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芜区口镇街道:打造“垂杨书院”,绘就文明实践新图景

国学微课堂在青少年心中播撒“崇德向善”的种子


儒学课堂构建全民共享的精神高地

近年来,莱芜区口镇街道深入贯彻山东省关于深化文化书院建设、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部署要求,依托辖区“孔子观礼处”深厚文化底蕴,彰显“崇礼尚德”精神内核,精心打造“垂杨书院”文化品牌。始终秉承“群众需求在哪里,服务就延伸到哪里”的理念,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历史深处”走向“现实生活”、从“书本典籍”融入“日常点滴”,着力构建全民参与、共建共享的文化家园与精神高地,为乡村文化振兴注入持续强劲的“德治”力量。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叶福森 通讯员 时晔然 亓敬之 屈琳
赓续“观礼”文脉,筑牢“尚德”根基
孔子观礼处是口镇乃至莱芜地区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其承载的纪念孔子观礼、崇尚道德秩序、倡导学以致用、担当教化乡邦等精神,正是“垂杨书院”建设的历史源头与灵魂所在。街道着力将儒学文化中“苦读圣贤书、立志报家国”的经世致用思想,转化为青年干部培养、居民素养提升的具体实践。
创新打造“吐丝古韵·启智润心”国学微课堂。街道青年干部化身“尚德讲师”,持续分享国学经典,重点阐释其中蕴含的修身、齐家、处世之道,内容涵盖道德、廉政、教育、爱国等多个领域。授课中巧妙融入历史故事与人物典故,让抽象的儒家思想变得生动具体。截至目前,已录制课程13期,播放量超13万次,获赞逾1万人次。此外,申陈村依托学生暑期实践活动,在村内图书馆开设“思源学堂”;小庄村在村委会议室开设“暑期国学公益课”,组织青少年诵读《大学》《中庸》等国学经典,在下一代心中播撒“崇德向善”的种子。
依托各村农家书屋,每月定期开展全民阅读、经典诵读、新书荐读、亲子读书等丰富多彩的活动。申陈村“农家书屋”专门设置“德业双修”图书专架,引导群众在阅读中汲取道德滋养与实践智慧,让书屋真正成为涵育乡风文明的“黄金屋”和“加油站”。
各村每年围绕“文明创建”主题开展传统美德教育,通过村民投票方式,评选出各村“五好家庭”“遵纪守法光荣户”“好媳妇”“好婆婆”等先进典型并予以隆重表彰。申陈村“法德结合·文明理家”《六化六十条》《农村道德五字歌》张贴于企业车间、主干道路两侧及路灯灯箱,让群众在耳濡目染中接受传统文化熏陶,营造“向上向善、孝老爱亲”的浓厚氛围。下水河村针对婚丧嫁娶大操大办、邻里摩擦等问题,通过“礼仪课堂”设计简约婚礼、文明葬礼、邻里议事礼等实操方案,依托书院培训、乡贤示范等方式推广实施,有效推动乡风民风持续向好。
创新载体平台,激活“尚德”实践
以“垂杨书院”建设为统领,整合优化全域文化资源,构建多层次、立体化的文明实践矩阵。
统筹整合“泉城书房”、口镇老年大学、学生驿站、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农家书屋等阵地资源,形成覆盖全域的“尚德”文化服务网络。例如,“泉城书房”通过开展书法体验、传统文化知识普及、手工艺制作等志愿服务活动,今年以来已举办活动60余场,丰富了辖区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每逢农历初二、初七,依托“口镇大集”这一鲜活载体,集结全街道部门及党建力量,常态化开展义诊义剪、政策宣讲、文艺展演、惠民服务、特产展销等活动,将“机关干部微服务”与“文化微阵地”建设融入群众日常生活,实现服务“零距离”供给,提升群众文化获得感与治理满意度。
构建“1+3+N”理论宣讲体系,成立“理响青年”“头雁”“百姓名嘴”三大宣讲团,深入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法律法规知识及传统孝德故事,辅以N支村级志愿队,推动宣讲走进田间、车间、校园、集市,用“家常话”诠释大道理,让“崇礼尚德”精神在基层落地生根。
将善行义举、孝老爱亲等文明行为纳入积分管理体系,村民可通过参与文明实践积累积分,兑换生活用品;积分排名作为“平安家庭”“文明家庭”“最美家庭”评选的重要依据,引导广大群众从身边小事做起,积极参与移风易俗、善行义举、志愿服务等活动,争做新时代文明实践的参与者、倡导者、推动者,营造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
汇聚多元力量,共建“尚德”家园
打造“七彩幸福门·志行在口镇”志愿服务品牌,充分发挥村级志愿服务队作用,累计开展“五为”志愿服务千余次。激活多元主体参与,积极引导老年大学学员、社工站专业力量、志愿者团体、返乡大学生、辖区企业、学校等共同投身“垂杨书院”建设与文化社区营造,将“尚德”精神转化为具体的互助友爱行动,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共享”的浓厚文明实践氛围。截至目前,累计服务超3000场次、4万余小时。
口镇老年大学积极开展各类文明实践活动,组织百余名退休老人参与合唱、舞蹈、器乐、太极等艺术与体育活动,并在重要节点将精彩节目送到基层群众“家门口”,生动践行“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展现长者风范与生活之德。
策划举办街道首届百姓春晚,汇聚辖区企业、村级艺术团、党政干部、青年代表近300人,精心编排16个特色节目,展现口镇干部群众团结奋进、干事创业的精气神;隆重举办“活力吐丝口·追梦新时代”农商杯庆七一歌曲展演活动,街道全体党政班子成员、在职在编青年干部、各党建工作区及企业职工近400人积极参与,节目涵盖歌舞、戏曲、小品、三句半、舞台剧等多种形式,既富文化底蕴,又具时尚气息,将正能量传递给每一位观众,展现了口镇街道的新发展、新变化、新风貌,为文化建设注入新活力。
今后,口镇街道将持续深化“尚德”内涵,拓展实践路径,努力将“垂杨书院”打造成为口镇文化振兴的闪亮名片、基层德治善治的坚实平台、人民群众共有的精神家园,为谱写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贡献深厚文化力量。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叶福森 通讯员 时晔然 亓敬之 屈琳
赓续“观礼”文脉,筑牢“尚德”根基
孔子观礼处是口镇乃至莱芜地区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其承载的纪念孔子观礼、崇尚道德秩序、倡导学以致用、担当教化乡邦等精神,正是“垂杨书院”建设的历史源头与灵魂所在。街道着力将儒学文化中“苦读圣贤书、立志报家国”的经世致用思想,转化为青年干部培养、居民素养提升的具体实践。
创新打造“吐丝古韵·启智润心”国学微课堂。街道青年干部化身“尚德讲师”,持续分享国学经典,重点阐释其中蕴含的修身、齐家、处世之道,内容涵盖道德、廉政、教育、爱国等多个领域。授课中巧妙融入历史故事与人物典故,让抽象的儒家思想变得生动具体。截至目前,已录制课程13期,播放量超13万次,获赞逾1万人次。此外,申陈村依托学生暑期实践活动,在村内图书馆开设“思源学堂”;小庄村在村委会议室开设“暑期国学公益课”,组织青少年诵读《大学》《中庸》等国学经典,在下一代心中播撒“崇德向善”的种子。
依托各村农家书屋,每月定期开展全民阅读、经典诵读、新书荐读、亲子读书等丰富多彩的活动。申陈村“农家书屋”专门设置“德业双修”图书专架,引导群众在阅读中汲取道德滋养与实践智慧,让书屋真正成为涵育乡风文明的“黄金屋”和“加油站”。
各村每年围绕“文明创建”主题开展传统美德教育,通过村民投票方式,评选出各村“五好家庭”“遵纪守法光荣户”“好媳妇”“好婆婆”等先进典型并予以隆重表彰。申陈村“法德结合·文明理家”《六化六十条》《农村道德五字歌》张贴于企业车间、主干道路两侧及路灯灯箱,让群众在耳濡目染中接受传统文化熏陶,营造“向上向善、孝老爱亲”的浓厚氛围。下水河村针对婚丧嫁娶大操大办、邻里摩擦等问题,通过“礼仪课堂”设计简约婚礼、文明葬礼、邻里议事礼等实操方案,依托书院培训、乡贤示范等方式推广实施,有效推动乡风民风持续向好。
创新载体平台,激活“尚德”实践
以“垂杨书院”建设为统领,整合优化全域文化资源,构建多层次、立体化的文明实践矩阵。
统筹整合“泉城书房”、口镇老年大学、学生驿站、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农家书屋等阵地资源,形成覆盖全域的“尚德”文化服务网络。例如,“泉城书房”通过开展书法体验、传统文化知识普及、手工艺制作等志愿服务活动,今年以来已举办活动60余场,丰富了辖区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每逢农历初二、初七,依托“口镇大集”这一鲜活载体,集结全街道部门及党建力量,常态化开展义诊义剪、政策宣讲、文艺展演、惠民服务、特产展销等活动,将“机关干部微服务”与“文化微阵地”建设融入群众日常生活,实现服务“零距离”供给,提升群众文化获得感与治理满意度。
构建“1+3+N”理论宣讲体系,成立“理响青年”“头雁”“百姓名嘴”三大宣讲团,深入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法律法规知识及传统孝德故事,辅以N支村级志愿队,推动宣讲走进田间、车间、校园、集市,用“家常话”诠释大道理,让“崇礼尚德”精神在基层落地生根。
将善行义举、孝老爱亲等文明行为纳入积分管理体系,村民可通过参与文明实践积累积分,兑换生活用品;积分排名作为“平安家庭”“文明家庭”“最美家庭”评选的重要依据,引导广大群众从身边小事做起,积极参与移风易俗、善行义举、志愿服务等活动,争做新时代文明实践的参与者、倡导者、推动者,营造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
汇聚多元力量,共建“尚德”家园
打造“七彩幸福门·志行在口镇”志愿服务品牌,充分发挥村级志愿服务队作用,累计开展“五为”志愿服务千余次。激活多元主体参与,积极引导老年大学学员、社工站专业力量、志愿者团体、返乡大学生、辖区企业、学校等共同投身“垂杨书院”建设与文化社区营造,将“尚德”精神转化为具体的互助友爱行动,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共享”的浓厚文明实践氛围。截至目前,累计服务超3000场次、4万余小时。
口镇老年大学积极开展各类文明实践活动,组织百余名退休老人参与合唱、舞蹈、器乐、太极等艺术与体育活动,并在重要节点将精彩节目送到基层群众“家门口”,生动践行“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展现长者风范与生活之德。
策划举办街道首届百姓春晚,汇聚辖区企业、村级艺术团、党政干部、青年代表近300人,精心编排16个特色节目,展现口镇干部群众团结奋进、干事创业的精气神;隆重举办“活力吐丝口·追梦新时代”农商杯庆七一歌曲展演活动,街道全体党政班子成员、在职在编青年干部、各党建工作区及企业职工近400人积极参与,节目涵盖歌舞、戏曲、小品、三句半、舞台剧等多种形式,既富文化底蕴,又具时尚气息,将正能量传递给每一位观众,展现了口镇街道的新发展、新变化、新风貌,为文化建设注入新活力。
今后,口镇街道将持续深化“尚德”内涵,拓展实践路径,努力将“垂杨书院”打造成为口镇文化振兴的闪亮名片、基层德治善治的坚实平台、人民群众共有的精神家园,为谱写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贡献深厚文化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