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岱”为桥 链接“上合”
山东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

大会举办地青岛胶州的上合示范区,是我国推动与上合组织和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地方经贸合作的关键战略平台,图为会场上合之珠 (资料图)

7月18日即将于青岛开幕的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大会正在吸引全球目光。本届大会嘉宾呈现三大“引力”特征,基于中国推动与上合组织和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地方经贸合作的关键战略平台,致力于推动上合组织国家产业链供应链深度融合,促进地方间经贸互联互通与创新协同,全力构建全方位开放型经济新格局。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李雨馨
20国外宾齐聚青岛
本届大会吸引境内外重磅嘉宾深度参与,境内106位核心嘉宾涵盖国家部委司局级领导、12个山东省直部门主要负责人、9市党政负责人及央企、金融机构、省属龙头企业和科研机构代表;境外97位嘉宾包括3位正部级官员、8位副部级官员、10国驻华使节及多国政府商界精英。
从嘉宾构成看,本届大会凸显三大“引力”特质,分别是层级引力、领域引力和地域引力。
层级引力方面,本次大会吸引境外正副部级官员达11人,驻华大使级外交官15人;境内12个省直部门主要负责人参会,9市主官率团共商合作,政企学研全链条参与格局显著。
领域引力方面,与会嘉宾覆盖能源、高端制造、数字经济、交通物流、金融等关键领域,产业链对接广度超越往届。
地域引力方面,外宾来源国别涵盖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全部上合组织成员国及部分观察员国、对话伙伴国,达到20个国别。
与会嘉宾将共同分享地方经贸合作经验,探索双向贸易投资提质增量创新方向,深化各国地方省州(市)多边双边经贸交流,推动各方在经贸、投资、矿产资源、新能源、交通物流、装备制造、科技创新、农业技术、金融服务等领域精准对接、务实合作。
山东对外开放优势明显
作为中国担任上合轮值主席国的标志性活动,本次大会以“共谋区域合作携手创新发展”为主题,通过9场主体活动、4场配套活动搭建政策沟通、产业耦合、市场联通的三维平台。
山东具备多方面对外开放优势。区位优势方面,山东对内向西辐射带动中国广大内陆,是沿黄大通道重要出海口。对外和日韩隔海相望,处在“一带一路”交汇区域和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中心地带。交通条件方面,山东高速铁路里程、海港口货物吞吐量居全国第一位,海上外贸集装箱航线居北方港口首位。
山东产业基础雄厚,去年农林牧渔总产值稳居全国第一,工业类目齐全,全省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数居全国首位。山东科创动力强劲,去年全社会研发投入增长9.4%。山东开放活力澎湃,上合示范区、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自贸试验区等高能级平台不断提质升级。山东市场空间广阔,是全国唯一户籍人口、常住人口双过亿的省份,去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8万亿元人民币、增长5%。
23项措施赋能上合示范区
本次大会的举办地青岛胶州的上合示范区,是中国推动与上合组织和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地方经贸合作的关键战略平台。
2018年6月,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成为国家级战略项目。根据规划,上合示范区覆盖青岛全域,按照1个核心区+N个联动区进行布局建设。核心区位于胶州市,共有61.1平方公里,包括36.7平方公里的胶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和24.4平方公里的概念性规划新区。
如今,正值中国担任上合组织2024—2025年轮值主席国期间,山东省大力推进上合示范区高质量发展,围绕国际物流、现代贸易、双向投资合作、商旅文交流发展“四个中心”和中国—上海合作组织经贸学院建设持续发力,构建全方位开放型经济新格局。今年,山东出台《关于支持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扩能提质的若干措施》,从推进综合改革、重大平台建设、经贸产业合作、优化发展环境等4大方面提出23项支持措施,加快推进上合示范区扩能提质,助力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新高地。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李雨馨
20国外宾齐聚青岛
本届大会吸引境内外重磅嘉宾深度参与,境内106位核心嘉宾涵盖国家部委司局级领导、12个山东省直部门主要负责人、9市党政负责人及央企、金融机构、省属龙头企业和科研机构代表;境外97位嘉宾包括3位正部级官员、8位副部级官员、10国驻华使节及多国政府商界精英。
从嘉宾构成看,本届大会凸显三大“引力”特质,分别是层级引力、领域引力和地域引力。
层级引力方面,本次大会吸引境外正副部级官员达11人,驻华大使级外交官15人;境内12个省直部门主要负责人参会,9市主官率团共商合作,政企学研全链条参与格局显著。
领域引力方面,与会嘉宾覆盖能源、高端制造、数字经济、交通物流、金融等关键领域,产业链对接广度超越往届。
地域引力方面,外宾来源国别涵盖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全部上合组织成员国及部分观察员国、对话伙伴国,达到20个国别。
与会嘉宾将共同分享地方经贸合作经验,探索双向贸易投资提质增量创新方向,深化各国地方省州(市)多边双边经贸交流,推动各方在经贸、投资、矿产资源、新能源、交通物流、装备制造、科技创新、农业技术、金融服务等领域精准对接、务实合作。
山东对外开放优势明显
作为中国担任上合轮值主席国的标志性活动,本次大会以“共谋区域合作携手创新发展”为主题,通过9场主体活动、4场配套活动搭建政策沟通、产业耦合、市场联通的三维平台。
山东具备多方面对外开放优势。区位优势方面,山东对内向西辐射带动中国广大内陆,是沿黄大通道重要出海口。对外和日韩隔海相望,处在“一带一路”交汇区域和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中心地带。交通条件方面,山东高速铁路里程、海港口货物吞吐量居全国第一位,海上外贸集装箱航线居北方港口首位。
山东产业基础雄厚,去年农林牧渔总产值稳居全国第一,工业类目齐全,全省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数居全国首位。山东科创动力强劲,去年全社会研发投入增长9.4%。山东开放活力澎湃,上合示范区、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自贸试验区等高能级平台不断提质升级。山东市场空间广阔,是全国唯一户籍人口、常住人口双过亿的省份,去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8万亿元人民币、增长5%。
23项措施赋能上合示范区
本次大会的举办地青岛胶州的上合示范区,是中国推动与上合组织和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地方经贸合作的关键战略平台。
2018年6月,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成为国家级战略项目。根据规划,上合示范区覆盖青岛全域,按照1个核心区+N个联动区进行布局建设。核心区位于胶州市,共有61.1平方公里,包括36.7平方公里的胶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和24.4平方公里的概念性规划新区。
如今,正值中国担任上合组织2024—2025年轮值主席国期间,山东省大力推进上合示范区高质量发展,围绕国际物流、现代贸易、双向投资合作、商旅文交流发展“四个中心”和中国—上海合作组织经贸学院建设持续发力,构建全方位开放型经济新格局。今年,山东出台《关于支持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扩能提质的若干措施》,从推进综合改革、重大平台建设、经贸产业合作、优化发展环境等4大方面提出23项支持措施,加快推进上合示范区扩能提质,助力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新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