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研学、科普大讲堂、居家实验……
在“玩”与“学”中碰撞科学火花






当暑假遇上科技活动,学生们能够在“玩”与“学”中感受科学魅力,树立正确科学观念,为成长播下一颗科学的种子。进入暑假以来,不少学生走进科技馆,在互动体验中点燃科学好奇心;参与科普大讲堂,了解“两小儿辩日”包含的科学议题;走进企业,深入了解人工智能,在家校协同、校企联动中,拓宽视野,激发科学探索欲。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樊鹏莉
在博物馆中学习和成长
让每一颗童心绽放科学光彩
7月20日,济南市段店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怀着激动的心情,在老师和家长志愿者的带领下走进山东省科技馆,开启了一场意义非凡的暑期实践活动。
踏入科技馆,奇妙的科技世界瞬间吸引了同学们的目光。在各个展区,同学们的身影穿梭其间:有的围在互动机械装置前,好奇地摆弄着零件,感受机械运转的奥秘;有的在模拟体验区跃跃欲试,在安全有趣的环境中尝试各种科学小游戏;还有的聚在科技成果展示台前,听老师讲解先进科技背后的故事,小脸上写满了向往。大家时而低声讨论,时而发出阵阵惊叹,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学到了不少科学小知识。
“让教育回归生活,让成长融入实践”。实践是同学们获取知识、提升能力最直接的方式。此次科技馆之行,正是这一理念的体现。学生们通过近距离接触各类科技展品,不仅拓宽了视野,更在亲手操作中激发了对科学的好奇心与探索欲。看着同学们专注的眼神和积极参与的模样,老师和家长们深感这样的活动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
活动中,家校协同的力量为孩子们的探索之旅增添了更多保障。家长志愿者们全程陪伴,时而协助老师维持秩序,时而耐心解答孩子们的疑问,与老师默契配合,共同守护学生的科学探索梦。不少家长表示,这次活动特别有意义,同学们回到家后还兴致勃勃地分享在科技馆的见闻,说着自己学到的科学小知识,对科学的兴趣明显提高了。此次科技馆之行,在学生心中播下了热爱科学的种子。
济南市经九路小学二年级学生走进了山东眼科博物馆,在这场“文物与眼睛”的探索之旅中,在文物的光影与实验的欢笑中,同学们收获满满。
参观山东眼科博物馆之前,同学们通过搜索、整理资料,阅读眼科书籍等方式,提前了解了一些眼科知识。比如常见的护眼小常识、眼睛的构造(角膜、晶状体等部位的功能),以及不同类型眼镜(近视镜、防蓝光镜等)的作用。同学们对探索眼科博物馆充满了期待。
走进山东眼科博物馆的近视防控科普小屋,同学们立刻被各式屈光成像仪器吸引。大家跃跃欲试,动手操作起来,在亲身体验中探寻近视、远视、散光的成像原理,探索欲被完全点燃。在互动问答环节,同学们踊跃发言,各种奇思妙想碰撞出思维的火花。经过实践操作与深入交流,同学们对近视的成因、危害及防控方法有了更透彻的了解。
本次假期科技研学活动,同学们不仅“知其然”,还“践于行”。研学活动结束后,同学们积极分享心得,制作爱眼护眼宣传画,分享爱眼护眼小妙招,将研学收获转化为日常护眼行动。
从“两小儿辩日”说起
科普大讲堂中树立正确科技观念
炎炎夏日也阻挡不了孩子们探索科学的热情,2025年7月27日,市中区育秀小学三(1)中队部分队员在班主任马老师的带领下参加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科普大讲堂,聆听了山东大学生命科学院博导冯力骏教授围绕“两小儿辩日”展开的精彩科学论证。
《两小儿辩日》的故事由来已久,为大家所熟知,但是太阳到底是早晨,还是中午更近,或者更远呢?这个问题孔子不知道答案,列子也没有给出答案。本次科普大讲堂,冯力骏围绕这个问题背后的科学原理,利用大量的图片、公式深入浅出地为孩子们讲解了地球的公转和自转问题,指出两小儿采用的是类比思维,不是归纳演绎思维,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经验不等于事实,眼见未必为实,冯力骏希望孩子们从小养成正确的科学方法,要实事求是,要善于基于自然现象和客观事实,归纳客观规律,推出科学原理。
讲座中,冯力骏还提出了自己的问题,为什么要研究日地距离这个问题?他提醒到,小朋友在学习中也有很多问题不知道,一定要有一颗“好奇心”,要善于提出问题,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一定要追寻问题。在冯力骏生动有趣地讲解下,再配上图文并茂的课件,现场的大、小朋友们听得津津有味,在提出启发性的问题时,孩子们纷纷高举手给出自己所理解的答案……
冯力骏希望孩子们要养成好的科学精神,养成科学思维能力,要向科学家学习怎样探究实践,要向发明家学习怎样创新创造。最后,冯力骏语重心长地对孩子们说,我们国家正处于一个百年发展的关键时刻,要实现中华民族的百年梦想,孩子们在科学研究上的成长是关键,冯力骏勉励孩子们要在科学精神的引领下通过科学探究实践,树立正确的科技观念,锻炼科技思维能力,培养科技核心素养,努力成长为科技拔尖创新人才。
自2024年开始,育秀小学就以“小项目,大科学”为主题开展了家庭科学活动、科学实验展示等100多个亲子项目。据介绍,此次组织学生和家长参加的科普大讲堂亲子活动正是学校暑期科学实践活动之一,暑假期间,班级还将组织学生通过植物生长观察实验理解生物知识等活动推动家庭科学启蒙,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探索能力。
济南市行知小学二(2)中队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科技主题活动,队员们化身小小科学家,在家里开设“科学小课堂”,有的队员用玻璃杯和纸张做实验,了解结构的力量;有的队员借助食用盐让鸡蛋立在另一枚鸡蛋上,发现了摩擦力与平衡力的作用;还有的队员通过制作“会跳舞的盐”,知道了声音震动的奥秘。
开展一场与人工智能的对话
点燃内心创造创新的火花
为开阔青少年眼界、增长知识,度过一个快乐而有意义的暑假,7月26日,济南市经十一路小学五(6)中队的队员们走进浪潮集团,开启了一场主题为“携手筑梦智绘未来”的科技研学活动,展开了一场与人工智能的深度对话。
AI发展史的课堂上,示范讲师用生动的讲述串联起科技里程碑,从图灵测试到深度学习,队员们的目光里闪烁着跨越时空的惊叹。老师的引导如春雨点破迷津,当讲到AI如何“看懂”世界时,课堂瞬间化作思辨场。“机器会做梦吗?”“未来机器人能写古诗吗?”的提问让思想火花四溅。
在实践课上,队员们积极动手操作,尝试运用编程或图形化工具控制机器人、无人机等设备,在这一过程中,队员们不仅锻炼了编程逻辑思维,同时笑脸映照着动手能力的飞跃。
“火焰掌”实验是这次实践活动中最刺激的部分。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队员们将丁烷气体注入含有洗洁精的水中,形成气泡,然后用手捧起气泡并点燃。瞬间,火焰在手掌上方燃烧,但手却毫无损伤。这个实验不仅展示了科学原理,还激发了队员们对化学和物理的兴趣。在体验过程中,大家惊叹不已,纷纷感叹科学的神奇。
此次研学活动中,队员们接触到前沿的AI科技知识与技术,清晰了解了科技发展趋势,感受到科技与自然智慧碰撞出的璀璨火花。同时,他们运用创新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锻炼,实践能力与团队协作能力也有很大提升。当红领巾遇见科技蓝,当好奇心碰撞AI 智慧,成长的种子正向着星辰破土而出。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樊鹏莉
在博物馆中学习和成长
让每一颗童心绽放科学光彩
7月20日,济南市段店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怀着激动的心情,在老师和家长志愿者的带领下走进山东省科技馆,开启了一场意义非凡的暑期实践活动。
踏入科技馆,奇妙的科技世界瞬间吸引了同学们的目光。在各个展区,同学们的身影穿梭其间:有的围在互动机械装置前,好奇地摆弄着零件,感受机械运转的奥秘;有的在模拟体验区跃跃欲试,在安全有趣的环境中尝试各种科学小游戏;还有的聚在科技成果展示台前,听老师讲解先进科技背后的故事,小脸上写满了向往。大家时而低声讨论,时而发出阵阵惊叹,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学到了不少科学小知识。
“让教育回归生活,让成长融入实践”。实践是同学们获取知识、提升能力最直接的方式。此次科技馆之行,正是这一理念的体现。学生们通过近距离接触各类科技展品,不仅拓宽了视野,更在亲手操作中激发了对科学的好奇心与探索欲。看着同学们专注的眼神和积极参与的模样,老师和家长们深感这样的活动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
活动中,家校协同的力量为孩子们的探索之旅增添了更多保障。家长志愿者们全程陪伴,时而协助老师维持秩序,时而耐心解答孩子们的疑问,与老师默契配合,共同守护学生的科学探索梦。不少家长表示,这次活动特别有意义,同学们回到家后还兴致勃勃地分享在科技馆的见闻,说着自己学到的科学小知识,对科学的兴趣明显提高了。此次科技馆之行,在学生心中播下了热爱科学的种子。
济南市经九路小学二年级学生走进了山东眼科博物馆,在这场“文物与眼睛”的探索之旅中,在文物的光影与实验的欢笑中,同学们收获满满。
参观山东眼科博物馆之前,同学们通过搜索、整理资料,阅读眼科书籍等方式,提前了解了一些眼科知识。比如常见的护眼小常识、眼睛的构造(角膜、晶状体等部位的功能),以及不同类型眼镜(近视镜、防蓝光镜等)的作用。同学们对探索眼科博物馆充满了期待。
走进山东眼科博物馆的近视防控科普小屋,同学们立刻被各式屈光成像仪器吸引。大家跃跃欲试,动手操作起来,在亲身体验中探寻近视、远视、散光的成像原理,探索欲被完全点燃。在互动问答环节,同学们踊跃发言,各种奇思妙想碰撞出思维的火花。经过实践操作与深入交流,同学们对近视的成因、危害及防控方法有了更透彻的了解。
本次假期科技研学活动,同学们不仅“知其然”,还“践于行”。研学活动结束后,同学们积极分享心得,制作爱眼护眼宣传画,分享爱眼护眼小妙招,将研学收获转化为日常护眼行动。
从“两小儿辩日”说起
科普大讲堂中树立正确科技观念
炎炎夏日也阻挡不了孩子们探索科学的热情,2025年7月27日,市中区育秀小学三(1)中队部分队员在班主任马老师的带领下参加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科普大讲堂,聆听了山东大学生命科学院博导冯力骏教授围绕“两小儿辩日”展开的精彩科学论证。
《两小儿辩日》的故事由来已久,为大家所熟知,但是太阳到底是早晨,还是中午更近,或者更远呢?这个问题孔子不知道答案,列子也没有给出答案。本次科普大讲堂,冯力骏围绕这个问题背后的科学原理,利用大量的图片、公式深入浅出地为孩子们讲解了地球的公转和自转问题,指出两小儿采用的是类比思维,不是归纳演绎思维,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经验不等于事实,眼见未必为实,冯力骏希望孩子们从小养成正确的科学方法,要实事求是,要善于基于自然现象和客观事实,归纳客观规律,推出科学原理。
讲座中,冯力骏还提出了自己的问题,为什么要研究日地距离这个问题?他提醒到,小朋友在学习中也有很多问题不知道,一定要有一颗“好奇心”,要善于提出问题,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一定要追寻问题。在冯力骏生动有趣地讲解下,再配上图文并茂的课件,现场的大、小朋友们听得津津有味,在提出启发性的问题时,孩子们纷纷高举手给出自己所理解的答案……
冯力骏希望孩子们要养成好的科学精神,养成科学思维能力,要向科学家学习怎样探究实践,要向发明家学习怎样创新创造。最后,冯力骏语重心长地对孩子们说,我们国家正处于一个百年发展的关键时刻,要实现中华民族的百年梦想,孩子们在科学研究上的成长是关键,冯力骏勉励孩子们要在科学精神的引领下通过科学探究实践,树立正确的科技观念,锻炼科技思维能力,培养科技核心素养,努力成长为科技拔尖创新人才。
自2024年开始,育秀小学就以“小项目,大科学”为主题开展了家庭科学活动、科学实验展示等100多个亲子项目。据介绍,此次组织学生和家长参加的科普大讲堂亲子活动正是学校暑期科学实践活动之一,暑假期间,班级还将组织学生通过植物生长观察实验理解生物知识等活动推动家庭科学启蒙,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探索能力。
济南市行知小学二(2)中队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科技主题活动,队员们化身小小科学家,在家里开设“科学小课堂”,有的队员用玻璃杯和纸张做实验,了解结构的力量;有的队员借助食用盐让鸡蛋立在另一枚鸡蛋上,发现了摩擦力与平衡力的作用;还有的队员通过制作“会跳舞的盐”,知道了声音震动的奥秘。
开展一场与人工智能的对话
点燃内心创造创新的火花
为开阔青少年眼界、增长知识,度过一个快乐而有意义的暑假,7月26日,济南市经十一路小学五(6)中队的队员们走进浪潮集团,开启了一场主题为“携手筑梦智绘未来”的科技研学活动,展开了一场与人工智能的深度对话。
AI发展史的课堂上,示范讲师用生动的讲述串联起科技里程碑,从图灵测试到深度学习,队员们的目光里闪烁着跨越时空的惊叹。老师的引导如春雨点破迷津,当讲到AI如何“看懂”世界时,课堂瞬间化作思辨场。“机器会做梦吗?”“未来机器人能写古诗吗?”的提问让思想火花四溅。
在实践课上,队员们积极动手操作,尝试运用编程或图形化工具控制机器人、无人机等设备,在这一过程中,队员们不仅锻炼了编程逻辑思维,同时笑脸映照着动手能力的飞跃。
“火焰掌”实验是这次实践活动中最刺激的部分。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队员们将丁烷气体注入含有洗洁精的水中,形成气泡,然后用手捧起气泡并点燃。瞬间,火焰在手掌上方燃烧,但手却毫无损伤。这个实验不仅展示了科学原理,还激发了队员们对化学和物理的兴趣。在体验过程中,大家惊叹不已,纷纷感叹科学的神奇。
此次研学活动中,队员们接触到前沿的AI科技知识与技术,清晰了解了科技发展趋势,感受到科技与自然智慧碰撞出的璀璨火花。同时,他们运用创新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锻炼,实践能力与团队协作能力也有很大提升。当红领巾遇见科技蓝,当好奇心碰撞AI 智慧,成长的种子正向着星辰破土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