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领域突破升级成果显著
科技创新激活国企跃升新动能

资料图

当下,科技创新正成为驱动各行业变革升级的核心力量,山东港口、水发集团和浪潮云在各自领域积极作为,交出亮眼答卷。山东港口在智慧建设上大步迈进,日照港四足仿生巡检机器人首秀,攻克诸多技术难题实现高效巡检,青岛港坦克式自动抑尘机器人也投入使用,破解干散货作业难题。水发兴业紧跟“双碳”目标,在绿色能源、数字经济、新材料科技板块成果丰硕,以“小创新”撬动大效益,还凭借标准化建设引领行业。浪潮云在数字化转型中脱颖而出,海岳PaaS 平台成绩斐然,从技术突破到标准制定,构建起新的产业生态。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张雨
山东港口机器人首秀破局
随着智慧建设不断深入,山东港口日照港石臼港区粮食基地迎来重大创新突破。近日,山东港口日照港石臼港区粮食基地,在错综复杂的皮带机上,身姿矫健的四足仿生巡检机器人进行全自主巡检作业。这是四足仿生巡检机器人在我国港口粮食码头内首次亮相,标志着日照港智能装备应用领域取得新突破。
在没有成熟经验可借鉴的情况下,日照港团队以攻坚克难的决心开启了技术探索之路。团队日夜攻关,不断查阅国内外相关资料,反复试验与优化方案,三个月内完成23次技术论证,推翻7版设计方案。据了解,在反复测试与优化中,机器人的性能实现了质的飞跃,团队创新搭建1∶1测试平台,通过模拟测试完成上百次算法迭代。不仅让四足仿生巡检机器人突破30厘米的跨越极限,更实现了在75厘米极窄通道的通行能力。此外,配合搭载的红外、音频等监测设备,实现全地形巡检与AI诊断功能。
历经重重考验,四足机器人终于展现出了卓越的实战能力。如今,四足仿生巡检机器人正式“上岗”,能够自主穿梭于复杂环境中,实现皮带廊道100%无盲区覆盖;充电2小时即可连续工作4小时,巡检频次是人工巡检的3倍;智能诊断系统可识别设备故障、环境隐患及人员违规作业等情况,综合准确率达98%以上。
在智能装备创新领域,山东港口青岛港也传来捷报。近日,由山东港口青岛港自主研发的坦克式自动抑尘机器人,在董家口港区前方堆场1005货垛投入使用。该机器人的成功应用攻克了干散货装卸作业长期存在的堆场面积大、货垛数量多,依赖人工进行抑尘效果欠佳、现场“五个文明”管理难度大等难题,有力保障现场作业的高效稳定运行,降低了一线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成效显著。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了解到,机器人以电能为动力源,其自带的电池可支持单班次12小时连续作业,续航能力强劲。同时,设备配备了先进的航模遥控装置,在50米范围内能实现灵活操控。当货垛进行堆码作业时,堆取料机巡视人员可实时对其进行控制,精准完成洒水抑尘操作,还能轻松实现在货垛缓坡上的自动上垛,操作便捷又高效。值得一提的是,技术人员还在抑尘机器人上加装了360°可旋转式高压喷枪,通过遥控,喷枪能灵活切换直喷式或花洒式两种模式,全方位无死角覆盖货垛各个位置,有效提升抑尘效率与效果,让抑尘环保工作更具针对性。
水发集团数智创新领航
在“双碳”目标加速推进的背景下,水发兴业以科技创新为“破局之刃”,不仅夯实了传统产业的根基,更将目光投向绿色能源这一战略高地,研究形成了多项科技成果,相继获得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广东省(名优)高新技术产品等荣誉。
在绿色能源领域实现技术突破的同时,水发兴业并未止步,而是将目光投向数字经济浪潮。通过搭建数字化平台,将智能管控贯穿生产全流程,一场“降本增效”的变革悄然展开。记者了解到,权属珠海兴业节能科技有限公司依托简道云零代码平台,自主搭建一款能解决生产实际需求的云平台,对生产环节多模块管理,从而实现生产进度可视化、报工数据追溯精准化,仓库出入库效率提升50%,设备闲置率降低20%,整体生产效率提高10%。
如果说数字化平台是宏观层面的效率革命,那么“五小创新”则是微观层面的智慧火花。水发兴业以“小创新”撬动“大效益”,将一线智慧转化为生产力。珠海节能持续推进“五小创新”工作,近期已完成仓库“五金配件电子存货单扫码系统”“铝板小件加工工序优化”“门窗幕墙标准化孔位一次性成型冲压模具”“幕墙码件孔位一次性成型冲压模具”四项研究。借助五小创新的研究成果,入库效率较之前提高50%,生产效率相比实施前提升近50%,有效降低了成本,预计研究成果落地应用后,年度可创造约200万元效益。
在破解产业瓶颈的征途中,水发兴业始终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在细分领域精耕细作。新材料科技板块尤其亮眼,开辟出新的产业赛道。据悉,权属珠海水发兴业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深耕液晶调光膜细分市场,积极探索“专利技术牵引、市场需求驱动、多方协同推进”的特色转化模式。现持有有效授权专利102项,其中包括发明专利16项,并获批省市级重点企业技术中心、广东省液晶功能性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新型智能液晶PDLC调光膜及调光玻璃开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资质。在传统建筑膜业务同质化的情况下,珠海新材料瞄准汽车领域,开拓了新的膜材料应用领域——汽车调光膜,成为行业内较早开发汽车调光膜的厂家,并牵头编制《汽车用聚合物分散液晶调光膜》团体标准。
科技创新与标准化建设缺一不可。水发兴业深谙此道,在突破技术壁垒的同时,积极参与行业标准制定,为自身发展构筑“护城河”,也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树立标杆。公司锚定行业发展趋势,对该领域的相关技术与标准进行深入研究,并成功立项国内最早的一项光伏组件回收国家标准GB/T39753-2021《光伏组件回收再利用通用技术要求》。基于在该领域的创新成果与贡献,水发兴业作为承担单位之一,完成了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晶硅光伏组件回收处理成套技术和装备”课题任务,研究成果为光伏组件回收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和参考。
浪潮集团AI生态迎突破
在数字化转型浪潮席卷全球的背景下,中国云计算市场迎来新的竞争格局。近日,赛迪顾问(CCID)正式发布《2024—2025年中国云计算市场研究年度报告》,浪潮海岳位居市场地位和发展能力“双项第一”。报告指出,浪潮通软依托自主研发的海岳PaaS平台,为企业构建起应用创新的数字底座,提供全流程、一体化的支撑服务。浪潮海岳PaaS平台定位于AI驱动的一站式、可解耦的数智底座,在人工智能大模型、超级自动化、数字孪生等技术的融合加持下,正迈向更强智能、更高敏捷、更广连接的发展新阶段。
浪潮海岳PaaS平台在核心技术布局与场景实践中持续深化。据悉,浪潮海岳PaaS平台聚焦智能与云原生公共技术、智能应用开发与集成等关键技术领域,涵盖海岳大模型、低代码平台inBuilder等核心子平台,为企业提供应用开发、部署、运行、运维等全方位能力支撑和一体化开放生态,助力企业智能化转型升级,已历经东方电气、中国国新、中国节能、中铁建大桥局、山东黄金、福州港等众多高端客户验证。
浪潮集团技术实力的持续突破,也获得了业界的高度认可。近日,2025全球数字经济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期间,“数字原生大会暨企业智能化论坛”同步召开,浪潮企业云受邀出席并获得“企业级AI 推进计划先锋企业”。
论坛期间,由浪潮企业云提报的“大语言模型精准研读科研文献高效辅助医药研发”入选中国信通院《2024—2025数字原生典型案例》。同时,浪潮云帆一体机、浪潮云帆企业级人工智能平台与分布式云轻量云服务等产品通过中国信通院“数字原生和企业级AI体系评估”,展现了浪潮企业云在技术架构革新、行业场景落地、安全合规保障三大维度的核心竞争力。
记者了解到,近期,由浪潮企业云打造的“云帆人工智能平台”首批通过中国信通院企业级人工智能开发平台通用能力要求评估认证,标志着浪潮企业云产品能力获得了行业权威机构认可。作为云帆全栈智能云的核心产品,云帆人工智能平台提供一站式AI平台能力,纵向贯通“数据采集-模型开发-应用部署”全技术链条,通过可视化交互界面与模块化配置功能显著降低技术使用门槛。平台集成模型训练矩阵、工具组件库、行业应用模板及企业级知识库,实现AI开发效率提升与技术成本优化的双重目标,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标准化、工程化的智能底座支撑。
从技术突破、场景落地到标准制定,浪潮企业云正构建起完整的“云+AI”生态体系。当前,浪潮企业云正在深度融合云服务与人工智能技术,联合生态合作伙伴持续探索“人工智能+”赋能企业智能跃升的技术边界,为行业建设与发展提供全周期技术支撑,推动“云+AI”在能源、制造、交通、金融、医疗、教育等领域向纵深发展。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张雨
山东港口机器人首秀破局
随着智慧建设不断深入,山东港口日照港石臼港区粮食基地迎来重大创新突破。近日,山东港口日照港石臼港区粮食基地,在错综复杂的皮带机上,身姿矫健的四足仿生巡检机器人进行全自主巡检作业。这是四足仿生巡检机器人在我国港口粮食码头内首次亮相,标志着日照港智能装备应用领域取得新突破。
在没有成熟经验可借鉴的情况下,日照港团队以攻坚克难的决心开启了技术探索之路。团队日夜攻关,不断查阅国内外相关资料,反复试验与优化方案,三个月内完成23次技术论证,推翻7版设计方案。据了解,在反复测试与优化中,机器人的性能实现了质的飞跃,团队创新搭建1∶1测试平台,通过模拟测试完成上百次算法迭代。不仅让四足仿生巡检机器人突破30厘米的跨越极限,更实现了在75厘米极窄通道的通行能力。此外,配合搭载的红外、音频等监测设备,实现全地形巡检与AI诊断功能。
历经重重考验,四足机器人终于展现出了卓越的实战能力。如今,四足仿生巡检机器人正式“上岗”,能够自主穿梭于复杂环境中,实现皮带廊道100%无盲区覆盖;充电2小时即可连续工作4小时,巡检频次是人工巡检的3倍;智能诊断系统可识别设备故障、环境隐患及人员违规作业等情况,综合准确率达98%以上。
在智能装备创新领域,山东港口青岛港也传来捷报。近日,由山东港口青岛港自主研发的坦克式自动抑尘机器人,在董家口港区前方堆场1005货垛投入使用。该机器人的成功应用攻克了干散货装卸作业长期存在的堆场面积大、货垛数量多,依赖人工进行抑尘效果欠佳、现场“五个文明”管理难度大等难题,有力保障现场作业的高效稳定运行,降低了一线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成效显著。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了解到,机器人以电能为动力源,其自带的电池可支持单班次12小时连续作业,续航能力强劲。同时,设备配备了先进的航模遥控装置,在50米范围内能实现灵活操控。当货垛进行堆码作业时,堆取料机巡视人员可实时对其进行控制,精准完成洒水抑尘操作,还能轻松实现在货垛缓坡上的自动上垛,操作便捷又高效。值得一提的是,技术人员还在抑尘机器人上加装了360°可旋转式高压喷枪,通过遥控,喷枪能灵活切换直喷式或花洒式两种模式,全方位无死角覆盖货垛各个位置,有效提升抑尘效率与效果,让抑尘环保工作更具针对性。
水发集团数智创新领航
在“双碳”目标加速推进的背景下,水发兴业以科技创新为“破局之刃”,不仅夯实了传统产业的根基,更将目光投向绿色能源这一战略高地,研究形成了多项科技成果,相继获得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广东省(名优)高新技术产品等荣誉。
在绿色能源领域实现技术突破的同时,水发兴业并未止步,而是将目光投向数字经济浪潮。通过搭建数字化平台,将智能管控贯穿生产全流程,一场“降本增效”的变革悄然展开。记者了解到,权属珠海兴业节能科技有限公司依托简道云零代码平台,自主搭建一款能解决生产实际需求的云平台,对生产环节多模块管理,从而实现生产进度可视化、报工数据追溯精准化,仓库出入库效率提升50%,设备闲置率降低20%,整体生产效率提高10%。
如果说数字化平台是宏观层面的效率革命,那么“五小创新”则是微观层面的智慧火花。水发兴业以“小创新”撬动“大效益”,将一线智慧转化为生产力。珠海节能持续推进“五小创新”工作,近期已完成仓库“五金配件电子存货单扫码系统”“铝板小件加工工序优化”“门窗幕墙标准化孔位一次性成型冲压模具”“幕墙码件孔位一次性成型冲压模具”四项研究。借助五小创新的研究成果,入库效率较之前提高50%,生产效率相比实施前提升近50%,有效降低了成本,预计研究成果落地应用后,年度可创造约200万元效益。
在破解产业瓶颈的征途中,水发兴业始终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在细分领域精耕细作。新材料科技板块尤其亮眼,开辟出新的产业赛道。据悉,权属珠海水发兴业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深耕液晶调光膜细分市场,积极探索“专利技术牵引、市场需求驱动、多方协同推进”的特色转化模式。现持有有效授权专利102项,其中包括发明专利16项,并获批省市级重点企业技术中心、广东省液晶功能性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新型智能液晶PDLC调光膜及调光玻璃开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资质。在传统建筑膜业务同质化的情况下,珠海新材料瞄准汽车领域,开拓了新的膜材料应用领域——汽车调光膜,成为行业内较早开发汽车调光膜的厂家,并牵头编制《汽车用聚合物分散液晶调光膜》团体标准。
科技创新与标准化建设缺一不可。水发兴业深谙此道,在突破技术壁垒的同时,积极参与行业标准制定,为自身发展构筑“护城河”,也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树立标杆。公司锚定行业发展趋势,对该领域的相关技术与标准进行深入研究,并成功立项国内最早的一项光伏组件回收国家标准GB/T39753-2021《光伏组件回收再利用通用技术要求》。基于在该领域的创新成果与贡献,水发兴业作为承担单位之一,完成了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晶硅光伏组件回收处理成套技术和装备”课题任务,研究成果为光伏组件回收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和参考。
浪潮集团AI生态迎突破
在数字化转型浪潮席卷全球的背景下,中国云计算市场迎来新的竞争格局。近日,赛迪顾问(CCID)正式发布《2024—2025年中国云计算市场研究年度报告》,浪潮海岳位居市场地位和发展能力“双项第一”。报告指出,浪潮通软依托自主研发的海岳PaaS平台,为企业构建起应用创新的数字底座,提供全流程、一体化的支撑服务。浪潮海岳PaaS平台定位于AI驱动的一站式、可解耦的数智底座,在人工智能大模型、超级自动化、数字孪生等技术的融合加持下,正迈向更强智能、更高敏捷、更广连接的发展新阶段。
浪潮海岳PaaS平台在核心技术布局与场景实践中持续深化。据悉,浪潮海岳PaaS平台聚焦智能与云原生公共技术、智能应用开发与集成等关键技术领域,涵盖海岳大模型、低代码平台inBuilder等核心子平台,为企业提供应用开发、部署、运行、运维等全方位能力支撑和一体化开放生态,助力企业智能化转型升级,已历经东方电气、中国国新、中国节能、中铁建大桥局、山东黄金、福州港等众多高端客户验证。
浪潮集团技术实力的持续突破,也获得了业界的高度认可。近日,2025全球数字经济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期间,“数字原生大会暨企业智能化论坛”同步召开,浪潮企业云受邀出席并获得“企业级AI 推进计划先锋企业”。
论坛期间,由浪潮企业云提报的“大语言模型精准研读科研文献高效辅助医药研发”入选中国信通院《2024—2025数字原生典型案例》。同时,浪潮云帆一体机、浪潮云帆企业级人工智能平台与分布式云轻量云服务等产品通过中国信通院“数字原生和企业级AI体系评估”,展现了浪潮企业云在技术架构革新、行业场景落地、安全合规保障三大维度的核心竞争力。
记者了解到,近期,由浪潮企业云打造的“云帆人工智能平台”首批通过中国信通院企业级人工智能开发平台通用能力要求评估认证,标志着浪潮企业云产品能力获得了行业权威机构认可。作为云帆全栈智能云的核心产品,云帆人工智能平台提供一站式AI平台能力,纵向贯通“数据采集-模型开发-应用部署”全技术链条,通过可视化交互界面与模块化配置功能显著降低技术使用门槛。平台集成模型训练矩阵、工具组件库、行业应用模板及企业级知识库,实现AI开发效率提升与技术成本优化的双重目标,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标准化、工程化的智能底座支撑。
从技术突破、场景落地到标准制定,浪潮企业云正构建起完整的“云+AI”生态体系。当前,浪潮企业云正在深度融合云服务与人工智能技术,联合生态合作伙伴持续探索“人工智能+”赋能企业智能跃升的技术边界,为行业建设与发展提供全周期技术支撑,推动“云+AI”在能源、制造、交通、金融、医疗、教育等领域向纵深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