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本报 收藏报纸 报纸头版

内容导航 版面导航

获得 Adobe Flash Player

济南西站枢纽经济商务区

“西引力”发展图景照进现实

“西引力”发展图景一步步走进现实
点击查看原图
        作为省会中心城区之一,槐荫区坐拥京沪高铁五大枢纽站点之一的济南西站,北连京津冀,南接沪宁杭,西通中原和关中,是省会的重要“门户”和“窗口”,正加快建设“齐鲁门户,医养之都”。
  
  为着力发展枢纽经济,去年年初,槐荫区提出打造“济南西站枢纽经济商务区”,瞄准“大窗口、大交通、大文旅、大会展、大商务”五大功能定位,全力打造黄河流域中心城市改革创新的集聚地和山东半岛城市群交流合作的新高地。今年,商务区在双招双引、招才引才等方面全面发力,“西引力”发展图景一步步走进现实。
  
  ◎文/图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高建军

  五大功能做大商务区

  槐荫区作为济南的西大门,地理位置优越,联通京沪,贯穿东西,是重要的交通枢纽区域。随着京沪、济郑等高铁线路的贯通运营,槐荫已成为京津冀、长三角、环渤海经济圈、济南都市圈战略的重要交汇点。
  
  济南西站是省会济南连接南北、贯通东西的重要交通枢纽和节点城区,日常开行班次近400趟,日均迎送客流量约10余万人次,是全市流量最大的高铁站,是山东省首个实现地铁、高铁、长途客运、市内公交“零换乘”的交通枢纽。
  
  去年2月,为充分释放“高铁红利”,槐荫区提出打造“济南西站枢纽经济商务区”。商务区瞄准“大窗口、大交通、大文旅、大会展、大商务”五大功能定位,依托60余座高品质写字楼,推进一体化开发,打造高端资源要素配置新高地,服务济南都市圈,促进区域协同开放,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
  
  五大功能定位各有侧重点,聚焦营商环境、功能配套、精准招商、产城融合、国际贸易等维度,做大做强商务区。其中,“大窗口”意在打造一流的营商环境,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展示济南市现代化城市形象和文化特色。发挥“京沪会客厅”作用,统筹资源,提升服务水平,承办各类会议,以“会议经济”带动区域经济。

  “大交通”通过升级综合交通枢纽功能,完善商务区功能配套,通过优化公交系统、推动地铁建设等,实现高效人员流动和物流运输。探索“空铁联运”等新模式,满足公众多层次、多样化、个性化出行需求。

  “大文旅”意在打造区域性文旅消费中心。串联辖区文化、旅游、生态、消费、生活场景等元素,打造辐射全国的文商旅集散枢纽和“全国型旅游目的地”,通过文旅消费拉动经济增长,提升区域文化软实力。

  “大会展”构建现代化会展产业发展生态,打造国际化、前沿化、市场化“大会展”生态圈。依托会展中心优势,发展会展经济,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商务交流与合作。

  “大商务”提升外向型经济业态活力,着力发展高端消费、域外消费、时尚消费等商贸服务业态。完善商务产业链,提供一站式服务,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持续注入人才活力
  
  “我们已收到100多份简历,期待与优秀的学子们携手,共赴AI新征程。”近日,在济南西站枢纽经济商务区“才聚槐荫·职等你来”系列校园招聘会现场,智狐百付(济南)人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对记者说。
  
  招聘会现场企业来自于商务区重点打造的9大京沪系楼宇及重点特色产业园区,提供涵盖医养健康、智能制造、文化旅游等热门领域优质岗位。山东华视风行集团有限公司、山东西城时光文化有限公司、济南新动态科技服务有限公司、山东星雅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等用人单位展位前围满前来咨询的学生。
  
  今年4月,济南西站枢纽经济商务区“高校大学生实践基地”正式启动。该基地不仅为高校大学生提供了宝贵的实践平台,激发了他们的创新活力和创业热情,更为区域发展储备了丰富的人才资源。同时,也充分展示了济南西站枢纽经济商务区优越的发展环境和良好的人才政策,吸引了更多企业的关注和投资,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才聚槐荫·职等你来”系列校园招聘会便是高校大学生实践基地的实质性拓展。商务区50余家涵盖人力资源、医养健康、智能制造等领域的用人单位先后赴山东管理学院、济南大学、山东财经大学、山东师范大学等高校开展企业宣讲、现场招聘,精准对接毕业生需求,向学子们发出“来槐荫,创未来”的诚挚邀约。
  
  下一步,商务区将持续深化校地合作,强化人才政策宣传,助力企业引才聚才,把政策优势转化为人才集聚优势,吸引更多高校学子走进槐荫、扎根槐荫,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人才动能。
  
  人才选择一座城市,既看重发展机遇,也看重生活体验与情感认同。如今,通过交通枢纽赋能、商业能级跃升、文化价值挖掘走在“产城融合”道路上的济南西站枢纽经济商务区,正成为越来越多年轻人的选择。
  
  为进一步提升了青年人才的归属感与幸福感,今年上半年,商务区相关企业、机构等已成功组织、举办8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公益联谊活动,精准覆盖商务区及周边企业单身青年群体,不仅丰富了青年群体的业余生活,更显著增强了企业与政府部门的互动黏性,为槐荫区发展注入青年人才活力。

  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槐荫

  发达的交通网络为商务区带来了巨大的人流量,不仅为商务区的旅客提供了便捷的出行选择,也为企业提供了高效物流和人员流动的保障。
  
  在此基础上,商务区可与周边城市快速连接,为资金、人员等要素的流通、配置提供了良好的媒介,促进了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商务区也将建设成为槐荫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增长极和落实黄河重大国家战略的核心承载区,打造宜商宜业宜居宜游的“枢纽之家”。

  自走进公众视野以来,商务区高标准、高起点、高规格统筹推进片区一体发展,已正式运营京沪总部经济产业基地、京沪建筑产业园、京沪数智产业园、京沪人才大厦、青创齐鲁大厦、京沪科创大厦、京沪康养产业基地、京沪会展服务大厦、京沪创新智造中心等“京沪系”楼宇以及一批特色产业园区,形成高端资源要素配置新高地。
  
  目前,商务区已建成楼宇60余座、面积240余万平方米,在建楼宇面积约150万平方米,楼宇总面积超过400万平方米……摩天大楼鳞次栉比、繁华街区人流如织、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越来越多的总部机构选择槐荫、投资槐荫、扎根槐荫、兴业槐荫。
  
  要素集聚,环境优越,商务区项目建设跑出“加速度”。商务区在“双招双引”工作中积极探索定制化服务精准对接,区域合作持续深化的路子,“筑巢引凤”强化产业导入。针对济南华海建设集团、华讯应急设备有限公司、北京泰初科技公司、海口美兰阿斯旺服务中心、北京康普森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等企业的实际需求,系统推介商务区“双招双引”政策体系及楼宇经济发展成果,提供定制化楼宇考察及推荐服务,持续跟进企业动态,为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今年上半年,商务区已与山东嘉年华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达成合作。
  
  同时,商务区强化项目谋划,建立谋划储备项目保障联动机制,积极为企业项目解决征地拆迁、手续办理、政策落实等方面的突出问题。
  
  站在年中回望,商务区在双招双引、招才引才、商业能级、文化融合等方面全面发力,“西引力”发展图景一步步走进现实。可以预见的是,商务区将逐渐发展成为一个交通便捷、生活宜居、商务快速发展的综合性现代化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