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物”本科专业就业前景如何?
在如今这个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时代,宠物已然成为许多家庭中不可或缺的“成员”。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今年设立的“宠物”本科专业,无疑是顺应了当下社会发展的潮流。这被网友戏称为“汪星人专业”“喵星人专业”的本科专业,为宠物行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希望。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邹通
“宠物”本科专业来了
据相关报道,全国首个“宠物”本科专业近日引人关注。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今年已经设立“宠物”本科专业。该专业的招生放在中国农大“动物科学”这个大类下,专业方向为“动物科学(伴侣动物)”,专业代码090301,学制4年,仅在全国部分省份招生,毕业生将被授予“农学学士学位”。此前,中国农业大学曾宣布今年将扩招本科生500人。其中的50人,就用于招收“宠物”本科专业。
那么问题来了,“宠物”专业和“兽医”有何不同?公开资料显示,动物科学是中国农业大学的王牌专业之一。在校友会2025中国大学动物科学专业排名中,中国农业大学名列第一。根据官方给出的介绍可知,伴侣动物方向所学内容聚焦在伴侣动物如猫、狗、马等动物方面,而动物科学主要聚焦在猪、鸡、牛、羊等家畜方面。就业方向都特别广泛,动物科学专业毕业生可以进入遗传育种、营养饲料、繁殖育种、智能养殖等领域工作,而伴侣动物方向可能会更优先进入和宠物相关的企业以及马术俱乐部等。
根据公开信息,“宠物”专业的课程聚焦宠物营养与食品、宠物繁殖与育种、宠物行为学、宠物护理等。也即,大体是围绕“汪星人”“喵星人”的产业需求展开的。具体来看,可以细化为:伴侣动物营养学、伴侣动物遗传与育种学、伴侣动物繁殖学、饲料质量评定与安全检测、宠物驯养与护理、犬猫行为学、宠物美容与健康、宠物饲料加工工艺、马术与马文化、赛马概论、智能养殖技术与应用等。
“宠物”专业之所以引起关注,离不开如今“它经济”的崛起。宠物早已超越“看家护院”的原始功能,成为城市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情感伴侣。相关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宠物消费市场规模已突破3000亿元,近十年复合增长率11.9%,全国目前注册的宠物相关企业已超50万家。然而,行业野蛮生长之下,专业人才缺口却日益凸显,从科学饲养、行为训练到医疗护理,无一不呼唤系统化教育支撑。今年5月8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示了拟新增的42个工种,其中“服务犬驯养师”作为“宠物驯导师”下的新工种正式入编。中农大此时设立专业,恰如一场“及时雨”,将学术资源精准注入产业需求,为行业健康发展铺设人才基石。
就业出口预期广阔
据相关专家介绍,“宠物”专业毕业生可以在宠物医院、动物诊所等机构从事宠物疾病的诊断、治疗和护理工作。随着宠物主人对宠物健康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宠物医疗市场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对专业的宠物医疗人才需求也日益增加。宠物本科专业的学生经过系统的学习和实践培训,具备扎实的兽医学知识和临床技能,能够为宠物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有专家指出,宠物产业已成为畜牧学科新的增长点,急需大量具有伴侣动物科学知识背景的专业技术人才。此外,高校和科研院所、动物诊疗机构、政府和产业相关管理部门和组织等,对宠物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也呈现稳步增长趋势。
此外,还有分析指出,该专业毕业生也可进入宠物食品研发、生产、销售等企业,从事宠物食品的配方研发、质量控制、产品推广等工作。例如,根据宠物的营养需求研发出适合不同品种、不同年龄段宠物的食品,确保宠物食品的品质和安全性,为宠物食品企业提供专业的技术支持和营销策略。近些年随着人们对宠物外貌和卫生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宠物美容及护理行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毕业生可以凭借专业知识和技能,为宠物提供科学、专业的美容和护理服务,满足市场需求。
宠物用品也是一个正在不断扩大的市场,专业人才可以参与宠物用品的设计、研发、生产、销售等环节,为宠物提供各类用品,如宠物窝、宠物玩具、宠物牵引绳等。根据宠物的行为习性和主人的需求,设计出实用、舒适、安全的宠物用品,并通过专业的销售渠道将产品推向市场。
当然,这一专业的发展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如专业教材的编写、师资力量的配备以及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等。但相信在学校的积极努力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下,这些问题将逐步得到解决。
【时评】
宠物行业向“专”而行
宠物专业兴起的深层动力,其实是中国社会结构变革的情感投射。老龄化加剧、单身人口增多、都市生活疏离感蔓延……伴侣动物成为越来越多人寻求精神慰藉的载体。为宠物提供专业化服务,本质上是对现代人情感需求的尊重与回应。这一专业方向的确立,不仅关乎产业,更体现社会对“生命关怀”价值的集体认可。当一座城市能为宠物建立完善的“生活支持系统”,其人性化温度亦将滋养每一位市民。
与此同时,将宠物专业纳入农学学士学位的授予范畴,体现了对这一专业学科地位的认可和提升。这有助于改变社会对宠物行业“门槛低”“不专业”的刻板印象,吸引更多优秀的学生投身其中,为行业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当然,新专业落地需警惕“概念先行”。课程设计如何平衡学术深度与市场应用?师资力量能否支撑跨学科需求?就业出口是否真如预期广阔?这些问题仍需严谨探索。但毋庸置疑,这张“宠物专业”的录取通知书,已悄然铺开一张充满温度的市场蓝图,更描摹出高等教育与时俱进的生动侧影。一个更柔软、更共情的社会的萌芽,正有待见证。
中国农业大学开设宠物本科专业是一个具有前瞻性和创新性的举措,未来大有可期。它将为宠物行业培养出一批专业素养高、实践能力强的人才,推动宠物行业向更加规范化、专业化、精细化的方向发展,为人宠和谐共生的美好未来贡献积极力量。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邹通
“宠物”本科专业来了
据相关报道,全国首个“宠物”本科专业近日引人关注。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今年已经设立“宠物”本科专业。该专业的招生放在中国农大“动物科学”这个大类下,专业方向为“动物科学(伴侣动物)”,专业代码090301,学制4年,仅在全国部分省份招生,毕业生将被授予“农学学士学位”。此前,中国农业大学曾宣布今年将扩招本科生500人。其中的50人,就用于招收“宠物”本科专业。
那么问题来了,“宠物”专业和“兽医”有何不同?公开资料显示,动物科学是中国农业大学的王牌专业之一。在校友会2025中国大学动物科学专业排名中,中国农业大学名列第一。根据官方给出的介绍可知,伴侣动物方向所学内容聚焦在伴侣动物如猫、狗、马等动物方面,而动物科学主要聚焦在猪、鸡、牛、羊等家畜方面。就业方向都特别广泛,动物科学专业毕业生可以进入遗传育种、营养饲料、繁殖育种、智能养殖等领域工作,而伴侣动物方向可能会更优先进入和宠物相关的企业以及马术俱乐部等。
根据公开信息,“宠物”专业的课程聚焦宠物营养与食品、宠物繁殖与育种、宠物行为学、宠物护理等。也即,大体是围绕“汪星人”“喵星人”的产业需求展开的。具体来看,可以细化为:伴侣动物营养学、伴侣动物遗传与育种学、伴侣动物繁殖学、饲料质量评定与安全检测、宠物驯养与护理、犬猫行为学、宠物美容与健康、宠物饲料加工工艺、马术与马文化、赛马概论、智能养殖技术与应用等。
“宠物”专业之所以引起关注,离不开如今“它经济”的崛起。宠物早已超越“看家护院”的原始功能,成为城市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情感伴侣。相关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宠物消费市场规模已突破3000亿元,近十年复合增长率11.9%,全国目前注册的宠物相关企业已超50万家。然而,行业野蛮生长之下,专业人才缺口却日益凸显,从科学饲养、行为训练到医疗护理,无一不呼唤系统化教育支撑。今年5月8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示了拟新增的42个工种,其中“服务犬驯养师”作为“宠物驯导师”下的新工种正式入编。中农大此时设立专业,恰如一场“及时雨”,将学术资源精准注入产业需求,为行业健康发展铺设人才基石。
就业出口预期广阔
据相关专家介绍,“宠物”专业毕业生可以在宠物医院、动物诊所等机构从事宠物疾病的诊断、治疗和护理工作。随着宠物主人对宠物健康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宠物医疗市场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对专业的宠物医疗人才需求也日益增加。宠物本科专业的学生经过系统的学习和实践培训,具备扎实的兽医学知识和临床技能,能够为宠物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有专家指出,宠物产业已成为畜牧学科新的增长点,急需大量具有伴侣动物科学知识背景的专业技术人才。此外,高校和科研院所、动物诊疗机构、政府和产业相关管理部门和组织等,对宠物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也呈现稳步增长趋势。
此外,还有分析指出,该专业毕业生也可进入宠物食品研发、生产、销售等企业,从事宠物食品的配方研发、质量控制、产品推广等工作。例如,根据宠物的营养需求研发出适合不同品种、不同年龄段宠物的食品,确保宠物食品的品质和安全性,为宠物食品企业提供专业的技术支持和营销策略。近些年随着人们对宠物外貌和卫生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宠物美容及护理行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毕业生可以凭借专业知识和技能,为宠物提供科学、专业的美容和护理服务,满足市场需求。
宠物用品也是一个正在不断扩大的市场,专业人才可以参与宠物用品的设计、研发、生产、销售等环节,为宠物提供各类用品,如宠物窝、宠物玩具、宠物牵引绳等。根据宠物的行为习性和主人的需求,设计出实用、舒适、安全的宠物用品,并通过专业的销售渠道将产品推向市场。
当然,这一专业的发展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如专业教材的编写、师资力量的配备以及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等。但相信在学校的积极努力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下,这些问题将逐步得到解决。
【时评】
宠物行业向“专”而行
宠物专业兴起的深层动力,其实是中国社会结构变革的情感投射。老龄化加剧、单身人口增多、都市生活疏离感蔓延……伴侣动物成为越来越多人寻求精神慰藉的载体。为宠物提供专业化服务,本质上是对现代人情感需求的尊重与回应。这一专业方向的确立,不仅关乎产业,更体现社会对“生命关怀”价值的集体认可。当一座城市能为宠物建立完善的“生活支持系统”,其人性化温度亦将滋养每一位市民。
与此同时,将宠物专业纳入农学学士学位的授予范畴,体现了对这一专业学科地位的认可和提升。这有助于改变社会对宠物行业“门槛低”“不专业”的刻板印象,吸引更多优秀的学生投身其中,为行业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当然,新专业落地需警惕“概念先行”。课程设计如何平衡学术深度与市场应用?师资力量能否支撑跨学科需求?就业出口是否真如预期广阔?这些问题仍需严谨探索。但毋庸置疑,这张“宠物专业”的录取通知书,已悄然铺开一张充满温度的市场蓝图,更描摹出高等教育与时俱进的生动侧影。一个更柔软、更共情的社会的萌芽,正有待见证。
中国农业大学开设宠物本科专业是一个具有前瞻性和创新性的举措,未来大有可期。它将为宠物行业培养出一批专业素养高、实践能力强的人才,推动宠物行业向更加规范化、专业化、精细化的方向发展,为人宠和谐共生的美好未来贡献积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