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历城区 产业兴 乡村美 治理优 民心聚
绘就全域高质量发展锦绣长卷

党建引领的生动实践在历城遍地开花

仲夏清晨,济南市历城区港沟街道石庙村村民接到小米的订货单后,开心得合不拢嘴,“村党支部领办的合作社注册港九‘米飘香’黄小米商标,成了我们的金招牌,今年订单比去年多了三成。”与此同时,在20公里外的济南金融大厦“楼宇党建沙龙”现场,十几名企业党员代表正围绕“金融赋能实体经济”展开热烈讨论;在鲍山街道城市之光社区里,新开张的“睦邻市集”人气爆棚,居民们纷纷驻足挑选心仪的手工好物,社区党支部以“党建+服务”织密邻里温情网……
从山乡田野到科创前沿,从产业联建到基层善治,党建引领的生动实践在历城大地上遍地开花,正绘就一幅产业兴、乡村美、治理优、民心聚的高质量发展长卷。
◎文/图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于蓓蕾 实习生 尉笑
锻造先锋铁军 筑牢思想根基
理论学习的春风,正浸润历城每寸土地。在华山街道基层党校,72岁的老党员张建国戴着老花镜认真记录党课要点。这是历城区“万名党员进党校”活动的缩影——依托14个街道基层党校开展的“万名党员进党校”活动,打通党员教育“最后一公里”,覆盖党员4316人次,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针对年轻群体,历城区指导各级开展青年理论学习小组学习等活动75次,31名“青春践行”挂职干部活跃在基层一线。山大路街道的刘宗凤在成功解决老旧小区停车难题后,感慨道:“我们在基层一线学会了‘带着问题学、贴着实际干’,真正把‘书生气’转化为‘泥土气’。”
“坐在办公室碰到的都是问题,下去调研看到的全是办法。”在学习教育过程中,历城区坚持问题导向,突出上下联动,精准查摆问题。区委常委带头深入包挂街道、分管领域等基层联系点调研,通过包案接访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建议,倾听群众心声。为确保学习教育重点任务落实落地、问题排查精准到位,成立2个区级督导组,建立“日沟通、周调度、月总结”机制。各街道各部门单位负责人也纷纷深入乡村振兴重点村、项目建设一线等单位征集意见,形成详细的问题清单,为后续整改提供依据。
教育阵地实现“双轨融合”。线下,“历城红途”教育矩阵串起39个现场教学点,高标准建设39个现场教学点,打造9条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线路。线上,“云上红途”数字平台运用VR技术还原红色场景,访问量突破15万次。
激活乡村动能 绘就富美新篇
夏日的芦南村云台山,枝叶繁茂的山林在骄阳下焕发勃勃生机,沁人心脾的绿意吸引着慕名而来的游客。这个曾经的省级贫困村,如今挂着“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的金字招牌。蝶变的密码藏在联合党委会议室——墙上悬挂的九村产业规划图,清晰标注着小米、山楂等特色农产带。“单村发展像独木舟,联建才是万吨轮。”联合党委书记贾虎平指着规划图说。通过整合9个村3000亩土地打造的“源秀港九”品牌,农产品溢价超30%,带动户均增收1.2万元。
振兴关键在头雁,历城区打出村级班子建设“组合拳”:通过“中期评估”调整31名村书记;“雏鹰计划”储备954名后备干部;“燕归历城”回引879名优秀人才。彩石街道玉河泉村在“头雁擂台”上引进光伏项目,让村集体年增收80万元。同步推进的“青春践行”工程,选派16名年轻干部跨村挂职,为乡村注入青春动能。
多元帮扶促共富。历城区成立6支“第一书记服务联盟”,打造第一书记“驻‘历’讲堂”学习品牌,组织交流研讨活动90余次,为第一书记们提供学习交流的平台;建立“1+1+N”帮扶体系,组建320余人的乡村振兴人才顾问团,在全市金融专员工作推进会上分享经验做法。此外,组织104个城市社区与帮扶村结对共建,创新打造“第一书记共富超市”双线平台,开展特色农产品进社区、第一书记助农大集等活动180余场次,帮助农民拓宽销售渠道,增加收入。
目前全区12个跨村联建体覆盖106个村,建设联合产业项目47个,带动村年均增收3万元,“清荷”“源秀港九”等跨村联建示范已成为历城区乡村振兴的亮丽名片。
织密治理网格 缔造幸福家园
华灯初上,鲍山街道城市之光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愈发热闹,二楼的“拾光夜校”里,咖啡拉花课程吸引着年轻白领,广场上的“睦邻市集”聚集着剪纸、糖画等非遗摊位;在全福街道名辉豪庭社区,志愿者正辅导学生做作业,“这里像全龄段会客厅。”带孙女参加活动的居民刘爱华笑着说。这样的场景源于历城区“精网微格”治理体系——全区划分1375个基础网格、2855个微网格,5352户党员中心户挂牌亮责,实现服务零距离。
在历城的各个小区里,针对电梯故障、停车混乱等难题,百日攻坚行动把居民的投诉快速高效地解决完毕,唐冶某小区物业经理陈伟亲历变化:“投诉量大幅下降的秘诀,就是把党支部建在物业公司。”在建大花园社区,“七彩微格”管理法将网格按服务类型进行了细致划分,社区为独居老人贴心配备智能手环,为他们的健康保驾护航。针对双职工家庭的特殊性,社区专门开设了四点半课堂服务,让孩子们在安全、有益的环境中快乐成长。
在全国首个社区工作者实训基地——“砺社学堂”,开设了心理疏导、材料撰写等20门课程,培训1200名社工。37名优秀社工到先进社区挂职,全福街道的杨帆在上海市长宁区学习后,带回“社区基金会”运营模式。阵地升级同步推进:全区104个城市社区完成党群服务中心标识更换、新开放5000平方米社区阵地。
历城区通过服务创新温暖全龄群体,实行“24+4”延时服务,开设“拾光夜校”“老年大学”等特色服务;“童享历城”建成47个社区基金池,打造课后托管、兴趣培养等多元成长空间;“家门口的58同城”整合维修、家政等42类民生服务资源,构建“扫码即享”的15分钟便民生活圈。这一系列创新举措将精细化服务延伸至社区毛细血管,以“全龄友好”理念绘就幸福家园新图景。
赋能新兴领域 澎湃发展动能
在济南金融大厦,一场别开生面的“楼宇党建沙龙”正在举行,来自不同企业的党员代表围绕“金融赋能实体经济”展开热烈讨论。这是历城区推进区域化党建的创新实践。这是历城区破解新兴领域党建难题的创新实践——通过建立1300余家企业动态台账,对14个重点区域“拉网式”摸排,实现党的组织和工作全覆盖。
在全市首创的重点项目综合党委统筹下,历城区99个临时党支部扎根建设现场。临港经济开发区项目党支部创新“三色预警”机制,党员突击队用45天完成正常需三个月的电力迁改,保障比亚迪项目提前投产,“三班倒施工时,党员都在最苦的夜班岗。”目前,全区已打造7个标杆项目党建示范点,制定“党建引领项目建设十项措施”。
从“云上红途”的理论武装到“源秀港九”的共富实践,从“七彩微格”的精细治理到“楼宇党建沙龙”的服务跃升,历城区用党建“绣花针”穿起发展“千条线”。当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红色动能激荡创新活力,这座千年古城正焕发新时代光彩——基层党组织覆盖率提升至98.7%,集体经济薄弱村全面清零,12345热线满意度跃居全市首位。新征程上,历城将继续执党建之笔,饱蘸实干之墨,在齐鲁大地书写更加壮丽的红色篇章。
从山乡田野到科创前沿,从产业联建到基层善治,党建引领的生动实践在历城大地上遍地开花,正绘就一幅产业兴、乡村美、治理优、民心聚的高质量发展长卷。
◎文/图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于蓓蕾 实习生 尉笑
锻造先锋铁军 筑牢思想根基
理论学习的春风,正浸润历城每寸土地。在华山街道基层党校,72岁的老党员张建国戴着老花镜认真记录党课要点。这是历城区“万名党员进党校”活动的缩影——依托14个街道基层党校开展的“万名党员进党校”活动,打通党员教育“最后一公里”,覆盖党员4316人次,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针对年轻群体,历城区指导各级开展青年理论学习小组学习等活动75次,31名“青春践行”挂职干部活跃在基层一线。山大路街道的刘宗凤在成功解决老旧小区停车难题后,感慨道:“我们在基层一线学会了‘带着问题学、贴着实际干’,真正把‘书生气’转化为‘泥土气’。”
“坐在办公室碰到的都是问题,下去调研看到的全是办法。”在学习教育过程中,历城区坚持问题导向,突出上下联动,精准查摆问题。区委常委带头深入包挂街道、分管领域等基层联系点调研,通过包案接访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建议,倾听群众心声。为确保学习教育重点任务落实落地、问题排查精准到位,成立2个区级督导组,建立“日沟通、周调度、月总结”机制。各街道各部门单位负责人也纷纷深入乡村振兴重点村、项目建设一线等单位征集意见,形成详细的问题清单,为后续整改提供依据。
教育阵地实现“双轨融合”。线下,“历城红途”教育矩阵串起39个现场教学点,高标准建设39个现场教学点,打造9条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线路。线上,“云上红途”数字平台运用VR技术还原红色场景,访问量突破15万次。
激活乡村动能 绘就富美新篇
夏日的芦南村云台山,枝叶繁茂的山林在骄阳下焕发勃勃生机,沁人心脾的绿意吸引着慕名而来的游客。这个曾经的省级贫困村,如今挂着“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的金字招牌。蝶变的密码藏在联合党委会议室——墙上悬挂的九村产业规划图,清晰标注着小米、山楂等特色农产带。“单村发展像独木舟,联建才是万吨轮。”联合党委书记贾虎平指着规划图说。通过整合9个村3000亩土地打造的“源秀港九”品牌,农产品溢价超30%,带动户均增收1.2万元。
振兴关键在头雁,历城区打出村级班子建设“组合拳”:通过“中期评估”调整31名村书记;“雏鹰计划”储备954名后备干部;“燕归历城”回引879名优秀人才。彩石街道玉河泉村在“头雁擂台”上引进光伏项目,让村集体年增收80万元。同步推进的“青春践行”工程,选派16名年轻干部跨村挂职,为乡村注入青春动能。
多元帮扶促共富。历城区成立6支“第一书记服务联盟”,打造第一书记“驻‘历’讲堂”学习品牌,组织交流研讨活动90余次,为第一书记们提供学习交流的平台;建立“1+1+N”帮扶体系,组建320余人的乡村振兴人才顾问团,在全市金融专员工作推进会上分享经验做法。此外,组织104个城市社区与帮扶村结对共建,创新打造“第一书记共富超市”双线平台,开展特色农产品进社区、第一书记助农大集等活动180余场次,帮助农民拓宽销售渠道,增加收入。
目前全区12个跨村联建体覆盖106个村,建设联合产业项目47个,带动村年均增收3万元,“清荷”“源秀港九”等跨村联建示范已成为历城区乡村振兴的亮丽名片。
织密治理网格 缔造幸福家园
华灯初上,鲍山街道城市之光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愈发热闹,二楼的“拾光夜校”里,咖啡拉花课程吸引着年轻白领,广场上的“睦邻市集”聚集着剪纸、糖画等非遗摊位;在全福街道名辉豪庭社区,志愿者正辅导学生做作业,“这里像全龄段会客厅。”带孙女参加活动的居民刘爱华笑着说。这样的场景源于历城区“精网微格”治理体系——全区划分1375个基础网格、2855个微网格,5352户党员中心户挂牌亮责,实现服务零距离。
在历城的各个小区里,针对电梯故障、停车混乱等难题,百日攻坚行动把居民的投诉快速高效地解决完毕,唐冶某小区物业经理陈伟亲历变化:“投诉量大幅下降的秘诀,就是把党支部建在物业公司。”在建大花园社区,“七彩微格”管理法将网格按服务类型进行了细致划分,社区为独居老人贴心配备智能手环,为他们的健康保驾护航。针对双职工家庭的特殊性,社区专门开设了四点半课堂服务,让孩子们在安全、有益的环境中快乐成长。
在全国首个社区工作者实训基地——“砺社学堂”,开设了心理疏导、材料撰写等20门课程,培训1200名社工。37名优秀社工到先进社区挂职,全福街道的杨帆在上海市长宁区学习后,带回“社区基金会”运营模式。阵地升级同步推进:全区104个城市社区完成党群服务中心标识更换、新开放5000平方米社区阵地。
历城区通过服务创新温暖全龄群体,实行“24+4”延时服务,开设“拾光夜校”“老年大学”等特色服务;“童享历城”建成47个社区基金池,打造课后托管、兴趣培养等多元成长空间;“家门口的58同城”整合维修、家政等42类民生服务资源,构建“扫码即享”的15分钟便民生活圈。这一系列创新举措将精细化服务延伸至社区毛细血管,以“全龄友好”理念绘就幸福家园新图景。
赋能新兴领域 澎湃发展动能
在济南金融大厦,一场别开生面的“楼宇党建沙龙”正在举行,来自不同企业的党员代表围绕“金融赋能实体经济”展开热烈讨论。这是历城区推进区域化党建的创新实践。这是历城区破解新兴领域党建难题的创新实践——通过建立1300余家企业动态台账,对14个重点区域“拉网式”摸排,实现党的组织和工作全覆盖。
在全市首创的重点项目综合党委统筹下,历城区99个临时党支部扎根建设现场。临港经济开发区项目党支部创新“三色预警”机制,党员突击队用45天完成正常需三个月的电力迁改,保障比亚迪项目提前投产,“三班倒施工时,党员都在最苦的夜班岗。”目前,全区已打造7个标杆项目党建示范点,制定“党建引领项目建设十项措施”。
从“云上红途”的理论武装到“源秀港九”的共富实践,从“七彩微格”的精细治理到“楼宇党建沙龙”的服务跃升,历城区用党建“绣花针”穿起发展“千条线”。当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红色动能激荡创新活力,这座千年古城正焕发新时代光彩——基层党组织覆盖率提升至98.7%,集体经济薄弱村全面清零,12345热线满意度跃居全市首位。新征程上,历城将继续执党建之笔,饱蘸实干之墨,在齐鲁大地书写更加壮丽的红色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