筑起队伍的脊梁。而作为承上启下的中生代选手,也为中国泳军在国际赛场保持竞争力发挥着关键作用。“蛙王”覃海洋尚未完全走出巴黎奥运会的阴霾,便在新加坡泳池完成自我救赎——男子200米蛙泳决赛中,身处第八道的他以2分05秒48打破赛会纪录,诠释了王者归来的风采。赛后他自信表示:“这次我可以给自己打100分。”这份底气,源自日复一日的技术打磨与心理重建。
26岁的张雨霏则以“重走来时路”的姿态展现老将担当。女子100米蝶泳决赛中,她以56秒47位列第四,虽未登顶,却精准完成了教练组设定的“检验冬训成果”目标。
新锐破局:在浪尖上定义未来可能
若说老将是定海神针,新生代便是刺破泳池平静的利刃。12岁的于子迪以“初生牛犊”之姿,在200米蝶泳、200米及400米混合泳三个单项中全部闯入决赛,三个第四名的成绩单背后,是三次刷新个人最佳纪录的突破。尤其在400米混合泳决赛中,她以4分33秒89的成绩距离领奖台仅差0.06秒;在女子4×200米自由泳接力中,她更贡献关键一棒,帮助中国队摘得铜牌,成为世锦赛历史上最年轻的奖牌获得者。
19岁的万乐天在女子50米仰泳决赛中以27秒53摘铜,打破了中国女仰该项目8年的奖牌荒;吴卿风与程玉洁在女子50米自由泳激烈竞争中分获银、铜,让人看到中国短距离自由泳的希望之光。
本届世锦赛共打破3项世界纪录、15项赛会纪录,数据背后是泳坛格局的深刻调整:美国队以12金9银6铜继续领跑,澳大利亚队凭借10金8银5铜形成制衡,法国、加拿大等队则在个别项目展现集团优势。这种“多点开花”的态势预示着,洛杉矶周期的竞争将更加多元。
对中国游泳而言,此次世锦赛既是检验,亦是启示。中国队在接力项目表现尤为亮眼,4枚接力奖牌的含金量不亚于单项突破。但需清醒认识到:在女子蝶泳、男子自由泳等传统优势项目上,年轻选手尚未形成绝对统治力,与麦金托什、波波维奇等同龄对手相比,仍需在技术细节与大赛经验上持续打磨。
当12岁的于子迪与28岁的莱德茨基同场竞技,当覃海洋在第八道创造奇迹,中国游泳正在完成一场静默的代际交接。这支以“00后”为主力的队伍,既保留着老将的坚韧底色,又涌动着新锐的革新力量。正如总教练崔登荣所言:“新周期的首考,我们看到了问题,更看到了希望。”
当12岁的于子迪在混合泳赛道劈波斩浪,当覃海洋在第八道上演王者归来,中国泳坛正以“老将坚守、新锐崛起”的双重叙事,勾勒出未来四年的发展图景。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曹建民 王润潇
老将擎旗:在坚守中完成精神传承
相比去年多哈世锦赛的“7金3银1铜”,今年中国游泳队在世锦赛的表现虽略有起伏,但需说明的是:去年多哈世锦赛因处于奥运前夕,诸多世界强队未派主力参赛;而本届世锦赛,随着美国、澳大利亚等队名将回归,奖牌争夺难度大幅升级,中国队也派出了新老结合的全主力阵容应战。
值得关注的是,如今这支平均年龄不足23岁的中国游泳队,仅剩少数95后老将仍在坚守。仰泳名将徐嘉余在男女4×100米混合泳接力预赛后流下热泪,他坦言:“我觉得很无力,比之前的低谷期更煎熬。时代在进步,如果我不变革,年龄越大只会游得越慢,我想为中国仰泳留下更多痕迹。”
本届世锦赛100米仰泳决赛中,前三名选手全部游进51秒,而中国泳坛目前仅有徐嘉余能稳定达到54秒以内。为突破瓶颈,这位“奔三”的老将毅然决定调整技术——对一名成熟运动员而言,改技术绝非易事,甚至可能导致成绩暂时下滑。此前,徐嘉余的仰泳技术虽能称霸全国乃至亚洲,但在国际赛场上已逐渐落伍,因此他选择尝试新的训练思路与技术体系。
老将汪顺也圆满结束了个人第八次世锦赛之旅。他以1分57秒92的成绩获得主项200米混合泳第七名,这一成绩相较2024杭州亚运会的1分54秒62有所退步。就在外界猜测其状态因年龄下滑时,汪顺在男子4×200米自由泳接力决赛中挺身而出,与队友季新杰、潘展乐、张展硕以打破亚洲纪录的成绩夺得银牌,成为本届世锦赛的一大惊喜。
毋庸置疑,老将们正用经验与韧性构筑起队伍的脊梁。而作为承上启下的中生代选手,也为中国泳军在国际赛场保持竞争力发挥着关键作用。“蛙王”覃海洋尚未完全走出巴黎奥运会的阴霾,便在新加坡泳池完成自我救赎——男子200米蛙泳决赛中,身处第八道的他以2分05秒48打破赛会纪录,诠释了王者归来的风采。赛后他自信表示:“这次我可以给自己打100分。”这份底气,源自日复一日的技术打磨与心理重建。
26岁的张雨霏则以“重走来时路”的姿态展现老将担当。女子100米蝶泳决赛中,她以56秒47位列第四,虽未登顶,却精准完成了教练组设定的“检验冬训成果”目标。
新锐破局:在浪尖上定义未来可能
若说老将是定海神针,新生代便是刺破泳池平静的利刃。12岁的于子迪以“初生牛犊”之姿,在200米蝶泳、200米及400米混合泳三个单项中全部闯入决赛,三个第四名的成绩单背后,是三次刷新个人最佳纪录的突破。尤其在400米混合泳决赛中,她以4分33秒89的成绩距离领奖台仅差0.06秒;在女子4×200米自由泳接力中,她更贡献关键一棒,帮助中国队摘得铜牌,成为世锦赛历史上最年轻的奖牌获得者。
19岁的万乐天在女子50米仰泳决赛中以27秒53摘铜,打破了中国女仰该项目8年的奖牌荒;吴卿风与程玉洁在女子50米自由泳激烈竞争中分获银、铜,让人看到中国短距离自由泳的希望之光。
本届世锦赛共打破3项世界纪录、15项赛会纪录,数据背后是泳坛格局的深刻调整:美国队以12金9银6铜继续领跑,澳大利亚队凭借10金8银5铜形成制衡,法国、加拿大等队则在个别项目展现集团优势。这种“多点开花”的态势预示着,洛杉矶周期的竞争将更加多元。
对中国游泳而言,此次世锦赛既是检验,亦是启示。中国队在接力项目表现尤为亮眼,4枚接力奖牌的含金量不亚于单项突破。但需清醒认识到:在女子蝶泳、男子自由泳等传统优势项目上,年轻选手尚未形成绝对统治力,与麦金托什、波波维奇等同龄对手相比,仍需在技术细节与大赛经验上持续打磨。
当12岁的于子迪与28岁的莱德茨基同场竞技,当覃海洋在第八道创造奇迹,中国游泳正在完成一场静默的代际交接。这支以“00后”为主力的队伍,既保留着老将的坚韧底色,又涌动着新锐的革新力量。正如总教练崔登荣所言:“新周期的首考,我们看到了问题,更看到了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