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个国家级高温健康风险预警发布
注意防暑!我省局地处在极高风险区

7月3日,在临沂市沂南县铜井镇董梁高速第四标段施工现场,工人们在休息区吃西瓜解暑 新华社发

商报济南消息 7月2日,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联合中国气象局发布首个国家级高温健康风险预警,山东部分地区被列为高风险和极高风险区域。这一预警的发布,标志着我国在应对高温天气对公众健康影响方面迈出重要一步。
据了解,高温健康风险预警分为低风险、中等风险、较高风险、高风险、极高风险5个等级,其分级标准根据高温与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的超额死亡率的暴露反应关系分析设定,不再采用全国统一阈值衡量各地风险级别,能更好体现区域性特征,为各地公众防范高温健康风险提供更精准指导。
根据此次预警,7月2日20时至3日20时,山东部分地区高温健康风险高(橙色预警),其中山东中东部部分地区高温健康风险极高(红色预警)。与此同时,山东省气象台7月3日06时继续发布高温橙色预警,预计未来一周,山东内陆地区将持续出现35℃以上高温天气,部分地区最高气温可达37—40℃,相对湿度60%—80%,温度高、湿度大,体感闷热。
高温天气不仅会让人感觉不适,还可能在短期内对健康造成一系列危害,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专家表示,高温下人体排汗机制可能崩溃,引发一系列热相关疾病,轻则出现热疹、热水肿、热晕厥,重则发生重症中暑,如不及时救治会危及生命。同时,高温还是多种慢性疾病的“催化剂”,可加剧循环、呼吸、泌尿及精神心理疾病的发生发展。
对此,相关部门提醒公众,尤其是山东中东部等高温健康风险极高区域的居民,尽量不要在高温时段外出。如果出现头晕、乏力、多汗、心悸、皮肤灼热等不适症状,应及时使用解暑药品,情况严重时立即就医,警惕热射病的发生。此外,老人、孕妇、儿童、慢性病患者等人群要加强关注自身健康状况,户外作业者需注意防暑降温。公众可通过国家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12379手机短信、手机客户端,以及微博、抖音等渠道获取预警信息。
此次国家级高温健康风险预警的发布,是多部门合作应对气候变化对健康影响的重要举措。2022年6月,17部门联合印发《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2035》,部署“全面推进气候变化健康适应行动”;2024年9月,13部门联合印发《国家气候变化健康适应行动方案(2024—2030年)》,提出推动建立以气候变化健康早期预警为先导的适应联动机制,此次预警正是这一系列举措的具体落地。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于娜
据了解,高温健康风险预警分为低风险、中等风险、较高风险、高风险、极高风险5个等级,其分级标准根据高温与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的超额死亡率的暴露反应关系分析设定,不再采用全国统一阈值衡量各地风险级别,能更好体现区域性特征,为各地公众防范高温健康风险提供更精准指导。
根据此次预警,7月2日20时至3日20时,山东部分地区高温健康风险高(橙色预警),其中山东中东部部分地区高温健康风险极高(红色预警)。与此同时,山东省气象台7月3日06时继续发布高温橙色预警,预计未来一周,山东内陆地区将持续出现35℃以上高温天气,部分地区最高气温可达37—40℃,相对湿度60%—80%,温度高、湿度大,体感闷热。
高温天气不仅会让人感觉不适,还可能在短期内对健康造成一系列危害,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专家表示,高温下人体排汗机制可能崩溃,引发一系列热相关疾病,轻则出现热疹、热水肿、热晕厥,重则发生重症中暑,如不及时救治会危及生命。同时,高温还是多种慢性疾病的“催化剂”,可加剧循环、呼吸、泌尿及精神心理疾病的发生发展。
对此,相关部门提醒公众,尤其是山东中东部等高温健康风险极高区域的居民,尽量不要在高温时段外出。如果出现头晕、乏力、多汗、心悸、皮肤灼热等不适症状,应及时使用解暑药品,情况严重时立即就医,警惕热射病的发生。此外,老人、孕妇、儿童、慢性病患者等人群要加强关注自身健康状况,户外作业者需注意防暑降温。公众可通过国家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12379手机短信、手机客户端,以及微博、抖音等渠道获取预警信息。
此次国家级高温健康风险预警的发布,是多部门合作应对气候变化对健康影响的重要举措。2022年6月,17部门联合印发《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2035》,部署“全面推进气候变化健康适应行动”;2024年9月,13部门联合印发《国家气候变化健康适应行动方案(2024—2030年)》,提出推动建立以气候变化健康早期预警为先导的适应联动机制,此次预警正是这一系列举措的具体落地。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于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