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本报 收藏报纸 报纸头版

内容导航 版面导航

获得 Adobe Flash Player

新增金、富铁矿资源量均居全国首位

用“新”找矿,我省硕果频传

齐河—禹城富铁矿勘查区钻探项目现场 图据大众日报客户端
点击查看原图
该区富铁矿全铁平均品位54.58%,是我国罕见的高品位富铁矿
点击查看原图
        商报济南消息 矿产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7月16日,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山东深入实施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推动战略性矿产增储上产情况。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十四五”以来,全省新增金资源量583吨,富铁矿1.44亿吨,晶质石墨212万吨,金红石型钛37万吨,新增金、富铁矿资源量均居全国第一位,稀土等其他战略性矿产均完成国家下达的目标任务。

  “矿产资源是保障国民经济安全平稳运行的‘粮食’和‘血液’。”发布会上,副省长温暖介绍,我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聚焦能源矿产、大宗矿产、战略新兴矿产,扎实推进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提前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十四五”找矿任务,取得了丰硕成果。
  
  记者了解到,我省牢记“国之大者”,凝聚找矿突破强大合力。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同志召开座谈会,研究深化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的意见措施,将其纳入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重要事项。自然资源部给予大力支持,2019年5月省政府与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今年6月双方再次签订合作备忘录,进一步深化部省融合,在基础地质调查等10个方面加强合作。省自然资源厅、省财政厅等14部门出台《关于加强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促进矿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持续加大财政资金投入,鼓励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十四五”以来累计投入勘查资金44亿元。
  
  山东地处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相接地带,地质演化历史悠久,成矿地质条件优越。“我省围绕胶东金矿、鲁西铁矿等重点区域,设立25个战略性矿产勘查专项,持续推进精勘细查、攻深找盲,在新增资源量和新探明储量矿种上实现了‘双突破’。”温暖介绍,“十四五”以来,全省新增金资源量583吨,富铁矿1.44亿吨,晶质石墨212万吨,金红石型钛37万吨,新增金、富铁矿资源量均居全国第一位,稀土等其他战略性矿产均完成国家下达的目标任务。“初步估算,这些新增资源量价值超过5000亿元,对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发展新质生产力具有重要支撑作用。”
  
  莱州西岭金矿成为全国最大单体金矿床、胶东地区世界第三大金矿区地位进一步巩固,齐河—禹城地区探明新一轮找矿行动以来全国首个亿吨级富铁矿,高青县探明全国首个亿吨级页岩油田。首次探明锂矿资源量,意味着国家确定的36种战略性矿产中,我省已探明储量矿种达26种。
  
  同时,我省强化国际合作,拓展“走出去”找矿新空间,积极参与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发挥中国—上合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作用,深化与有关国家在能源资源领域的投资合作,积极构建地质找矿新格局。省地矿局、省煤田地质局发挥专业、技术、人才优势,在亚洲、非洲、澳洲20多个国家开展基础地质调查、矿产资源勘查等国际合作项目。山钢集团、山东黄金、山东能源、招金集团等矿业龙头企业,积极开展境外找矿项目。有关地勘单位和省属企业积极参加丝路矿业合作论坛、中国国际矿业大会、中国—东盟矿业合作论坛等国际会议,加强技术交流合作,我省矿业影响力持续提升。

  “我省在实现找矿新突破的同时,始终把‘绿色山东、生态山东’作为矿业发展的主基调,在全国率先发布绿色勘查地方标准,开展绿色矿山建设攻坚行动,新建矿山一律按照绿色矿山标准建设,生产矿山逐步提升改造,持续推进历史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温暖介绍,“十四五”以来,我省完成历史废弃矿山生态修复15.3万亩。截至目前,全省共建成绿色矿山576家,其中国家级63家、省级464家,省级以上绿色矿山数量居全国首位,大、中、小型生产矿山绿色矿山建成率分别达84.34%、81%、74.44%。
  
  此外,我省坚持创新驱动,积极参与“十四五”深地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加快技术攻关和装备研发,加强人才培养和平台建设,突破了一批地质找矿关键核心技术和基础理论,科技创新已经成为山东矿业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
  
  温暖表示,下一步,我省将紧紧锚定“走在前、挑大梁”,科学谋划“十五五”矿产资源增储上产思路举措,大力培育矿业领域新质生产力,稳步提高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水平,持续增强战略性矿产资源保障能力,为维护国家能源资源安全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本版撰文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王琳 实习生 张煕桐 胡伟铄

  【聚焦】
  
  全国首个!山东探获亿吨级富铁矿
  
  我国铁矿资源贫矿多、富矿少,铁矿品位大多在30%以下。在7月16日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省自然资源厅副厅长徐阳介绍,我省在齐河-禹城重点勘查区现探获薛官屯、李屯、潘店、大张等4个主要磁异常区,新增富铁矿资源量1.42亿吨,是新一轮找矿行动实施以来,全国首个探获资源量超过亿吨的富铁矿。
  
  徐阳介绍,从目前勘查情况看,该区富铁矿全铁平均品位54.58%、磁性铁平均品位50.54%,矿体最大厚度达119.67米,是我国罕见的高品位富铁矿,具有分布面积广、矿体厚度大、矿石品位高、找矿前景好的特点。
  
  富铁矿是我国紧缺的战略性矿产资源。我省高度重视,立足全省富铁矿资源禀赋特征,部署以济南莱芜、淄博金岭、齐河-禹城为重点,划定富铁矿基础调查区1处、重点调查区3处、重点勘查区3处。省自然资源厅制定山东省富铁矿“一矿一策”找矿实施方案,实施富铁矿勘查专项,积极争取省财政资金投入,实施富铁矿勘查项目37个,投入资金1.65亿元。同时,积极推进齐河大张地区铁矿探矿权出让,成功引入社会资金,加快勘查进度,实现“财政资金引导,社会资金跟进”的良性循环。

  在强化部省合作方面,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与山东省政府深入贯彻《关于加强山东省地质调查工作战略合作协议》,共同组织开展鲁西富铁矿找矿会战,分工协作、互为补充、成果共享,构建了“央-地-企”深度融合快速推进的工作模式,合力推动鲁西—邯邢—鞍本覆盖区富铁矿快速勘查评价技术纳入深地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国地质调查局实施鲁中-鲁西地区富铁矿区块优选调查评价、战略性矿产勘查物探技术支撑等,在鲁中-鲁西圈定富铁矿找矿靶区5处,为山东找矿工作提供基础支撑。
  
  此外,我省突出科技赋能。“齐河-禹城重点勘查区富铁矿主要类型为矽卡岩型,矿体埋藏深度较大,深部地质结构不明,矿体形态复杂,地质不确定因素多。”徐阳介绍,我省积极开展成矿理论和找矿技术攻关,探索提出“禹城式”成矿模式,指导在深覆盖区发现大规模厚层富铁矿,取得了新区域、新层系、新空间的“三新”找矿成效,开辟了我国富铁矿找矿新方向。同时,加快构建深覆盖区富铁矿“空-地-井”立体勘查技术体系,将地震探测、广域电磁等深探测技术应用于富铁矿深部找矿,突破传统铁矿找矿方法的局限,破解了深部富铁矿体的精准识别与定位探测难题,大幅提升了钻孔见矿率,开创了我国在深覆盖区寻找富铁矿的先河。

  将全面摸清1∶50000大比例尺地质家底
  
  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事关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在7月16日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省自然资源厅党组书记、厅长赵晓晖介绍,省自然资源厅将加强基础地质调查,加快实施全省新一轮地质填图计划;同时将加快近海、深地勘查等,聚力推动矿产资源增储上产。

  “山东矿产资源种类齐全、储量丰富,在端牢能源‘饭碗’、维护国家能源资源安全大局中具有重要地位。”赵晓晖介绍,我省将加强基础地质调查,充分发挥基础地质先行性、公益性作用,加快实施全省新一轮地质填图计划,全面摸清1∶50000大比例尺地质家底。聚焦胶东金矿、鲁西富铁矿、鲁西南稀土矿、胶南造山带等重要成矿区带,新圈定一批找矿远景区和找矿靶区。
  
  同时,我省将加快近海、深地勘查。我省海岸线长3505千米,约占全国的六分之一,海洋矿产资源勘查前景广阔,将加大近海海域金、锆、铪等战略性矿产勘查力度。目前全省陆地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大多在2000米以浅,将加强重点勘查区攻深找盲,积极拓展3000米以浅第二空间。

  “在强化科技智能支撑方面,争取胶东金矿成矿理论、鲁西深覆盖区富铁矿勘查技术等,纳入深地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支持全省7家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4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高水平运行。”赵晓晖介绍,省自然资源厅以“透视山东”为基础,建立“人工智能+”地质找矿大模型,实现找矿靶区快速预测、精准圈定。
  
  此外,我省鼓励地勘单位、矿山企业开展战略性矿产基础调查,对提供的勘查区块成功出让探矿权的,给予一定资金奖励。支持生产矿山“就矿找矿”,在矿区范围深部、上部开展勘查工作,无须办理探矿权新立登记。综合采用招标、挂牌等方式,支持有技术有实力的经营主体参与矿业权竞争。全面落实“探采直通车”制度,探矿权人探明了矿产储量,就能依法获得采矿权。
  
  据悉,我省还将加快矿业绿色转型,统筹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年底前全省大、中、小型生产矿山绿色矿山建成率分别达到90%、80%、70%以上,今后将持续开展矿山修复治理。鼓励矿山企业加强共伴生矿、低品位矿和尾矿综合利用,稳步提升开采回采率、选矿回收率、综合利用率。
  
  赵晓晖介绍,在加强战略性矿产勘查开发的同时,我省将进一步加大矿产资源监督执法力度,严厉打击私挖滥采、超层越界开采等违法违规行为,坚决整治打着各种旗号非法采矿问题,推动全省矿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