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本报 收藏报纸 报纸头版

内容导航 版面导航

获得 Adobe Flash Player

雨中坚守,让济南多了一份温暖

救助人员强化巡查筑牢临时遇困人员安全港湾
点击查看原图
济南市救助人员开展雨中巡查,及时救助临时遇困人员
点击查看原图
        商报济南消息 近日,济南迎来持续降雨天气,街头流浪及临时遇困人员的生活状况和生命安全备受关注。为确保这些弱势群体能够得到及时救助与关怀,济南市社会救助综合服务中心迅速行动,加大街面巡查力度,全力筑牢临时遇困人员生命防线。
  
  雨情就是命令,救助刻不容缓。强降雨到来之前,济南市社会救助综合服务中心便启动极端天气应急响应机制,成立多个街面巡查小组,每组配备充足的救助物资,巡查小组不畏风雨,迅速奔赴北园大街、小清河南北两岸等重点区域及沿线桥梁涵洞等低洼易涝路段,对受助人员易滞留地展开地毯式排查。
  
  巡查中,工作人员耐心劝导仍在桥下露宿的人员:“一会儿就要下大雨了,这里太危险了,跟我们回救助中心吧!”尽管工作人员反复劝说,但受助人员最终只选择接受食品、饮用水等应急物资。“即使不入站,我们依然牵挂。”工作人员说道:“针对这些露宿街头拒绝入站求助的人员我们绘制了救助地图,每次巡查都会来看看。”这“不强制”的背后,是民政工作对个体选择的深切尊重,更是“救助无强制,关怀不打烊”的为民初心。

  “虽然下着雨,工作难度加大了,但我们必须争分夺秒,不能让任何一个流浪人员在恶劣天气中受到伤害。”一位参与巡查的工作人员说道。他们深知,雨中的流浪人员面临着诸多风险,如失温、生病、意外滑倒等,及时有效的救助至关重要。

  随着雨势的增大,巡查小组再次强化对河道沿岸的巡查力度。“不漏一处、不落一人”。风雨中,他们用坚实的脚步丈量着责任,用湿透的背影诠释着担当,在极端天气的考验下,默默守护着泉城的温度与底线。
  
  据了解,近年来,济南市社会救助综合服务中心持续完善极端天气应急救助预案,结合气象部门预警信息建立“蓝、黄、橙、红”四级响应机制,明确不同预警级别下的应急指挥体系及具体处置流程,提升快速接收安置能力。自7月15日进入汛期以来,该中心累计开展街面巡查29次,救助流浪遇困人员83人次,切实保障了最困难、最边缘群众的基本生存权益。

  ◎文/图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于娜 通讯员 焉雯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