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州市滨湖镇
文旅融合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滕州滨湖镇“景村融合”特色发展路径
微山湖波光粼粼,渔家小船穿梭其间,岸边民宿炊烟袅袅——这幅充满诗意的乡村图景,正是滕州市滨湖镇以文旅融合激活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近年来,滨湖镇依托国家4A级红荷湿地景区,一手打造“微湖渔家”文旅市集,一手雕琢“荷乡西迭”精品民宿区,通过文化赋能、业态创新和产业联动,走出一条景村融合的特色发展之路。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于洋 实习生 梁柏林
非遗与烟火气里的消费新场景
“大鲤鱼嘞!刚从微山湖捞上来的!”每逢节假日,“微湖渔家”市集的水上市集总能听见渔家吆喝声。滕州市创新还原旧时“水上市集”场景,用渔家小船展销微山湖大鲤鱼、小龙虾等特色水产,游客乘舟选购,沉浸式感受渔家风情。市集还将闲置宅院改造成“渔村过大年”“渔家婚俗馆”等民俗展馆,融入VR实景技术,让游客“穿越”到传统渔村,聆听微湖传说。
非遗展演是市集的灵魂所在。民间社火表演、元宵祈福灯会等10余项非遗活动轮番上演,非遗手造体验区里,游客亲手制作木版年画,感受传统文化魅力。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柳琴戏通过“戏曲进大集”惠民演出走近游客,戏台前常挤满驻足聆听的观众。“家香味”美食专区更是人气爆棚,50余种传统面食、荷香糕饼等特色美食香气四溢,莲屿驿站、荷香食府等“食文化”场馆让游客边吃边赏,以“舌尖”带动“脚尖”,春节、国庆等节庆假期市集日均游客量接近1万人次。
生态水景变身消费“黄金链”
在市集周边,滨湖镇系统性整治5个村庄水系,推动村内河道与湿地景区“联网”,打造“清水进村、活水绕村”生态画卷。微湖鱼市、生态码头、垂钓乐园等设施相继落地,乘船泛舟、捕鱼体验等业态让游客零距离接触湖光山色,水上餐厅年营业额突破300万元。夜晚的市集上,10公里景观灯带勾勒水乡轮廓,30余处微湖特色灯饰与灯光秀相映成趣,游客在光影交错中感受“夜泊微湖”的浪漫。
“跨村联建”机制让分散的旅游资源串珠成链。滨湖镇整合北焦、李仓、中迭湖3个村资源,打造“北焦渔歌”等休闲节点,游客可一站式体验渔家文化、湖鲜采摘、湿地观光,人均游览时长从2小时延长至5小时。“以前游客看完湿地就走,现在能留下来逛市集、住民宿、买特产,消费链条拉长了,村民收入也多了。”当地村民说。
渔家文化里的“五星级”乡愁
沿着渔乡大道走进“荷乡西迭”民宿区,25处白墙黛瓦的渔家民宿错落有致,门前荷香四溢,屋内陈设着苇编、木雕等手工艺品。这里的民宿由30余处闲置宅基地和农房改造而成,通过“合作社+国企+农户”模式,群众自愿供房、合作社统一管理、湿地集团建设经营,既保留了渔家建筑特色,又融入现代旅居功能,其中西迭民宿获评山东省五星级旅游民宿。“我把老宅改造成民宿,每年增收1万多元,还能在家门口就业。”村民王大姐笑着说,如今民宿区解决就业近100人,实现景区、村集体、农户“三方共赢”。
民宿区不仅是住宿地,更是文化体验场。渔家湾、乡村会客厅等10余处景点串联起渔家文化展示、湖特产品销售、餐饮服务等功能,游客可参与渔家婚俗体验、学做荷叶茶,或在生态公园散步,感受“有颜值、有内涵、有故事”的乡村慢生活。滨湖镇还推动民宿与竹柳金蝉、水产养殖等产业联动,游客在参观荷花食品公司生产线的同时,还能把苇编、木雕等手工艺品带回家,实现“玩得好、留得住、带得走”。
从“土特产”到“国潮IP”的跃迁
在“微湖渔家”市集的“云上大集”直播间,主播正推介“盛世红荷”藕粉、“荷香缘”荷叶茶等老字号。据了解,滨湖镇招引电商培训基地、跨境直播基地入驻,让乡村特产通过“以集促销、以网带货”走向全国,2024年线上销售额同比增长120%。民间艺人现场制作的木雕、芦苇画等文创产品年销售10万余件,荷叶造型的“国潮甜点”成了社交媒体“打卡顶流”,推动“文化+旅游+好品”深度融合。
如今的滨湖镇,文旅融合不仅美了乡村、富了百姓,更激活了产业升级的新动能。当地培育红荷花食品等16家农业企业,年加工禽蛋2000余万枚,滨湖镇被认定为山东省蛋制品特色优势食品产业强镇。从水上市集的烟火气到民宿区的诗意栖居,从非遗手造的匠心到“云上大集”的潮流,滨湖镇正以文旅融合之笔,在微山湖岸绘就乡村振兴的时代新画卷。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于洋 实习生 梁柏林
非遗与烟火气里的消费新场景
“大鲤鱼嘞!刚从微山湖捞上来的!”每逢节假日,“微湖渔家”市集的水上市集总能听见渔家吆喝声。滕州市创新还原旧时“水上市集”场景,用渔家小船展销微山湖大鲤鱼、小龙虾等特色水产,游客乘舟选购,沉浸式感受渔家风情。市集还将闲置宅院改造成“渔村过大年”“渔家婚俗馆”等民俗展馆,融入VR实景技术,让游客“穿越”到传统渔村,聆听微湖传说。
非遗展演是市集的灵魂所在。民间社火表演、元宵祈福灯会等10余项非遗活动轮番上演,非遗手造体验区里,游客亲手制作木版年画,感受传统文化魅力。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柳琴戏通过“戏曲进大集”惠民演出走近游客,戏台前常挤满驻足聆听的观众。“家香味”美食专区更是人气爆棚,50余种传统面食、荷香糕饼等特色美食香气四溢,莲屿驿站、荷香食府等“食文化”场馆让游客边吃边赏,以“舌尖”带动“脚尖”,春节、国庆等节庆假期市集日均游客量接近1万人次。
生态水景变身消费“黄金链”
在市集周边,滨湖镇系统性整治5个村庄水系,推动村内河道与湿地景区“联网”,打造“清水进村、活水绕村”生态画卷。微湖鱼市、生态码头、垂钓乐园等设施相继落地,乘船泛舟、捕鱼体验等业态让游客零距离接触湖光山色,水上餐厅年营业额突破300万元。夜晚的市集上,10公里景观灯带勾勒水乡轮廓,30余处微湖特色灯饰与灯光秀相映成趣,游客在光影交错中感受“夜泊微湖”的浪漫。
“跨村联建”机制让分散的旅游资源串珠成链。滨湖镇整合北焦、李仓、中迭湖3个村资源,打造“北焦渔歌”等休闲节点,游客可一站式体验渔家文化、湖鲜采摘、湿地观光,人均游览时长从2小时延长至5小时。“以前游客看完湿地就走,现在能留下来逛市集、住民宿、买特产,消费链条拉长了,村民收入也多了。”当地村民说。
渔家文化里的“五星级”乡愁
沿着渔乡大道走进“荷乡西迭”民宿区,25处白墙黛瓦的渔家民宿错落有致,门前荷香四溢,屋内陈设着苇编、木雕等手工艺品。这里的民宿由30余处闲置宅基地和农房改造而成,通过“合作社+国企+农户”模式,群众自愿供房、合作社统一管理、湿地集团建设经营,既保留了渔家建筑特色,又融入现代旅居功能,其中西迭民宿获评山东省五星级旅游民宿。“我把老宅改造成民宿,每年增收1万多元,还能在家门口就业。”村民王大姐笑着说,如今民宿区解决就业近100人,实现景区、村集体、农户“三方共赢”。
民宿区不仅是住宿地,更是文化体验场。渔家湾、乡村会客厅等10余处景点串联起渔家文化展示、湖特产品销售、餐饮服务等功能,游客可参与渔家婚俗体验、学做荷叶茶,或在生态公园散步,感受“有颜值、有内涵、有故事”的乡村慢生活。滨湖镇还推动民宿与竹柳金蝉、水产养殖等产业联动,游客在参观荷花食品公司生产线的同时,还能把苇编、木雕等手工艺品带回家,实现“玩得好、留得住、带得走”。
从“土特产”到“国潮IP”的跃迁
在“微湖渔家”市集的“云上大集”直播间,主播正推介“盛世红荷”藕粉、“荷香缘”荷叶茶等老字号。据了解,滨湖镇招引电商培训基地、跨境直播基地入驻,让乡村特产通过“以集促销、以网带货”走向全国,2024年线上销售额同比增长120%。民间艺人现场制作的木雕、芦苇画等文创产品年销售10万余件,荷叶造型的“国潮甜点”成了社交媒体“打卡顶流”,推动“文化+旅游+好品”深度融合。
如今的滨湖镇,文旅融合不仅美了乡村、富了百姓,更激活了产业升级的新动能。当地培育红荷花食品等16家农业企业,年加工禽蛋2000余万枚,滨湖镇被认定为山东省蛋制品特色优势食品产业强镇。从水上市集的烟火气到民宿区的诗意栖居,从非遗手造的匠心到“云上大集”的潮流,滨湖镇正以文旅融合之笔,在微山湖岸绘就乡村振兴的时代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