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本报 收藏报纸 报纸头版

内容导航 版面导航

获得 Adobe Flash Player

智慧“好房子”开启居住新时代

当智能成为“生活刚需”,全宅场景构建一键“新体验”
在物业控制中心,电子屏正演示《指引》中“智慧物业管理平台”的落地形态
点击查看原图
        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智慧元素正逐渐融入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住房领域也不例外。如今,住房早已不再仅仅是遮风挡雨的冰冷建筑。从自动调节能耗的智能电网,到通过大数据预判设备故障的运维系统,科技正以无孔不入的态势渗透进住宅的每一处角落。如何确保智慧化建设有章可循,让每一位居民都能享受到高质量的智慧居住体验?基于此,山东省发布的《山东省好房子建设标准指引》围绕“智慧”核心,针对智慧运维、智慧家居、智慧社区等关键领域,制定了系统化的技术标准与实施规范。通过明确各环节建设要求,为住房智慧化发展提供可操作的路径,让“好房子的智慧”从概念变为现实。
  
  ◎文/图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杨千慧

  从“人工运维”到“数字管家”

  BIM平台构建智慧新中枢
  
  “好房子需要好规划、好设计来引领,科学合理的规划和设计不仅是功能与美学的精准平衡,还是时间与空间的深度对话。”此前,在山东省政府新闻举办的“好房子”项目新闻发布会上,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党组书记任海涛介绍。而在规划落地的实践进程中,智慧化管理成为关键一环,济南市中万科小区便是其中的典型样本。在该小区的物业控制中心,一块实时刷新数据的电子屏正在演示《指引》中“智慧物业管理平台的落地形态。据了解,该平台基于BIM技术搭建,整合了智慧通行、智慧安防、智慧节能等六大管理系统,实现设备运行数据“秒级采集”“故障预警”“分钟响应”。“就像给小区安装了‘数字大脑’,电梯运行参数、管网压力、能耗数据全在掌握。”物业经理介绍道,平台创新采用“物联网+ 维保”模式,将传统的定期巡检改为动态监测,设备故障率降低40%。
  
  值得一提的是,《指引》对智慧物业管理平台的安全性提出明确且严格的要求,明确需满足“三安全”标准,即设备安全、数据安全、使用安全。在设备安全层面,《指引》要求为电梯、配电设备等关键设施加装多重防护装置,配合智能监测系统,实现设备运行风险的提前预判与及时处置;数据安全方面,平台需要采用金融级加密技术与区块链存证机制,对居民个人信息、设备运行数据等进行全流程加密处理,杜绝数据泄露风险;使用安全上,通过设置分级权限管理、操作留痕追溯等功能,规范物业人员操作流程,同时为居民提供经过安全认证的移动端应用,确保使用过程便捷无忧。
  
  而在筑牢技术安全屏障的同时,《指引》更将人文关怀注入智慧管理内核,其强调的“智慧物业+ 定制服务”双轨模式,在“好房子”建设中正以“重点人群关怀系统”的形态,让科技真正成为守护特殊群体的温暖触角。据悉,该系统通过智能设备与大数据分析,为独居老人、残障人士等特殊群体量身定制关怀方案。例如,智能水表自动监测独居老人的日常用水数据,智能手环实时追踪残障人士的健康状况,一旦出现异常,系统将立即通知物业人员与家属。记者注意到,很多社区为独居老人在家中安装了紧急呼叫按钮,“按一下,物业3 分钟内必到。”这种对独居老人、康复人员的信息库管理,正是《指引》中“暖心服务”的具象化。

  从“硬件堆砌”到“场景互联”

  全宅场景构建“一键生活”

  智慧物业管理作为社区的“数字神经中枢”,而户内智能产品与系统则构成了居民生活的“智慧管家”。根据《指引》要求,户内智能化体系被科学划分为基础智能产品配置、适老化与健康管理系统、全宅智能场景控制三大核心模块,形成了覆盖居住安全、健康关怀、生活便捷的全维度智能解决方案。”其中,对新建全装修住宅,“好房子”的户内设置基本智能产品,如智能门锁、智能照明系统、智能窗帘等,以提升居住的便利性和舒适性。同时,鼓励预留居家异常行为监控、紧急呼叫、健康管理等智能产品的设置条件,支持智能家居互联,实现老人跌倒报警、儿童安全监测响应一键等功能。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走访多处新建小区发现,这些写在《指引》里的户内智能化理论规范,正转化为居民可触摸的生活便利。在济南历下区银丰玉玺小区,业主王梦楚向记者展示了智能生活的日常。下班途中通过手机APP 提前开启家中空调,指纹解锁入户门的瞬间,客厅灯光自动调至暖黄色,窗帘缓缓闭合;厨房内,燃气泄漏监测装置与智能阀门联动,一旦检测到异常,不仅自动切断气源,还会向物业与业主同步推送警报信息。“最让我满意的是离家模式,点击手机‘离家’按钮,全屋电器断电、门窗反锁、安防系统布防,再也不用担心出门忘关空调。”据悉,多数新建小区超80% 的住户已完成智能家居互联配置,实现了从门锁、照明到安防的全链路智能控制,真正让《指引》中的“便捷舒适”照进现实。
  
  除了“全宅智能场景控制能力”,数字家庭系统还集成能源管理功能,实时显示各电器能耗数据并提供节能建议。“系统提示冰箱待机能耗偏高,清理冷凝器后每月省电15度。”王梦楚表示,家庭月均电费较入住前下降差不多四分之一。“这种将《指引》中‘智能化适老功能’与‘绿色节能’要求融合的设计,让智能场景不仅是生活助手,更成为提升居住品质的‘全能管家’。《指引》里的户内智能化不是‘炫技’,而是让技术解决真实痛点。”山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一负责人在采访中指出,比如智能门锁解决忘带钥匙的麻烦; 适老化设备化解独居老人的安全焦虑;场景控制简化日常生活流程,这些都是居民能切身感受到的“智慧价值”。

  从“功能满足”到“安全冗余”

  “数字身份证”织密社区“防护网”

  当户内智能产品与系统已然成为居民生活的“智慧管家”,在《指引》的统筹规划下,智慧化设施则如同延展向社区每个角落的“智能脉络”,与户内系统共同构建起全方位的智慧生态。从小区的基础设施到公共空间,智慧化设施不再局限于单一功能,而是以互联互通的技术架构,实现对居住环境的精细化管理与保障。记者实地探访看到,无论是地下车库的智能充电网络,还是公共区域的安防监测系统,或是社区内的无障碍设施,都在通过智慧化升级。“小区出入口的AI 摄像头不仅能快速识别业主车辆和人脸,还具备异常行为监测功能。”业主李女士表示,现在不少业主从踏入小区的第一步起,便能感受到科技带来的便捷与安心。
  
  在青岛崂山首府小区,地下车库俨然是一座“智慧能源枢纽”。新能源车主李先生通过手机APP不仅能实时查看300余个充电桩的使用状态,还能预约专属充电位,系统会根据车辆电量和充电桩负荷自动规划充电时段。据了解,很多新建小区均落实《指引》中“新能源设施”要求,不仅在车位预留电缆桥架、配电箱等安装条件,更构建“光伏+ 储能+ 充电”微电网。“小区100%预留了充电基础设施安装条件,我家车位安装的充电桩6小时就能充满电动车。”更让李先生惊喜的是能源互联系统,“屋顶光伏板除了优先供小区公共区域使用,多余电量会自动为业主电动车充电,上个月我充电没花一分钱。”
  
  同时,在智慧社区建设不断深化的当下,房屋“数字身份证”制度成为了其中的一大创新亮点。所谓房屋“数字身份证”,就是通过构建以空间位置为基础、房屋建筑单位为对象的统一编码管理体系,为每一栋房屋赋予独一无二、贯穿全生命周期的专属编码。“这一编码意义重大,它就像一条无形却强韧的纽带,紧密串联起工程建设项目从设计构思、施工建造、(预)销售推广、竣工验收,再到后期物业管理与运维的各个环节。”项目工程师王野表示。此外,社区应急响应系统同样令人印象深刻。地下车库的消防通道安装智能监控,当车辆占用通道时,系统自动抓拍并推送挪车通知;电梯内的五方通话系统集成AI语音识别,老人说出“救命”等关键词,会立即触发紧急响应。从BIM平台的毫米级管控,到适老化设备的微米级感应,山东“智慧好房子”正将《指引》中的技术规范,转化为居民可感知的生活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