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本报 收藏报纸 报纸头版

内容导航 版面导航

获得 Adobe Flash Player

阳光下的守护

招远市公安局建立“法制+督察”双督导机制,倒逼民警落实执法主体责任
点击查看原图
每天晚上,长江路派出所值班所领导与办案民警一同梳理当日案件,确保事不过夜、日清日结。(薛盟盟摄)
点击查看原图
威海市公安局特巡警支队民警在热闹街区开展集中巡逻
点击查看原图
        编者按:日前,山东省公安机关9家单位获评新一轮“全国公安机关执法示范单位”。这份沉甸甸的荣誉,是山东公安队伍持续深化执法规范化建设、不断提升执法质效和公信力的生动注脚,也是齐鲁大地法治公安建设走深走实、成果丰硕的集中体现。
  
  为讲好法治山东故事,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积极响应“阳光下的守护”法治公安主题宣传活动,深入挖掘公安机关在执法理念、机制创新、能力建设、服务群众等方面的亮点工作和宝贵经验,为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法治中国建设贡献力量。

  青岛市公安局黄岛分局长江路派出所

  晚8点的会议室藏着青岛“最忙派出所”的执法密码
  
  身处青岛市西海岸新区的心脏地带,多年来,青岛市公安局黄岛分局长江路派出所聚焦机制保障、监督管理等方面,以扎实的执法工作、创新的管理机制和卓越的为民服务,推动执法工作质效全面提升。今年5月,获评“全国公安机关执法示范单位”。

  “事不过夜、日清日结”是长江路派出所创新推行、始终坚持的执法办案工作机制。每天晚上8点半过后,长江路派出所二楼的会议室总是灯火通明,当值的全体所领导与办案民警齐聚一堂,对当日办理的案件进行深入讨论研判,确保各类经手案件“日清日结”。

  “我们制定了‘日清零’工作标准。无论是已经办结还是正在推进的案件,都进行总结梳理,列明应对预案。有效避免了风险隐患的累积,确保每一起警情都能得到及时、有效地处理。”长江路派出所所长李宗民介绍。
  
  去年5月,辖区某小区居民李某因邻里纠纷,遥控使用震楼器影响周边居民,群众多次报警反映,矛盾一触即发。民警多次上门警告无效,且李某遥控操作行踪不定,取证也存在困难。日清日结会议上,值班所领导与民警一同研判,对案件开展重点盯办处置。通过采取无人机勘查录像等举措,最终获取震楼器外部信号点闪烁的关键证据。为避免简单处理激化矛盾,派出所又联合多方调解力量,耐心释法说理,促使李某与报案人达成和解,有效化解了邻里纠纷。
  
  记者了解到,长江路派出所积极探索的“三级过滤+专业介入”矛盾调解机制,引入律师、心理咨询师、志愿者等力量,创新“背靠背调解”“圆桌议事”等6种工作法,实现矛盾纠纷的源头化解。累计开展联合调解189次,调结率达97.6%。
  
  为确保执法公正、提升执法公信力,长江路派出所始终抓住执法监督这个关键环节,不断探索和实践阳光执法的新路径。

  “派出所建立了接处警全流程闭环监督机制,定期回放执法记录仪视频,检查执法记录,及时发现并纠正不规范行为。”李宗民介绍,通过建立受立案自查机制,定期检查受立案情况,有效防止了有案不受、受案不立等问题的发生。
  
  为了提升案件侦办质量和效率,长江路派出所还针对不同类型的案件制定了相应的侦办指引。对于所内主责案件,由分管所领导和法制员牵头,开列案件侦办“思路图”和调查取证“任务单”,推动案件侦办轨道化运转。对于所队合办案件和跨域合作案件,则分别由合办单位和所长负责统筹协调。同时,所内成立了执法监督委员会,针对疑难复杂案事件进行集体会商研究、集体决策,有效解决了一批重要案事件。

  招远市公安局

  创新“三三”工作法 推动执法规范化建设提档升级
  
  近年来,烟台招远市公安局以执法规范化建设为抓手,聚焦执法责任、执法监督、执法保障,创新“三三”工作法,以制度促规范、以监督促质量、以培训促素质,执法质效显著提升。行政复议诉讼连续三年“零纠错”“零败诉”。今年5月,获评“全国公安机关执法示范单位”。
  
  为做强执法评价体系,招远市公安局列出“三个清单”。聚焦分工履职清单,建立层级责任体系,成立由局主要负责同志挂帅的执法监督管理委员会,着力解决疑难案件和信访案件问题;制定《招远市公安局执法责任清单》,进一步明确分管局领导、所队领导、办案民警执法层级责任。
  
  聚焦积分综合评价清单,加强评价结果应用。招远市公安局创新执法积分综合评价机制,自主研发执法积分管理系统,将执法积分分为数量分、质量分等六部分,对民警个人执法水平进行精准赋分、综合评价。聚焦违规追责清单,狠抓执法过错追究。招远市公安局全面落实办案质量终身负责制和错案责任追究,建立“法制+督察”双督导机制。
  
  为做强执法监督体系,健全“三项机制”,招远市公安局健全执法风险预警机制。通过超前预警评估,对重点案事件精准研判处置。健全“三情三敏”机制,紧盯“警情、民情、案情”,编写《每日重要情况报告》。
  
  为做强执法服务体系,落实“三重保障”,招远市公安局落实案件会商保障,每天将疑难复杂案件集中会商。为全面落实执法办案管理中心保障,招远市公安局强化信息化智能化监督管理手段运用,实现集中看管、体检、送押等12项服务保障功能;创新“陪审团”工作法,选派经验丰富老民警进驻执法办案管理中心,专职配合疑难案件审讯,弥补警力不足短板。
  
  着眼“实战化”培训,招远市公安局全面落实队伍培训保障。启动“青蓝计划”,为青年民警配备办案经验丰富的业务骨干,一对一开展培训。2024年以来累计举办执法办案培训28期,培训4000余人次,推动全局民警执法素质和执法质量“双提升”。

  威海市公安局

  从“凭经验”到“按标准” 民警有了实战“说明书”
  
  近年来,威海市公安局聚焦“对标无瑕、精益求精”执法品牌建设,围绕“精”的标准、“益”的追求、“化”的质态,坚持“四位一体”抓标准、抓培训、抓责任、抓监督,全面推进法治公安建设精益化提升,执法质效持续提升。
  
  为让民警依法履职的底气更足,威海市公安局编发专项执法制度37件,梳理136种常见刑事行政案件办案流程、证据标准和取证规格,编印“口袋书”,嵌入自研的学习强警练兵平台,形成“口袋+线上”“法规+指引”的执法制度供给体系。同时,依托队伍监督管理平台,梳理涵盖23个大项、65个子项的问题清单,实行“日盯办、周调度、月研判”,强化指标监测,动态消除执法隐患。
  
  同时,从法律规范中细化、从实践经验中提炼、从执法教训中反思,形成执法实战“菜单”,规范执法“账单”,执法培训“清单”。2024年以来,依托“三单”组织开展培训89期,受训民警辅警5400余人次。
  
  此外,创新建立执法监督预警调度机制,以“日调度、周汇总、月分析、季通报”为运行主轴,每日对四大类10项执法重点环节进行“起底式”巡查扫描,依托信息化手段实时生成预警信息并推送责任单位;巡查情况每日视频通报并由法制部门复检。机制运行以来,威海市公安执法问题发生率大幅下降。
  
  记者了解到,威海市公安局还通过建立省市推送执法问题督办机制,“省市县所”四级联动,“公检法司”内外联动,打通问题反馈与整改调度全链条;推行市级法制民警分包警种及县局、县级法制民警分包所队、基层法制员集中包案的“两分包、一集中”巡查责任制,逐级压实监督责任,构建了全方位、多层次的监督网络,确保执法环节受到严格把控,从而提升案件处理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李瑞琪 通讯员 封凯明 左晟 隋铭 曲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