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9日启幕
文明互鉴 共话新“美”
尼山世界文明论坛,正日益成为世界了解中国的重要窗口、广泛凝聚文明共识的桥梁纽带。7月4日下午,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第十一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的总体情况。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本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以“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文明间关系与全球现代化”为主题,将于7月9日至10日在山东曲阜举办,来自70多个国家约300位国际嘉宾将应邀出席。
◎本专题撰文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王琳 实习生 张熙桐
传承文明薪火,共绘和合图景
尼山世界文明论坛以践行全球文明倡议为主旨,一直致力于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回答人类文明发展的时代课题,成为不同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平台、连通各国文化的重要桥梁、世界了解中国的重要窗口。
发布会上,山东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张同海介绍,本届论坛主题为“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文明间关系与全球现代化”,下设“文明的起源与未来发展”“儒家文化的世界意义和时代价值”“在全球现代化进程中成人之美”“文明视野下的家庭意义与社会发展”“人工智能发展与人类文明走向”“齐鲁文化与世界文明”6个分议题。
“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1990年12月,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在演讲中总结出处理不同文化关系的十六字“箴言”——“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尼山世界儒学中心党委书记、副主任国承彦介绍,在此基础上,经广泛征求意见和反复论证,确定本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的主题为“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文明间关系与全球现代化”。
国承彦表示,这一主题强调尊重文明多样性、倡导通过互助合作推动共同发展,体现了“多元”与“共赢”的价值追求,与全球文明倡议提出的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重视文明传承和创新、加强国际人文交流合作等核心理念高度一致。
从传承弘扬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角度,这一主题通俗易懂、全面深刻地呈现了儒家思想所提倡的“和而不同”“仁爱思想”“大同社会”等价值观念,是儒家思想在现代语境下的具象化表达。
从应对国际风险挑战、服务全球现代化进程的角度,这一主题体现了我们对如何处理国际间关系、文明关系的鲜明态度,那就是反对“单边主义”“利己主义”,倡导互相尊重、合作共赢,在全球现代化道路上成就别人的美好、实现共同的美好,也就是更好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论坛主题的英文翻译为“Beauty in Diversity:Nurturing Un-derstanding Among Civilization for Global Modernization”,从国际视角看,这一主题不单单是浅层的美丽、美好,而是更深层次的文化包容和文明多样。”国承彦说。
集聚学术力量,提升论坛品质
“本届论坛将有来自世界各地的400余位知名专家学者现场与会,其中,国外专家学者220余位、国内专家学者180余位。围绕大会主题和分议题,将举办2场主旨演讲、4场高端对话、8场分组对话会。”张同海介绍。同时,本届论坛还将举办7场平行论坛,各平行论坛与主论坛相互呼应,进一步拓展了论坛的学术广度和深度。
通过举办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尼山世界儒学中心在学术界的影响越来越大。作为尼山世界文明论坛的秘书处,尼山世界儒学中心自成立以来,始终把学术作为立身之本。通过举办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实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加强孔子研究院学术建设、设立海外分中心等一系列措施,国际学术影响力与日俱增。国承彦表示,“今年是儒学中心‘改革创新与科研攻坚年’,我们将持续深化改革创新,推动学术本色建设,赋能质量发展。”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在中宣部、省委省政府的关心支持和坚强领导下,孔子研究院学术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7月4日上午,省委常委会研究通过了《关于加强孔子研究院学术建设的若干措施》。通过这些措施,进一步强化科研机构属性,加强部门联动、整合资源力量,推动形成有效支撑孔子研究院学术研究、人才引育、平台建设、研讨交流的良好机制,更好激活发展动能,带动实现孔子研究院的高质量发展。
“为了提高论坛学术水平,在论坛创立之初,我们集合国内、国际儒学专家成立了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学术委员会。”国承彦介绍,学术委员会成立以来,在论坛主题确定、学术活动组织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论坛学术影响力得到巨大提升。为更好服务于尼山世界文明论坛,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尼山世界儒学中心今年对论坛学术委员会名单作了调整充实,邀请了更多的国际、国内专家为论坛提供学术支持。
此外,为更好体现论坛的国际性,从去年开始,启动了“齐鲁访学驻研计划”,邀请国际知名学者来山东驻研,实地感受齐鲁文化,践行全球文明倡议,深化文明交流互鉴。今年共有来自希腊、俄罗斯、韩国、日本、美国、意大利、英国、法国、阿根廷、尼泊尔、克罗地亚、伊朗和新西兰等13个国家的22名国际知名汉学家分别到儒学中心、山东大学和孔子研究院驻研访学,其中将有12名驻研学者参加今年的论坛。
【聚焦】
拓展全球参与 深化文明互鉴
“尼山世界文明论坛的一个显著定位是其世界性,让更多的国家参与进来,一直是我们的努力方向。”张同海说。
省委外办副主任李红介绍,今年论坛的主题与全球文明倡议核心理念高度一致,体现了倡导互相尊重、合作共赢的鲜明态度。本届论坛着力突出嘉宾邀请的全球性,学术对话的互动性,活动设计的交融性,切实做到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更好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
“国际嘉宾的邀请充分考虑我国对外交往情况和高水平开放需求,体现全球的广覆盖。”李红介绍,截至目前,应邀出席的国际嘉宾共约300人,来自埃及、秘鲁、柬埔寨、吉尔吉斯斯坦、马尔代夫、美国等70多个国家,其中,副部级以上外国政要、前政要12人,驻华使领馆代表35人,外国官员、国际组织代表13人,国外专家学者220余人,国际参与有了新的拓展和提升。
同时,此次论坛坚持高水平谋划,创新对话方式,主论坛、分论坛、对话会等活动强化文明对话、话题讨论、学术交流。今年的中埃古代文明对话是“尼山古典文明对话”系列活动的又一成果,议题设置强调文明和合与现实合作,学术发言、对话交流、提问点评等多个环节将为文明交流互鉴搭建深度、开放的学术交流平台。
“为增进理解认同,论坛坚持成果导向,形成高质量学术总结或倡议,比如中埃古代文明对话会将发布‘跨越时空,携手共进—黄河与尼罗河文明合作倡议’,推动不同文明背景下的国家相互理解与协同发展。”李红介绍,论坛坚持“每个人都是传播者”的理念,组织嘉宾参访孔府、孔庙等世界文化遗产和尼山圣境、鲁源村等新时代文化“两创”成就,把他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真实感知通过高端访谈、尼山杏坛、媒体采访等形式传达给全世界,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增进民心相融相通。
◎本专题撰文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王琳 实习生 张熙桐
传承文明薪火,共绘和合图景
尼山世界文明论坛以践行全球文明倡议为主旨,一直致力于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回答人类文明发展的时代课题,成为不同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平台、连通各国文化的重要桥梁、世界了解中国的重要窗口。
发布会上,山东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张同海介绍,本届论坛主题为“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文明间关系与全球现代化”,下设“文明的起源与未来发展”“儒家文化的世界意义和时代价值”“在全球现代化进程中成人之美”“文明视野下的家庭意义与社会发展”“人工智能发展与人类文明走向”“齐鲁文化与世界文明”6个分议题。
“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1990年12月,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在演讲中总结出处理不同文化关系的十六字“箴言”——“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尼山世界儒学中心党委书记、副主任国承彦介绍,在此基础上,经广泛征求意见和反复论证,确定本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的主题为“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文明间关系与全球现代化”。
国承彦表示,这一主题强调尊重文明多样性、倡导通过互助合作推动共同发展,体现了“多元”与“共赢”的价值追求,与全球文明倡议提出的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重视文明传承和创新、加强国际人文交流合作等核心理念高度一致。
从传承弘扬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角度,这一主题通俗易懂、全面深刻地呈现了儒家思想所提倡的“和而不同”“仁爱思想”“大同社会”等价值观念,是儒家思想在现代语境下的具象化表达。
从应对国际风险挑战、服务全球现代化进程的角度,这一主题体现了我们对如何处理国际间关系、文明关系的鲜明态度,那就是反对“单边主义”“利己主义”,倡导互相尊重、合作共赢,在全球现代化道路上成就别人的美好、实现共同的美好,也就是更好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论坛主题的英文翻译为“Beauty in Diversity:Nurturing Un-derstanding Among Civilization for Global Modernization”,从国际视角看,这一主题不单单是浅层的美丽、美好,而是更深层次的文化包容和文明多样。”国承彦说。
集聚学术力量,提升论坛品质
“本届论坛将有来自世界各地的400余位知名专家学者现场与会,其中,国外专家学者220余位、国内专家学者180余位。围绕大会主题和分议题,将举办2场主旨演讲、4场高端对话、8场分组对话会。”张同海介绍。同时,本届论坛还将举办7场平行论坛,各平行论坛与主论坛相互呼应,进一步拓展了论坛的学术广度和深度。
通过举办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尼山世界儒学中心在学术界的影响越来越大。作为尼山世界文明论坛的秘书处,尼山世界儒学中心自成立以来,始终把学术作为立身之本。通过举办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实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加强孔子研究院学术建设、设立海外分中心等一系列措施,国际学术影响力与日俱增。国承彦表示,“今年是儒学中心‘改革创新与科研攻坚年’,我们将持续深化改革创新,推动学术本色建设,赋能质量发展。”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在中宣部、省委省政府的关心支持和坚强领导下,孔子研究院学术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7月4日上午,省委常委会研究通过了《关于加强孔子研究院学术建设的若干措施》。通过这些措施,进一步强化科研机构属性,加强部门联动、整合资源力量,推动形成有效支撑孔子研究院学术研究、人才引育、平台建设、研讨交流的良好机制,更好激活发展动能,带动实现孔子研究院的高质量发展。
“为了提高论坛学术水平,在论坛创立之初,我们集合国内、国际儒学专家成立了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学术委员会。”国承彦介绍,学术委员会成立以来,在论坛主题确定、学术活动组织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论坛学术影响力得到巨大提升。为更好服务于尼山世界文明论坛,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尼山世界儒学中心今年对论坛学术委员会名单作了调整充实,邀请了更多的国际、国内专家为论坛提供学术支持。
此外,为更好体现论坛的国际性,从去年开始,启动了“齐鲁访学驻研计划”,邀请国际知名学者来山东驻研,实地感受齐鲁文化,践行全球文明倡议,深化文明交流互鉴。今年共有来自希腊、俄罗斯、韩国、日本、美国、意大利、英国、法国、阿根廷、尼泊尔、克罗地亚、伊朗和新西兰等13个国家的22名国际知名汉学家分别到儒学中心、山东大学和孔子研究院驻研访学,其中将有12名驻研学者参加今年的论坛。
【聚焦】
拓展全球参与 深化文明互鉴
“尼山世界文明论坛的一个显著定位是其世界性,让更多的国家参与进来,一直是我们的努力方向。”张同海说。
省委外办副主任李红介绍,今年论坛的主题与全球文明倡议核心理念高度一致,体现了倡导互相尊重、合作共赢的鲜明态度。本届论坛着力突出嘉宾邀请的全球性,学术对话的互动性,活动设计的交融性,切实做到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更好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
“国际嘉宾的邀请充分考虑我国对外交往情况和高水平开放需求,体现全球的广覆盖。”李红介绍,截至目前,应邀出席的国际嘉宾共约300人,来自埃及、秘鲁、柬埔寨、吉尔吉斯斯坦、马尔代夫、美国等70多个国家,其中,副部级以上外国政要、前政要12人,驻华使领馆代表35人,外国官员、国际组织代表13人,国外专家学者220余人,国际参与有了新的拓展和提升。
同时,此次论坛坚持高水平谋划,创新对话方式,主论坛、分论坛、对话会等活动强化文明对话、话题讨论、学术交流。今年的中埃古代文明对话是“尼山古典文明对话”系列活动的又一成果,议题设置强调文明和合与现实合作,学术发言、对话交流、提问点评等多个环节将为文明交流互鉴搭建深度、开放的学术交流平台。
“为增进理解认同,论坛坚持成果导向,形成高质量学术总结或倡议,比如中埃古代文明对话会将发布‘跨越时空,携手共进—黄河与尼罗河文明合作倡议’,推动不同文明背景下的国家相互理解与协同发展。”李红介绍,论坛坚持“每个人都是传播者”的理念,组织嘉宾参访孔府、孔庙等世界文化遗产和尼山圣境、鲁源村等新时代文化“两创”成就,把他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真实感知通过高端访谈、尼山杏坛、媒体采访等形式传达给全世界,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增进民心相融相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