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本报 收藏报纸 报纸头版

内容导航 版面导航

获得 Adobe Flash Player

泰山封禅 骋目苍茫辨九州

        ◎郭晓琳
  
  中国人自古对山川大泽怀有深厚情感。从上古神话中的“不周之山”、虚构的“海眼归墟”,到始皇帝求长生的“海上仙山”蓬莱,再到传说中的昆仑山,古人对名山大川有着天马行空的想象和无尽神秘的寄托。然而,真正承载着神权与王权象征的,唯有五岳之首、气势磅礴的泰山。

  山以岳尊,岳为东最

  泰山位于山东省中部泰安市,北依省会济南,南接曲阜,东连临沂,西濒黄河。泰安因泰山而得名,“泰山安则四海皆安”,寓意国泰民安。整座城市依山而建,山城一体,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泰山也成为山东旅游的核心之一。

  “山以岳尊,岳为东最”,泰山自古被尊为“五岳独尊”,山体西起东平湖,东北延至淄博南,绵延200余公里,主体位于泰安市境内。从红门宫以南的一天门起,山体拔地而起,在短短5000米的水平距离内高差竟达1300多米,其高耸险峻,可谓是“擎天捧日”一般,气势非凡。正因如此,自古便有“登泰山而小天下”之说。诗圣杜甫登泰山时,写下了千古名篇《望岳》:“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寥寥数言,泰山之雄奇壮观跃然纸上,而身临其境时的震撼,又更非诗句所能表达。
  
  正是在这地处古代中原腹地,毗邻黄河的“天下第一山”上,出现了有确切正史史料记载的第一次帝王封禅。秦始皇二十八年(前219年),也就是统一六国后的第三年,始皇东巡郡县,召集齐、鲁儒生博士七十余人至泰山,商议封禅典礼,以彰显自己“受命于天”的正统地位。儒生们议论纷纭,难以统一。始皇于是屏退众人,自泰山之阳登顶,仿秦国祭祀礼仪行登封礼,并立石颂德。下山后,又在泰山之阴梁父山行降禅礼。从此以后,泰山封禅与始皇帝开创的许多制度一样,成为了后世所效仿的对象。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开创开元盛世的唐玄宗等许多后世的帝王,都在泰山举行过规模宏大的封禅祭祀活动。

  物成封禅,以告太平

  那么,泰山封禅为何产生?原因在于古代科技尚不发达,人们对自然现象难以解释,便相信超自然力量主宰一切,并试图通过各种仪式与神明沟通。古时候许多的巫术仪式,图腾崇拜,便是因此产生。随着神明观念的具体化,人们认为神居于险远之地,泰山、昆仑等名山大川自然成为神灵仙人的居所。统治者为了巩固权力,自称“天子”,需要通过仪式证明自己承天受命。正如汉代班固《白虎通义》 所说,“王者受命,易姓而起,必升封泰山。何?教告之义也。始受命之时,改制应天,天下太平,物成封禅,以告太平也。”泰山凭借本身雄奇壮观的特点,加上地处中原、距离政治中心近的地理优势,成为帝王封禅的首选场所。因此泰山封禅在始皇帝一统海内后登上了历史舞台。
  
  既然泰山封禅是统治者为巩固统治所开创,那么是不是这一活动就变成了程式化的政治作秀了呢?答案显然是否定的。泰山封禅的内容、形式是一直在变化的,秦始皇东巡时,封禅还只是皇帝自身行登封礼,并且祭祀祖先,而随着中央集权的强化,到了宋真宗泰山封禅时,皇帝不但自封,还要封泰山神为“天齐仁圣帝”,封泰山女神为“天仙玉女碧霞元君”,祭祀体系愈发完备。
  
  封禅大典也充满“天人感应”的氛围。若仪式期间风调雨顺、丰收吉事,便被视为天降祥瑞,象征皇权正当、政治清明。反之若遇天灾,便被视为天怒人怨,皇帝德行有亏。缺乏现代气象科技的古代,皇帝在封禅时常遭遇天气变故。相传唐玄宗东封泰山时,仪仗浩浩荡荡,途中突遇暴风,官员惊慌失措。封禅使张说安抚众人,称“皇上御驾出宫,天动地惊”,最终风停雨歇,仪式顺利完成。为了纪念这次成功的封禅,玄宗还亲自撰写洋洋千言的《纪泰山铭》,刻于山顶大观峰,成为后人传颂的唐代摩崖石刻。
  
  清代康熙大帝一生六次南巡,三次登临泰山,两次登顶。1684年南巡,首站便是泰山。登顶之后,他挥笔作诗《登岱》:
  
  岩岩岱岳高无极,攀陟遥登最上头。
  路转天门青霭合,峰回日观白云浮。
  振衣截崇凌千仞,骋目苍茫辨九州。
  欲与臣邻崇实政,金泥玉检不颂留。
  
  下山后,康熙至岱庙祭泰山神,行二跪六叩大礼。自谓“岳为五方之长,发生万物,故躬祀之为万民祈福”,并为天贶殿亲笔题写“配天作镇”的匾额。

  光影再现,文明礼赞

  随着时代变迁,历史的烟云已散,帝王封禅的盛大仪式和繁华场面渐行渐远。每当与游客谈及泰山封禅,这场旷世大典总令人心驰神往,亦生出“时过境迁、难得一见”的遗憾。如今,泰山之巅已推出融合现代光影技术与古代祭祀仪式的实景演出《中华泰山·封禅大典》。这场演出由文化策划大师梅帅元总策划,整个演出共分为七个篇章,包括序幕、金戈铁马——秦、儒风雅乐——汉、盛唐气象——唐、艺术王朝——宋、康乾盛世——清、尾声。跨越五千年历史,五百名演员、五千套服饰,演绎了中华民族的历史故事,真实再现了古代五朝的市井文化和帝王封禅场景。所表现的内容,实际上是当时那个朝代华夏文明发展所达到的高度,是对民族人文精神的深度思考,是对华夏古老文明的崇高礼赞。
  
  封禅大典演出不仅弥补了泰山夜游的空白,也为泰安这座旅游都市增添了文化魅力。今天,泰山封禅已成为泰安重要的文化符号和活动。在盛大的典礼中,人们仍能感受到古代王朝更迭的气象,发出“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的喟叹。

  (作者系山东社会科学院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