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本报 收藏报纸 报纸头版

内容导航 版面导航

获得 Adobe Flash Player

特朗普高调宣布多份协议

关税谈判背后有哪些博弈?

        美国总统特朗普当地时间7月22日在社交媒体上先后宣布,美国与菲律宾、日本达成贸易协议,并称美日达成的是有史以来最大规模贸易协议。
  
  特朗普政府一天之内高调发布美日、美菲贸易协议,披露与印度尼西亚贸易协议细节,并预告与欧盟即将开展的谈判情况,意在形成美方推进贸易谈判的舆论声势。不过,从美日协议等细节观察,美为达成协议也作出不小让步。同时,部分贸易伙伴并未受已达成贸易协议影响,甚至对美谈判立场转向强硬。

  用让步推动“最大规模协议”?

  特朗普称,根据协议,日本将向美国投资5500亿美元,美国将获得投资利润的90%。日本将向美国开放汽车、卡车、大米及某些其他农产品和商品市场。美国将对日本输美产品征收15%的关税。
  
  日本是美国主要贸易伙伴之一,两国因贸易逆差、汇率和汽车市场准入等发生过贸易摩擦。特朗普本月7日曾致信日本首相石破茂,宣布将自8月1日起把几乎所有日本输美商品关税提高至25%。
  
  负责谈判的经济再生大臣赤泽亮正22日当天在社交媒体上发文称“任务完成”。石破茂23日晚些时候披露,根据协议,美国对日本汽车关税税率将降至15%。在日本舆论看来,作为日美谈判焦点的汽车关税下调幅度超出预期,反映美方在最终协议中作出了较大让步。这一信号也刺激日本汽车企业股价大涨。
  
  美方在汽车关税方面的让步也引起美国汽车行业的不满。代表通用、福特和斯泰兰蒂斯利益的美国汽车政策委员会主席马特·布兰特表示:“任何对几乎不含美国本土零部件的日本进口汽车征收更低关税、却对美国产值占比高的北美制造汽车征收更高关税的安排,都是一项损害美国工业和汽车工人利益的糟糕协议。”

  高调披露协议带节奏?

  早些时候,特朗普在社交媒体发文,宣布与到访的菲律宾总统马科斯达成贸易协议。美国政府当天还公布了日前与印度尼西亚所达成贸易协议的更多细节,称双方谈判代表将在今后数周内确定协议的最终版本。此外,特朗普还披露美欧关税谈判“明天(23日)接着来”。
  
  据路透社报道,特朗普常在对方国家尚未表态前,便通过社交媒体率先宣布达成协议。例如,约三周前,特朗普宣布与越南达成协议,但截至目前,双方仍未就协议具体内容发表正式声明。
  
  日本媒体分析,特朗普政府在美日协议中就汽车关税作出让步,以及抢先高调宣布一系列协议进展,意在推动更多贸易伙伴跟进,缓解自身因关税谈判进展缓慢以及爱泼斯坦案相关争议而面临的国内政治压力。路透社报道,美日贸易协议已引起与日本形成产业竞争关系的韩国警惕。报道援引分析人士的话说,在日美率先达成妥协的情况下,韩国对美谈判已失去先手,无法争取更优厚的条款。

  德国态度转向强硬

  欧盟与美国的关税谈判进入最后阶段,也成为近期媒体关注焦点。不过,特朗普政府传出威胁对欧盟设定更高关税,正令欧盟贸易协议前景变得更加复杂,原先主张欧盟与美国迅速达成协议的德国也开始立场趋于强硬。美国《华尔街日报》报道,欧盟此前一直致力于将“基准关税”维持在10%,而对部分欧盟成员国而言,这已是艰难的让步。作为欧洲最大经济体和最大出口国,德国原本在对美反制问题上持较温和立场,但形势变化也促使德国向法国靠拢,转向更为对抗的立场。一名德国官员直言:“如果他们(美国人)想要战争,就会得到战争。”
  
  德国总理默茨7月中旬表示,他原本主张尽快与美方达成协议,但在得知美方不仅拒绝就汽车关税让步,反而坚持提高基准关税后,德方立场转向强硬。同时,欧盟层面也加紧酝酿应对机制。欧盟委员会正讨论是否在8月1日前谈判无果时动用“反胁迫工具”,这是一个此前从未正式启用的机制,可授权欧盟对企图通过经济手段逼迫成员国让步的国家实施贸易与投资限制。

  加拿大:不会不惜代价达成协议

  加拿大总理卡尼22日与加拿大地方领导人举行紧急会议后,淡化与美国贸易谈判取得突破的可能性,暗示双方可能无法达成协议。
  
  当天的紧急会议是为了应对美方威胁自8月1日起对加拿大商品征收35%的关税所举行。当被问及在最后关头达成协议的可能性时,卡尼表示,“如果达成的协议符合加拿大人的最佳利益,我们就会同意”,但他补充道,“我们的目标不是不惜一切代价达成协议”。卡尼还说:“这是一场复杂的谈判,我们将利用所有必要的时间。”
  
  加拿大人口最多的安大略省省长道格·福特说:“特朗普非常难对付,因为他的政策总是变化无常。”

  ◎本版稿件综合新华社电

  【聚焦】
  
  关税政策“回旋镖”伤及美企和消费者
  
  美国多家企业和经济研究机构近期公布的数据和分析结果显示,美国政府今年以来推出各项关税政策“实际上是对美国消费者和企业征税”,其成本主要体现在美国不断下滑的企业利润率和持续上涨的物价。专家表示,美国政府关税政策就像“回旋镖”一样伤及美国企业和消费者。
  
  美国主要上市公司近期陆续公布今年第二季度财报。通用汽车公司22日发布最新财报显示,美国政府关税政策导致企业当季损失11亿美元,净利润同比暴跌35.4%至19亿美元。汽车制造商斯泰兰蒂斯此前也表示,受关税因素影响,今年上半年净亏损额可能达27亿美元。
  
  彭博社22日说,到目前为止,为美国政府关税政策埋单的是美国企业和消费者。通用汽车是最新一家披露关税如何推高成本的美国公司。

  “随着新一轮加征关税,美国企业利润率可能进一步萎缩。”美国花旗银行经济分析团队指出,迄今为止,美国企业正在自行消化大部分关税政策成本,今后日子恐怕更难过。高盛集团近期发布的报告也显示,美国企业正压缩利润以消化关税成本,但迫于经营压力,最终恐怕还是会提高产品售价,把大部分关税直接成本转嫁给消费者。
  
  美国零售巨头沃尔玛公司表示,受关税政策影响,公司已上调日常必需品的货架价格,并警告称本月开始的返校季商品可能涨价。此外,美国最大网购平台亚马逊已提高除臭剂、蛋白奶昔和宠物护理用品等低成本商品价格。

  “关税实际上是对美国消费者和企业征收的税负。”耶鲁大学预算实验室最新报告分析,美国政府关税政策最后会反映到每个美国家庭的收支中。报告估算,美国政府今年已推出的所有关税措施会让美国国内物价水平短期内上涨2.1%,相当于每户美国家庭损失2800美元。由于食品和服装等必需品支出增加,美国低收入家庭的可支配收入的损失将是富裕家庭的三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