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本报 收藏报纸 报纸头版

内容导航 版面导航

获得 Adobe Flash Player

加快数字人才培育 助力数字经济发展

山东开辟数字人才职称评审新赛道

        7月31日,省政府新闻办举办新闻发布会,介绍全省数字人才培育情况。据介绍,近年来,山东持续深化数字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服务等全链条体制机制改革,积极利用开发区特色专业职称制度,拓展职称评价领域,目前已有4.2万余人获评相关专业职称。

  ◎本组撰文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李瑞琪

  培训急需紧缺数字人才1500余人

  聚焦市场需求,山东正在持续推进人才培育与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在高水平举办研修项目方面,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等“十强”产业发展,邀请“两院”院士、省内外权威专家,举办数字技术领域高级研修班51期。去年以来,培训高层次和急需紧缺数字人才1500余人,有效填补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人才缺口。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领域,我省明确急需紧缺的高层次数字人才培育目标,即:力争用3年时间,培训数字技术工程师3000人以上,每年培训数字产业人才600人以上、数字技能人才1500人以上,其中数字高技能人才500人以上,每年开展重点群体数字就业技能培训不少于1万人次。
  
  山东以高质量组织数字技术工程师培训项目为抓手,培育、遴选出一批数字技术工程师培训机构,开展规范化培训、社会化评价,年均培训数字技术工程师1200余人,培训人数居全国前列。
  
  山东依托省内知名高校和龙头企业设立13家培训机构,指导各机构强化“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搭建线上学习或实训平台。山东开展数字技能提升行动,坚持数字技能人才工学一体化培养,发放数字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23.9万人次。

  提供最高千万元“创业提振贷”

  山东加快招引高端创新人才,采取“一事一议”等方式,引进数字领域国家级领军人才和顶尖人才,解决重大项目、重点产业的“卡脖子”难关。去年以来,推荐20余名数字领域人才入选国家级人才工程,5名数字领域人才获评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为完善全方位、全链条的数字人才支持政策措施,山东发挥政策引导、平台支持和服务保障作用。在“引才”上,依托“海聚山东”等人才工程、项目和活动,吸引数字领域高层次人才、青年人才来鲁创新创业;在“育才”上,支持高校增设数字领域等新工科专业,增设省政府非教育系统公派出国留学数字人才专项,实施数字人才出国境培训计划;在“用才留才”上,建立数字技术工程师培育项目与职称评定的直接衔接机制,鼓励事业单位实行年薪制、协议工资制等薪酬分配方式。
  
  在项目资助上,山东实施省新旧动能转换公共实训项目建设,入选项目将给予最高30万元补助。山东还大力支持数字人才自主创业。创业的数字人才,可获最高30万元的个人创业担保贷款,或最高50万元的“创业提振贷”;创办小微企业的,可以获得最高400万元的创业担保贷款,或最高1000万元“创业提振贷”。
  
  山东在招引海外创新人才、青年创新人才方面下了“苦功夫”。去年以来,组织30余家数字企业参加“海聚山东”留学人才招聘,招揽数字产业人才140余人。组织一大批数字企业参加“山东—名校人才直通车”“齐鲁博士(后)菁英”等人才招聘活动,达成博士后引才意向103人。

  增设12个数字领域职称专业

  山东建立以职业发展为导向的数字人才服务保障体系,提供“专业培训—职业指导—职称评价—生活保障”等全方位、全链条服务。2024年12月,省人社厅联合省委组织部等10部门,出台加快数字人才培育的若干措施,提出12条务实举措。山东围绕数字经济应用集中的人工智能、智慧城市、量子通信等领域,增设12个数字领域职称专业,利用开发区特色专业职称制度,拓展职称评价领域,已有4.2万余人获评相关专业职称。
  
  为树立职业发展新导向,山东邀请领军企业、“瞪羚”企业以及行业协会学会参与制定12个新数字专业职称评价标准。评价标准听取用人单位意见,项目报告、技术报告、专利成果等都可作为代表性成果参与评审,让人才评价更精准、更科学。
  
  山东还根据数字产业特点,对专业性强、社会通用范围广、标准化程度高的行业,实行全省统一的中初级“以考代评”、高级“考评结合”方式;对紧贴生产一线的行业,采取业绩展示、测试答辩、综合评议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审。打破过去职称评审“步步爬台阶”的限制,数字技术等新职业中的高层次人才,可直接申报高级职称。下一步,省人社厅将面向数字人才,开设职称政策直播课堂,时时定向进行政策推送。对数字经济中具有高级职称的人才,支持申报产业领军人才等各类高层次人才工程,为符合条件的颁发山东惠才卡。去年以来,山东为221位高层次数字人才颁发“山东惠才卡”,提供交通出行、医疗保健等29项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