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山东精品高招会成功落幕
百校齐聚泉城助力升学梦



昨日,2025山东精品高招会在历城二中彩石校区与山师附中校本部同步举行,吸引了数千名家长与考生奔赴现场,与高校招生老师深入交流。本版摄影 记者 王晓峰 隋东跃

商报济南消息 6月26日上午,由山东商报·山海新闻联合济南市历城第二中学、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共同主办的“2025山东精品高招会”在济南圆满落幕。这场齐鲁学子翘首以盼的盛会,在历城二中彩石校区与山师附中校本部同步举行,吸引了数千名家长与考生奔赴现场,与高校招生老师深入交流。
作为山东精品高招会成功举办的第十年,本届活动规模与层次再创新高。近百所国内顶尖高校齐聚泉城,其中不仅包括传统强校“985”、“211”、“双一流”高校,更迎来省属重点高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及国外高校的崭新阵容。活动现场亮点纷呈:多所高校携教育部新设本科专业首度亮相山东,为考生提供前沿咨询;展区按高校地域科学规划,显著提升了咨询效率与体验。各校招生负责人以权威政策解读和个性化指导,为不同分数段、不同兴趣方向的学子精准导航。
恰逢山东省夏季高考成绩公布次日,预估录取分数线成为全场焦点。高三学子手握新鲜出炉的成绩单,对照心仪高校预估线进行针对性咨询;许多高一高二学生亦提前入场,在与招生老师的畅谈中锚定目标、明晰未来学业规划。山东商报·山海新闻打造的《我的大学》高招特刊及专业志愿填报咨询服务,更成为考生手中不可或缺的权威指南。
十年耕耘,铸就品牌。本次高招会以高质量服务再次夯实了山东考生与全国高校之间的坚实桥梁。它不仅助力应届生追寻理想学府,更点燃了低年级学子对大学生活的憧憬之火,持续为万千齐鲁家庭照亮通往高等学府的道路。盛况虽已落幕,梦想正扬帆远航——这场知识与希望的泉城之约,已在无数年轻心灵中播下金秋的种子。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张舒
【现场花絮】
提前半月参加“备课”
“学霸”老师真诚支招
发放宣传单页、翻看服务手册、查询往年数据……相较于其他高校的多人配合,考生家长扎堆时,“孤身奋战”的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副教授余振稍显忙乱。
“我平时是负责院系的科研、教学工作,为了做好这次招生,我从高考过后就开始参加学校组织的培训,‘恶补’相关知识。”余振告诉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本硕博无缝衔接,博士后出站后进入高校工作,余振的成长经历符合不少人对于“学霸”的认知。“看到不少考生和家长非常关心本科之后的深造路径和考公的有关政策,我想这是山东考生的特长,但同时也希望他们能不断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形成自身更加鲜明的性格。”答疑解惑之余,余振还不忘向山东考生发展给出自己的建议。
七旬退休教师“志愿服务”
直言“对山东考生感情深”
“山东孩子我喜欢,走过路过不要错过啊。”在南开大学的展位前,一位头发花白的老者以一段段“哏”味十足的话语吸引着不少考生及家长的驻足。
“退休快十年了,马上70岁了。”这位老者名叫高建军,是南开大学的退休教师,也曾是此前多年南开大学山东招生组的组长。“其实就是情怀吧,现在除了出差补贴,其余没有任何的薪酬,但我确确实实是喜欢这份工作。”
高建军表示,尽管已退休在家,但他平日里依旧时刻关注着南开大学的最新专业设置、招生政策和山东高考的情况,以求自己“不落伍、不掉队”。“我从2007年到2020年一直担任山东招生组的组长,也结识了非常多山东的孩子,对他们有很深的感情。”
考生普遍“很淡定”
家长通常“更上心”
“老师,老师,您别烦,我再问最后一个问题。”眼看自己“独占”咨询座椅已经超过半个小时,一考生家长笑谈道,而一旁的考生则显得十分淡定。
从专业就业前景、学校保研政策到宿舍环境、社团设置,记者注意到,相较于考生的普遍“淡定”,家长们通常“更加上心”。
如此现场得到了多位招生老师的认同。“其实,这是一个普遍的现象,相较于其他省份,山东的孩子可能话更少一些。”某驻京双一流院校招生老师表示,其更希望看到考生具备更强的主动性,而不是家长一味地滔滔不绝,“都希望招到高分考生,但我们也真的不唯分数论,而是希望看到考生的综合素养。”
高校“吸粉”各显神通
招生老师直呼“太卷”
现场发放学校文创产品、山东籍在读生现身说法、安排考生现场电联心仪院系老师……在昨日的高招会现场,各高校为了“吸粉”各显神通。
“都知道清北在各地‘抢人’非常卷,但其实我们这些学校也一样卷得厉害。”某双一流高校现场招生老师告诉记者。“以新闻学专业为例,我们今年在山东就招一个人,他的分数也就成了我们这个专业在山东的录取线,所以我们肯定希望越高越好。”
记者注意到,为吸引考生关注,不少高校都选择降低考生的“试错成本”,最大限度放宽转换专业的门槛,其中不乏有高校现场打出“先入校,所有专业随便挑”的宣传标语。
在现场招生团队人员组成方面,各高校也可谓煞费苦心。据了解,目前各高校大都采取“一所院系对口一个省份”的异地招生模式,由相关院系的教师主要负责对口省份的招生宣讲,但记者现场发现,不少高校还安排了招生办工作人员、当地校友会负责人,以及在读山东籍学生组团“参战”。
◎本组撰文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刘东宁
作为山东精品高招会成功举办的第十年,本届活动规模与层次再创新高。近百所国内顶尖高校齐聚泉城,其中不仅包括传统强校“985”、“211”、“双一流”高校,更迎来省属重点高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及国外高校的崭新阵容。活动现场亮点纷呈:多所高校携教育部新设本科专业首度亮相山东,为考生提供前沿咨询;展区按高校地域科学规划,显著提升了咨询效率与体验。各校招生负责人以权威政策解读和个性化指导,为不同分数段、不同兴趣方向的学子精准导航。
恰逢山东省夏季高考成绩公布次日,预估录取分数线成为全场焦点。高三学子手握新鲜出炉的成绩单,对照心仪高校预估线进行针对性咨询;许多高一高二学生亦提前入场,在与招生老师的畅谈中锚定目标、明晰未来学业规划。山东商报·山海新闻打造的《我的大学》高招特刊及专业志愿填报咨询服务,更成为考生手中不可或缺的权威指南。
十年耕耘,铸就品牌。本次高招会以高质量服务再次夯实了山东考生与全国高校之间的坚实桥梁。它不仅助力应届生追寻理想学府,更点燃了低年级学子对大学生活的憧憬之火,持续为万千齐鲁家庭照亮通往高等学府的道路。盛况虽已落幕,梦想正扬帆远航——这场知识与希望的泉城之约,已在无数年轻心灵中播下金秋的种子。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张舒
【现场花絮】
提前半月参加“备课”
“学霸”老师真诚支招
发放宣传单页、翻看服务手册、查询往年数据……相较于其他高校的多人配合,考生家长扎堆时,“孤身奋战”的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副教授余振稍显忙乱。
“我平时是负责院系的科研、教学工作,为了做好这次招生,我从高考过后就开始参加学校组织的培训,‘恶补’相关知识。”余振告诉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本硕博无缝衔接,博士后出站后进入高校工作,余振的成长经历符合不少人对于“学霸”的认知。“看到不少考生和家长非常关心本科之后的深造路径和考公的有关政策,我想这是山东考生的特长,但同时也希望他们能不断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形成自身更加鲜明的性格。”答疑解惑之余,余振还不忘向山东考生发展给出自己的建议。
七旬退休教师“志愿服务”
直言“对山东考生感情深”
“山东孩子我喜欢,走过路过不要错过啊。”在南开大学的展位前,一位头发花白的老者以一段段“哏”味十足的话语吸引着不少考生及家长的驻足。
“退休快十年了,马上70岁了。”这位老者名叫高建军,是南开大学的退休教师,也曾是此前多年南开大学山东招生组的组长。“其实就是情怀吧,现在除了出差补贴,其余没有任何的薪酬,但我确确实实是喜欢这份工作。”
高建军表示,尽管已退休在家,但他平日里依旧时刻关注着南开大学的最新专业设置、招生政策和山东高考的情况,以求自己“不落伍、不掉队”。“我从2007年到2020年一直担任山东招生组的组长,也结识了非常多山东的孩子,对他们有很深的感情。”
考生普遍“很淡定”
家长通常“更上心”
“老师,老师,您别烦,我再问最后一个问题。”眼看自己“独占”咨询座椅已经超过半个小时,一考生家长笑谈道,而一旁的考生则显得十分淡定。
从专业就业前景、学校保研政策到宿舍环境、社团设置,记者注意到,相较于考生的普遍“淡定”,家长们通常“更加上心”。
如此现场得到了多位招生老师的认同。“其实,这是一个普遍的现象,相较于其他省份,山东的孩子可能话更少一些。”某驻京双一流院校招生老师表示,其更希望看到考生具备更强的主动性,而不是家长一味地滔滔不绝,“都希望招到高分考生,但我们也真的不唯分数论,而是希望看到考生的综合素养。”
高校“吸粉”各显神通
招生老师直呼“太卷”
现场发放学校文创产品、山东籍在读生现身说法、安排考生现场电联心仪院系老师……在昨日的高招会现场,各高校为了“吸粉”各显神通。
“都知道清北在各地‘抢人’非常卷,但其实我们这些学校也一样卷得厉害。”某双一流高校现场招生老师告诉记者。“以新闻学专业为例,我们今年在山东就招一个人,他的分数也就成了我们这个专业在山东的录取线,所以我们肯定希望越高越好。”
记者注意到,为吸引考生关注,不少高校都选择降低考生的“试错成本”,最大限度放宽转换专业的门槛,其中不乏有高校现场打出“先入校,所有专业随便挑”的宣传标语。
在现场招生团队人员组成方面,各高校也可谓煞费苦心。据了解,目前各高校大都采取“一所院系对口一个省份”的异地招生模式,由相关院系的教师主要负责对口省份的招生宣讲,但记者现场发现,不少高校还安排了招生办工作人员、当地校友会负责人,以及在读山东籍学生组团“参战”。
◎本组撰文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刘东宁