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本报 收藏报纸 报纸头版

内容导航 版面导航

获得 Adobe Flash Player

济南市章丘区

数字赋能开新局 智慧筑基固党魂

国家级明水经济技术开发区
点击查看原图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在科技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济南市章丘区以党建为引领,积极探索数字化与基层治理的深度融合,先后出台《济南市章丘区数字经济建设方案(2022—2025年)》《加快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实施“工赋章丘”行动方案(2023—2025年)》《济南市章丘区加快推进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等一系列政策,并成功获评全国县域数字经济50强区、济南市首批“千兆城市”示范区等荣誉,为数字化党建创新实践奠定坚实基础,走出了一条具有章丘特色的数字化党建新路径。
  
  ◎文/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崔艳红 实习生 杜天宇
  
  ◎图/通讯员 孟凡庚

  数字赋能党员教育 构建红色矩阵

  在章丘区各党建工作区,一场场“云端党课”正在开展。章丘区构建起覆盖全区党员的数字化教育体系,依托持续拓展的线上精品资源,党支部实施“菜单式”选学,确保学习教育持续覆盖全区党员,形成“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良好氛围。同时,章丘区积极探索适应信息化发展趋势的教育培训新方式,通过直播授课、在线互动等形式,有效激活党员学习的“在线”状态,显著增强了党员教育培训的吸引力。
  
  依托“章丘区党员干部教育现场教学全域地图”,章丘区将主题党日活动从“室内”延伸至“室外”,通过“学习+研讨”“参观+交流”等多样化形式,让党员在实践体验中接受“体验式”“情境式”“互动式”教育。此外,章丘区还立足各支部实际,坚持“一月一主题、一支部一特色”,不断探索教育新方法,推动主题党日与日常工作、业务发展、队伍建设等深度融合。
  
  在章丘区各党建工作区的推动下,基层党建成为首要任务。通过指导“示范”村主动结对联系辖区其他类型村636次,帮助“创优”村制定对标追赶目标310个,制定“强基”村整顿转化方案16份,章丘区有效提升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同时,通过打造“泉源讲堂”“月学月练”“红炉夜校”等党员教育阵地,累计培训党员6.1万人次,推动“村村”“村企”“村校”党建共建项目83个落地。官庄街道闫满党建工作区,开展“绿黄橙红、四色走访”活动,分类标注群众诉求和矛盾纠纷,动员辖区党员、律师、教师等组建志愿服务队,针对群众困难救助、法律咨询、信访问题,提供精细化服务。明水街道秀江党建工作区,探索“一卡二化三队伍”基层治理举措,以便民联系卡为桥梁,以“网格化+信息化”为支撑,构建党员先锋队、矛盾调解队、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服务队三支队伍,将服务送到群众身边,真正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工作区”。

  数字重构组织形态 织密治理网络
  
  “基层治则天下安。”面对基层治理的复杂挑战,章丘区以“新”为径,积极运用数字技术重构组织形态,成功织密了“智慧”治理网络。章丘区通过打造党建工作区,成立片区党委,构建起“区委—街镇党(工)委—党建工作区党委—村级党组织”四级运转体系。这一体系延伸了抓基层、促落实的工作触角,确保政令畅通,实现上下贯通、执行有力,为基层治理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
  
  为织密治理网络,章丘区指导村级优化网格设置,划小治理单元,构建区域内统一联动的矛盾预警、发现、调处、化解机制。通过创新“跨村调处”“轮值调解”等模式,推动村党组织和党员常态化入户走访,及时化解矛盾纠纷。章丘区产业基础雄厚,门类齐全,拥有工业企业6900多家,其中规上工业企业596家,2023年规上工业总产值达到1192.7亿元,增长9.6%,为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奠定了基础。章丘区成立“工赋章丘”生态联盟,深入开展企业上云用数赋智专项行动,在全省率先开展数字化转型评估诊断。截至目前,已评估诊断企业400余家,打造了山东章鼓710数字车间、大汉科技5G+全链接工厂、科兴生物智慧能源等一批数字化转型项目。其中,山东章鼓通过实施710智能化车间项目,生产制造成本降低61%,仓库占地面积降低50.69%,场地单位面积产能提升98%。圣泉集团等47家企业获评山东省“晨星”工厂,明泉集团等117家企业通过两化融合贯标,济南永信等18家企业通过数据管理能力成熟度评估(DCMM)贯标。明水经济技术开发区获评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园区融合应用试点示范和山东省工业互联网园区,化工新材料产业大脑入选全省首批、全市首个产业大脑建设试点。
  
  目前,章丘区已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6家,省瞪羚、专精特新、隐形冠军企业289家;高新技术企业504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696家,省级创新型中小企业341家;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5家,省市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产品)31家,为数字经济创新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推动章丘区数字经济不断向前发展。

  数字驱动服务升级 筑牢民生根基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章丘区以“实”为本,将数字化手段深度融入民生服务,构建起覆盖全域的智慧民生响应体系,实现民生诉求从收集、处理到反馈的闭环管理,让数字化改革成果切实转化为群众可感可触的幸福体验。
  
  依托数字化平台,章丘区搭建起民生问题“直通车”。通过对12345热线、网络舆情等多渠道信息进行智能汇总分类,建立“受理—转办—督办—反馈”全流程管理机制。2024年至今,已高效处置12345市民服务热线诉求6574余件、其他平台反馈问题786件,群众满意率达99.5%。以“小切口”推动“大治理”,章丘区在监督执纪环节,创新“2+4+1+1”监督模式,查处腐败和作风问题132个,处理处分156人。特别是在中小学校园食品安全专项整治中,运用大数据技术对67所中小学食堂开展全覆盖检查,整改问题49个,立案查处7人。在全区村居张贴“码上监督”二维码,收集信访举报11件次,让群众足不出户即可反映诉求。推广基层小微权力“监督一点通”平台,上传民生资金等信息2万余条,处理投诉6件,倒逼村集体规范用权。
  
  章丘区积极推进基层监督服务数字化改革,推广“监督一点通”服务平台,探索建立公权力大数据监督平台,深化网上监督、智慧监督,让监督更加精准高效。在山石资源监管领域,针对盗采顽疾,章丘区督促建成智慧监管体系,实现非法行为同比下降50%,用数字化手段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在行政审批领域,章丘直面原有短板,推动审批事项优化,企业开办审批时间压缩至30分钟,项目开工周期缩短至100天,更创新推出许可证临期主动提醒服务,已为600余家市场主体提供精准预警。
  
  聚焦民生痛点,章丘区针对占道经营问题新建8处便民市场,安置流动摊点近千个;在文祖街道试点“家医+网格”服务模式,让2600余名群众在家门口享受便捷医疗服务,公共服务平衡化发展也是重中之重,通过建设智慧校园、智慧医疗平台,推动优质资源向基层延伸,运用大数据分析精准匹配群众需求,提供个性化服务方案。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面向未来,章丘区已绘就数字化党建的“施工图”,致力于将数字化党建推向新的高度。章丘区将继续深入推动实数融合、提速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这是章丘突破发展瓶颈、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选择,也是助推产业能级、城市能级提升的重要抓手,必将为加快建设现代化强区提供澎湃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